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醫(yī)心理與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心理治療上的相通性淺析*

2014-01-25 08:26閻瑜王臻秦竹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4年7期
關鍵詞:佛陀心理治療佛教

閻瑜王臻秦竹

云南中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醫(yī)心理學發(fā)展迅速,并獲得業(yè)界廣泛重視,同時,大量學者開始研究從印度傳入的原汁原味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對心理的調適功能。二者均包含了諸多豐富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在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二者構建與闡述的系統(tǒng)不一致,卻存在很多的相通性。

1 中醫(yī)心理與南傳上座部佛教略述

中醫(yī)心理雖然在千年中醫(yī)文化的歷史中并沒有形成明確的“心理學”這一門獨特的學科,卻可以體現(xiàn)在各位中醫(yī)大家的著作里,因此中國心理學的思想已經綿延千年之久,值得發(fā)掘與利用。如《荀子》提到的“好、惡、喜、怒、哀、樂藏焉,夫是謂之天情”;《黃帝內經》當中系統(tǒng)的心理活動過程以及人格體現(xiàn),均包含在“魂”、 “魄”、“意”、“四”、“慮”、“智”、“情”、“志”以及“陰陽五態(tài)之人”、“陰陽二十五人”等的論述中。[1]

南傳上座部佛教是從印度傳入的原汁原味的佛教,盛行于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老撾、柬埔寨以及我國的云南德宏、西雙版納等地,因為此派系“保守”,佛陀教導被后人修改很少,至今當?shù)乇惹疬^著與2500年前佛陀一樣簡單的生活。西雙版納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而被學者青睞,稱為“人間佛國”。其根本特征就是尊持佛、法、僧三寶,諸位弟子只禮敬佛陀一人,宣說的教義中心是“三法印”:即無常、苦、無我;基本教理是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和八正道以及十二因緣和五蘊;持戒的是十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酗酒、過午不食、不觀聽歌舞、不戴花抹香水、不坐高處、不積財寶。佛教把生老病死均歸于“苦”,主張靜心修行,自我解脫,自我拯救,通過布施“賧”修善積德,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2]

2 中醫(yī)心理與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心理治療上的相通性

2.1 認知方面的相通性 中醫(yī)很早就認識到醫(yī)生的語言對于患者心、身的調節(jié)具有積極的作用,《靈樞·師傳》指出:“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保?]這是中醫(yī)勸說開導療法的起源,中醫(yī)醫(yī)生不僅與病人一起分析疾病的產生根源與發(fā)展變化,同時要告知病人不要恐慌,中醫(yī)對于治療、調養(yǎng)有合理的指導,然后根據(jù)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從氣血陰陽或五臟著手,對整體進行調節(jié)?;颊叩娜蝿帐欠e極配合醫(yī)生治療。這樣既消除了患者的恐懼,親切的語言也鼓舞了患者,充分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逐步讓患者自己領悟、認識和矯正疾病引起的心理恐慌,緩解了心理壓力,再輔以對癥的藥物調理,主動提高了應付應激的能力,也漸漸從內心當中意識到要改善原有的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防患于未然。

