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練習密度預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體育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之一。合理地預計課時的練習密度,能有效地保證學生身體練習的時間,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本文以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的部分教案為案例,分析練習密度預計不當?shù)默F(xiàn)象并提高改進方略。
關鍵詞:體育教學;練習密度;預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0-0018-02
一、問題指出
體育課堂本身就是充滿著身體練習的課堂,而大量的身體練習,必定會產(chǎn)生一定的運動負荷,這是一個極其容易理解的話題。課改初期,由于只有目標而沒有具體可操作的教學內容,導致一線教師過多地去關注內容的選擇,很少甚至沒有關注學生學練的次數(shù)和時間;也由于“在新課程改革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現(xiàn)象,認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題是快樂與愉悅”,于是,體育教案中的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的預計不再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重視,甚至到了被忽視的邊緣。
如果我們真的完全忽視課堂教學中的練習密度,或許會嚴重地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畢竟我們的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即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身體練習”的形式,來實現(xiàn)“增進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目標。
因此,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練習密度的預計與測試又重新回歸了課堂,但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歸,而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回歸,是在原來基礎上的回歸。其目的在于是有效地保障學生的身體練習時間,從而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能,促進學生的健康。
二、理論剖析
1.什么是體育課練習密度
學生練習的總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稱作練習密度(又稱“運動密度”)。[1]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練習密度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它反映了學生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實際進行身體活動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生的練習密度,有利于學生掌握身體練習方法,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能,有利于學生體能的提高。[2]
2.練習密度的預計
學生的練習時間分散在每一學習片斷,在教案中的體現(xiàn)便是每一學習片斷中的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shù)。其中,練習次數(shù)是指在該片斷學習中某一學生完成某一練習的次數(shù)。練習時間則是某一學生每練一次所需時間×完成該練習的次數(shù)。
練習密度的預計正確與否,關鍵在于判斷某一次練習的時間。金欽昌先生認為:“凡是課中有目的地學習掌握、鞏固提高技術、技能,發(fā)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的練習時間,通常均算作練習時間,具體判斷標準應根據(jù)教材和組織教學的特點加以確定”[3],并具體分析了基本體操、器械體操、跑、跳躍、投擲、球類、游戲、武術等判斷標準。
三、練習密度預計不當現(xiàn)象例析(以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教案集為例)
1.《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教案集》練習密度預計情況分析
本教案集共匯編了13節(jié)小學體育課、初中12節(jié)體育課、高中12節(jié)體育課,現(xiàn)將各段練習密度預計情況分析如下:
13節(jié)小學課教案中的練習密度預計情況: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描述規(guī)范,且各項練習時間經(jīng)計算所得的練習密度與上課教師預計練習密度一樣的有3篇,占27.08%;各項練習時間=各項教學時間的有5篇,占38.46%;無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shù)的有3篇,占27.08%;另外,還有2篇不同教學片斷練習時間估算標準不一,占15.38%。
12節(jié)初中課教案中的練習密度預計情況: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描述規(guī)范,且各項練習時間經(jīng)計算所得的練習密度與上課教師預計練習密度一樣的有2篇,占16.67%;各項練習時間=各項教學時間的有10篇,占83.33%。
