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執(zhí)教者都應努力做到“眼中有目標,心中有學生,腦中有方法,腹中有教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效果。對于唐詩宋詞,我們不僅僅要領略詩歌美的意境,詩中蘊含的情感,同時也應該了解詩人是怎樣表現(xiàn)美的意境和蘊含在其中的情感的。
本學期我執(zhí)教高二語文選修課《唐詩宋詞選讀》,有幸?guī)е鴮W生走進唐詩宋詞的世界里,那感受真如“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雖然蝸居于校園教室之一隅,但徜徉于唐詩宋詞的世界,能夠領略到那美不勝收的意境。在教學初期,我只是按部就班地一篇一篇地去教,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的能力并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后來我就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做了一些嘗試。
一、大膽取舍,合理剪裁
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應當是靈活多樣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拘泥于選修教材的編排體系,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順序。比如在執(zhí)教初唐詩歌《春夜別友人》時,我就將盛唐詩中《送魏萬之京》兩首詩一起教,因這兩首都是送別詩。在講授的過程中通過這兩首詩歌的比較,再聯(lián)系高一時所學的《雨霖鈴》及初中時所學的一些送別詩,讓學生了解了送別詩的一些常見意象如楊柳、日暮、長亭、月、酒、秋,常見手法,常見情感如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還有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常見的手法如融情于景、烘托、以樂景襯哀情、想象、虛實結(jié)合、比喻等手法。并且讓學生掌握了比較閱讀應該從這些角度(選取的意象,運用的手法,語言的風格,表達的情感及表達情感的方式)入手。教材的編排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按照詩歌題材來劃分,如邊塞詩、送別詩、懷古詩等等,按照各個專題,讓學生了解不同題材的詩歌的共性和個性。
二、規(guī)范答題意識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執(zhí)教者都應努力做到“眼中有目標,心中有學生,腦中有方法,腹中有教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效果。對于唐詩宋詞,我們不僅是領略詩歌美的意境,詩中蘊含的情感,也應該知道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美的意境和蘊含在其中的情感的。高考的詩歌鑒賞就是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品讀詩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答題解題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對詩歌的學習,已經(jīng)能感受詩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且很多學生對考試時規(guī)范的答題意識并不強,這些都需要在授課過程中予以重視和加強。
在很多的詩詞鑒賞當中,都會涉及到情與景的關系,所以關于情與景的考查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關于情與景的一些題型常常會出現(xiàn)以下一些題型:這首詩(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詞)是怎樣(如何)描寫景物的?接下來我就以講授《長安晚秋》為例,談談講授這類題型的時候是怎么做的。
對這首詩進行內(nèi)容賞析, 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及出題規(guī)范答題意識,讓學生仿照高考試卷出一些題目。
賞析首聯(lián),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首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像這類題型,我就要求學生要按照概括加具體的答題模式來回答。所謂概括,即概括這幅畫面的特點,所謂具體,就是根據(jù)詩句具體描繪這幅畫面,以主謂句的形式呈現(xiàn),即景怎么樣。
賞析頷聯(lián),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試分析這兩句詩是如何寫景的,請簡要分析。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你自己寫景,會怎樣去寫,學生就想到,寫景的時候要從觀察角度(遠近高低俯仰),感官角度(視聽嗅覺,即聲形色態(tài)味這些角度),其他表現(xiàn)手法,選取了什么景,景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感情這些角度去考慮,由此我們也就知道了如果以后遇到“如何寫景”這類題型,就知道從以上這些角度去答題了。于是學生就明確了以下答案:本聯(lián)采取仰觀視角寫景?!皻埿菐c”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tài)。景物描寫動靜結(jié)合的安排,獨具匠心。選取了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做了饒有情韻的烘托。它的妙處在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南飛的歸雁,悠揚哀婉的笛聲使人黯然神傷,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接下來賞析頸聯(lián):學生出題: 試賞析句中的“靜”和“愁”二字。 像這類問題,賞析一個字或一個詞,我們往往是先考慮它有沒有運用什么手法及藝術效果,然后解釋該字,將該字代進詩句,描繪了人或物什么樣的情態(tài)或情感,表現(xiàn)出了詩人或主人公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答案: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運用擬人手法,不僅形象傳神,而且賦予人的主觀色彩?;h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采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更進一步反映出了詩人宦游羈旅之苦和歸思之情。
通過這三聯(lián)的講解,學生以后遇到情與景這種題型 就會知道該如何去規(guī)范答題。因為這種規(guī)范答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只是到高三才要強調(diào)的,在高二階段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
三、注重積累,厚積薄發(fā)
高中語文教學,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審美能力,還要適當關顧高考對學生的有關要求,教師要在選修課內(nèi)容和高考考點之間建立適當?shù)穆?lián)系。對于《唐詩宋詞選讀》教學,我們應在讓學生感受古代詩歌持久永恒魅力的同時,提高相應的應考能力。所以這就需要平時注重積累。除了積累一些名句,還要讓學生了解掌握詩詞鑒賞中的一些常用術語,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這樣才有可能厚積薄發(fā)。我在平時的講授過程中通過反復誦讀與互動講評,通過點化、滲透,使學生得到古典詩詞常識方面的熏陶,從而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古典詩詞鑒賞的常規(guī)用語。對于唐詩宋詞,我們要求除了個別篇目,教材中絕大部分篇章都要背誦,這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另一方面也為高考課外名句做準備。還要求學生歸納整理并掌握詩詞鑒賞中一些常用術語,如借景抒情、借古諷今,象征,托物言志,襯托,虛實結(jié)合,想象,用典等常見手法。根據(jù)高考試題常見的一些語言表達題型,結(jié)合所學內(nèi)容,設計一些仿寫、對對子、擴展語句等練習;指導學生選取一些優(yōu)美詩詞,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擴寫,為高考作文準備素材。
這是我在教授唐詩宋詞中采取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不僅樂于學習唐詩宋詞,而且逐漸地提高了詩歌鑒賞的能力。我相信,學生們只要長纓在手,定能縛得蒼龍!
(作者單位 :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