南傳上座部佛教繼承了佛陀的基本教義,認為人的身體病了,可以找醫(yī)生開點藥治好病從而讓身體保持一段時間的健康,可是心里的疾病呢?在佛教當中認為,心里的疾病即是“煩惱”,如貪婪、執(zhí)著、狂妄、自卑、癡迷、虛榮、傲慢、憎恨、殘酷、恐懼、焦慮、嫉妒等,是因為這些“貪、嗔、癡”導致了世人的無知,殊不知世間沒有圓滿,有各種缺陷,個體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個世界也有成住壞空,一切生命的現(xiàn)象都是“空”,然而世人執(zhí)取身心,即是苦。佛陀的諄諄教誨是希望處于煩惱當中的世人看懂世間真相,放下執(zhí)著,理解生活的本質,而不要糾纏于生活的表象。[4]在某種程度上告知世人,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規(guī)律的,身心每天所遭遇的其實是自己行為的結果,你前世的積德行善由于因緣會在現(xiàn)世體現(xiàn)。這樣一來,轉移了煩惱世人的注意力,從現(xiàn)實的苦惱中漸漸地走出來,緩解了心靈上的不安、痛楚,接受了現(xiàn)實,放下了許多執(zhí)念,同時按照佛陀的教誨去積德行善,形成助人自助、自我滿足心態(tài),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人形容佛陀好比是醫(yī)生,佛法是醫(yī)藥,僧團和信眾是病人,此比喻很是恰當,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以間接、含蓄或直接的方式給對方一種認知的暗示,對對方的心理施加影響,改善其認知模式,緩解心理壓力,從而改變行為。二者也都將人看成一個整體,沒有脫離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所遭遇的境遇,在“治病”過程當中都是從根本出發(fā),以治本為原則。事實也證明實際生活中人們在不自覺地使用佛教的思想策略,如處理日常的人際關系或是一些應激事件,而病人絕大部分也會按照中醫(yī)醫(yī)生的指導好好調理,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2 行為塑造方面的相通性 課業(yè)療法是中醫(yī)心理治療的特色行為療法,它是通過讓患者參加有醫(yī)療意義的工作或勞動來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5]如《四川醫(yī)林人物》記載一抑郁癥患者,通過與女伴一起到田間勞作,久習為常,百日后,體漸強狀,面色紅潤,郁證基本治愈。南傳上座部佛教當中具有與中醫(yī)課業(yè)療法相通的行為塑造法,如持戒、布施。通過持戒,人們磨練了自己的心智,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減少了犯錯誤的機會,如此心理會很放松、踏實;通過布施,內心關于付出多少的猶豫和矛盾會漸漸地放下,其實更多放下的是心中的那份執(zhí)著,心靈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凈化。

寧神靜志法是我國中醫(yī)養(yǎng)生思想的核心,早在《黃帝內經》當中就明確提出了具有積極意義的心理攝生方法:“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6]同時中醫(yī)提倡的氣功療法可以調節(jié)人的精氣神,從整體影響人的健康。無獨有偶,南傳上座部佛教當中“戒定慧”三學與中醫(yī)的寧神靜志法具有相通性。此三學是循序漸進的關系,個體在修行過程當中要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即修戒;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即修定;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即修慧。所以修行不是簡單的打坐,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佛教當中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休止即止息煩惱、致力于內心平靜,方法有許多,如入出息念,即通過專注呼吸培育定力的方法;散播慈愛,就是學會祝福他人快樂、幸福;保持正念正知。經過佛教心靈的指導,定力將被培育到某種高度,佛教稱“禪定”,即心處于高度專注的狀態(tài),此時禪定者的心將會保持在一種極度喜悅、快樂、寧靜的狀態(tài)。

中醫(yī)心理和南傳佛教心理調適的方法與西方心理學相比,一體多元,包含了現(xiàn)代心理學方法中提到的暗示、行為、認知療法等,二者都沒有將治療者與被治療者截然分開,即被治療者本身即治療者,共同強調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我完善與提升,達到心身健康的目的。經過初步淺析可見:在心理治療方面,我國的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和宗教當中有值得借鑒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助人自助的方法,來緩解在紛繁復雜、競爭激烈、誘惑重重的現(xiàn)代社會下產生的多種心理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理問題,可以在今后的心理治療當中學習、利用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何裕民.中醫(yī)心理學臨床研究[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7-18.

[2]征鵬.西雙版納佛教[M].昆明:云南出版社.2012:1-8.

[3]楊玉芹,趙宗翼,陳嶸,秦竹.中醫(yī)心理療法與支持療法的相關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6,05:35-36.

[4]姚萍.佛教思想對心理治療觀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05:734 -736+742.

[5]楊倩.中醫(yī)心理治療的行為療法初探[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03:189-192.

[6]黃帝內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猜你喜歡
佛陀心理治療佛教
團體心理治療對酒依賴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佛教藝術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qū)
心理治療的常見誤區(qū)
佛教藝術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春·遇見
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
當 下
霍邱县| 嘉禾县| 廊坊市| 深州市| 惠东县| 观塘区| 卢氏县| 曲阳县| 衡山县| 松桃| 乌拉特中旗| 峨边| 丰台区| 龙井市| 微山县| 洛阳市| 蚌埠市| 将乐县| 育儿| 澄城县| 灵山县| 奉化市| 黄大仙区| 固原市| 沁阳市| 科技| 孟津县| 保山市| 阿拉善盟| 太白县| 体育| 南京市| 大悟县| 延川县| 乌兰浩特市| 武胜县| 凤翔县| 广安市| 社旗县| 松原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