12節(jié)高中課教案中的練習密度描述情況: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描述規(guī)范,且各項練習時間經(jīng)計算所得的練習密度與上課教師預計練習密度一樣的有3篇,占25%;各項練習時間=各項教學時間的有4篇,占33.33%;無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shù)預計的有3篇,占25%;另外,有1篇不同教學片斷練習時間估算標準不一,占8.33%;還有1篇有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預計,但計算結果大于上課教師預計密度數(shù),占8.33%。
37篇中小學體育教案中,合理預計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的僅占8篇,占總篇數(shù)的21.62%,而各項練習時間=各項教學時間卻有19篇之多,占總數(shù)的51.35%。
2.實例分析之一(表1)
首先,課堂常規(guī)部分并無學生練習過程,而王老師卻在教案中將練習時間預計為1分鐘,可能是該片斷教學內容的時間。隊列隊形練習中練習次數(shù)為1次,練習時間為3分鐘,通過觀看錄像確實如此。
其次,實踐與提高中的第一個練習——撐地后擺腿練習,練習次數(shù)為1次,而練習時間卻為5~6分鐘,第二個練習和第三個練習也是同樣情況,估計應為各片斷教學時間。
王老師的教案設計中,導入與熱身的練習時間為8分鐘,實踐與提高的練習時間為24~28分鐘,調節(jié)與評價的練習時間為2分鐘,合計課時練習時間為34~38分鐘,經(jīng)計算其課時練習密度為85%~95%。
顯而易見,該教案設計練習時間時,絕大部分將各項教學時間直接作為各項練習時間,僅小部分是真正的練習時間。說明練習時間的預計方法不當,嚴重影響了課前對學生學、練的預設。
3.實例分析之二
趙××老師在高二年級進行了健美操側并步、移重心組合及體能練習的教學,她的教學流程是:
準備部分:導入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復習已學內容。學生操練復習內容1次,練習時間為4分鐘。
基本部分:自己測試運動心率,感受運動強度1次,練習時間2分鐘;健美操基本步伐變化練習2-3次,練習時間3分鐘;學習并步跳組合及移重心組合2-3次,練習時間9分鐘;提高整套操的動作質量,同時提高學生體能練習1次,練習時間6分鐘;柔韌性練習每組動作9-10次,練習時間5分鐘。
結束部分:放松1分鐘。
共計本課的練習時間為30分鐘,練習密度應為66.67%,而趙老師教案中預計練習密度為45%±5。
學習并步跳組合及移重心組合環(huán)節(jié),該項教學時間為10分鐘,其過程為:(1)教師示范講解并步跳組合動作;(2)教師采用分解法教授并步跳組合動作;(3)教師提出動作的要求,在較慢的口令下帶領學生完成動作;(4)在較快的口令下完成動作,教師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動作。由此可見,學生練習建立在教師講解、示范、引導下進行慢速、快速及音樂伴奏下的練習,而該片斷趙老師預計學生的練習時間卻高達9分鐘。那么,教師的講解、示范等行為僅需要1分鐘即可,這在實際教學過程是難以做到的。當然,努力做到“精講多練”仍是我們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盡可能言簡意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操練。
同樣,類似的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在“提高整套的動作質量,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能”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趙老師用了二個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變化音樂,完成整套操的動作,感受音樂的不同節(jié)奏”的教學時間為3分鐘,“合作體能練習,提高健康水平”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間為5分鐘,二者共計8分鐘,而趙老師預計學生的練習時間為6分鐘。
4.案例分析小結與練習密度技能改進策略
通過上述二個實例,我們不難看出練習時間、練習次數(shù)預計中的主要問題有:
(1)練習密度預計比例與教案各個身體練習時間預計出入較大。改進方略:按教案各個身體練習時間累加來計算練習密度,而不是按書本上的練習密度參考范圍胡亂預計。
(2)誤將教學時間算為練習時間。改進方略:明確區(qū)分教學時間與練習時間之間的區(qū)別,前者是某一教學片斷所耗費的總的時間,后者僅是學生該片斷學習時用于練習的時間之和。
(3)計算不清每一次練習的練習時間。改進方略:第一,組織學習《學校體育學》練習密度章節(jié)內容,了解不同教學內容每一次練習時間的計算方法。第二,在實踐中反復操練,特別是在聽課環(huán)節(jié)中多人合作測試,課后及時交流。
(4)缺乏練習密度的調控能力。改進方略:第一,加強現(xiàn)有文獻資料的學習,以盡快提高認知水平;第二,常態(tài)課中注重練習密度的預計與調控,以積累實踐經(jīng)驗。
總之,提高練習密度的預計能力,是為了保證學生身體練習時間的需要,是有效促進教師基本教學技能的需要,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實效性的需要。建議體育院校加強練習密度預計和運動負荷檢測的教學;一線教師規(guī)范練習密度預計的方法,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不同內容不同學生每次練習所需的時間,以確保課前預計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過家興.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2]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