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用玉的歷史源遠流長,至今可見八千多年前的玉器。玉器親密地伴隨并影響著國人個體生活和社會政治、經(jīng)濟、思想、宗教、文化藝術(shù)等等的發(fā)展,其自身也成為一代代歷史變遷的見證,構(gòu)成了我國獨特的玉文化。臺灣玉器專家徐正倫曾說:“懂得古玉就懂得中國人,就懂得中國文化,因為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玉的故事就是十幾億人的故事?!?/p>
今選笏和璋兩種玉,略作談資。
笏:關(guān)乎最高禮儀
笏是我國清朝以前歷代王公大臣朝見天子時所持的板子,依官職爵位等級的不同,分別用玉、象牙或竹木片制成,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等。其作用一是在笏上記錄君命或旨意,二是將自己上奏君王的事寫在笏板上備忘。因此笏也就成為清代以前官員上朝必備之具和做官的象征。我國古代流傳有“滿床笏”的典故,據(jù)《舊唐書·崔義元傳》:“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每歲時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边@個故事后來俗傳轉(zhuǎn)移到唐朝中興名將汾陽王郭子儀身上,傳統(tǒng)戲劇中有《滿床笏》,還有同題年畫,又被寫入小說,說郭子儀過六十大壽,七子八婿都來拜賀,由于都是高官,隨身帶有笏板,給老丈人拜壽卻是不能用的,只好把笏板放到床上,堆滿了一床頭,一說堆滿了一張象牙床,好不氣派!明清二代,這個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滿床笏”也就被用來喻說家門鼎盛、福祿壽考的象征。在實際生活中,明朝滅亡以后,清朝官員面君行滿洲族禮儀,打馬蹄袖下跪請旨,朝笏制度也就消亡了。
清代的吳大澂在其《古玉圖考》中這樣描述“笏”:
笏:青色玉,有黑色光影。
有人問古玉有像璋而不是璋、像刀而不是刀的,不知道這種玉的具體名字。我(指吳大澂,下同)說:“這就是笏?!痹趺粗澜畜四??我說:“器物邊有三孔,可以結(jié)繩佩在士大夫束腰的大帶之間。不是笏又是什么呢?”那三孔之外,還有一個孔是什么?我說:“這是系組的孔,所以居中而又向后?!睘槭裁瓷舷露疾环?,有什么可考證的嗎?我說:“這是士大夫所用的笏,正是《禮記·玉藻》所說的‘前屈后屈,對上下皆須謙退?!睘槭裁捶Q前后而不稱上下?我回答說:“手執(zhí)圭(一種玉)上朝有等級之分,因此稱上下;佩帶笏如同佩帶劍,系于革帶之下,所以說‘前屈后屈?!庇腥擞终f:“士大夫的笏,長一尺九寸,恐怕和天子的珽(帝王用的玉笏)相等吧?”我說:“《禮記·玉藻》說:‘笏長二尺六寸。這是笏統(tǒng)一的規(guī)格。不說天子、諸侯、大夫區(qū)別的原因,是因為笏以直屈別尊卑,不以長短分貴賤?!笔看蠓虻捏?,怎么可以用玉呢?我說:“制禮作樂和出兵打仗的命令都出自士大夫,孔子亦為之感慨。超越自己的身份用玉,違背了禮制的規(guī)定啊。”
璋:祭祀的貢品
璋屬于禮玉六器之一。由于其形狀和圭相似,所以常將圭、璋并稱。考古中所見到的圭上端都是等腰三角形,下端平直,呈扁平長方體狀。而璋的上端是一道斜邊,另一端或邊有穿孔。也許正因為如此,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半圭為璋”。
《周禮·考工記》載:“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闭f明璋在上古,主要是天子巡狩時祭祀山川的貢品。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邊璋,即使對待自然界的山川,也是按等級在禮遇上有差別的。所祭如果是山岳,儀式結(jié)束后就將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河流,儀式結(jié)束后就將璋投到河里。從而璋成為了天子獻給山川神靈的貢品。
璋在上古士庶家庭生活中則有另外的作用?!对娊?jīng)·小雅·斯干》有云:“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笔钦f生了男孩,要把他安放座位上,給他穿上禮服,讓他把玩作為禮器的玉制的璋,從小就親近玉以培養(yǎng)像玉一樣的品德,懂得玉璋所代表的禮儀。后世因此稱生男孩為“弄璋之喜”,以別于生女孩的“弄瓦之喜”。從而璋又成為了古代社會風(fēng)俗性別差異的重要標志。
吳大澂在其《古玉圖考》中這樣描述“璋”:
璋:青色玉,上面有紅色斑點,長一尺六寸。
《周禮·考工記》說:“邊璋長七寸,璋的射長四寸。”現(xiàn)在以周代鎮(zhèn)圭尺來度量它,長一尺一寸稍差,削尖出來的射,長三寸六分,璋的射下長七寸,正好符合邊璋的制度。射長不足四寸的原因,是古代美玉不容易得到,遷就玉石雕琢成器,也許就不夠長度了。鄭玄說:“對于大山大河,就用大璋,增多紋飾;對于中等的山河,用中璋,減少紋飾;對于小山小河,用邊璋,減半紋飾?!边@塊璋上半部有雕琢的紋飾,可以知道鄭玄注說“半文飾”一定是有根據(jù)的。賈公彥《疏》說鄭玄“憑自己的猜想解釋”,是不對的。
(資料來源:“中華生活經(jīng)典系列”之《古玉圖考》,中華書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