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一
摘 要 期望效應是師生互動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感。本文分析了期望效應的形成前提和形成機制,從期望值、期望時限、期望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期望效應的應用策略,為其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推廣和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 素質(zhì)教育 期望效應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09-02
“期望效應”是指教育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受教育者(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在準確評估其個體知識接受能力水平的基礎上,融入教育者自身的真實情感,以優(yōu)良的品行、積極的鼓勵不斷地感染和暗示受教育者,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自覺性,明確其在一定時期內(nèi)的方向和目標,激發(fā)和促釋個體潛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取得良好的期望效應。期望效應對推動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催化作用。對期望效應進行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正確的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了解教師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期望效應的形成前提
尊師愛生是期望效應的形成前提?!皭邸?,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密切的師生關系和情感對教學具有動力作用?!白饚煛笔菍W生的普遍要求和道德規(guī)范,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發(fā)揮期望效應的基本條件。只有激起并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促使其樂學、好學、勤學和創(chuàng)造性地學,在短期內(nèi)迅速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F(xiàn)代教育理論將學生發(fā)展過程看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和影響的過程,認為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情緒容易出現(xiàn)精神的高漲,形成內(nèi)在的情感動力,有利于師生的課堂交流和知識傳遞。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比較注意把握和調(diào)節(jié)這種動力因素,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從“兩愛”(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兩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思想出發(fā),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理解每一位學生,確立學生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增強對教師的信賴和尊敬,進而服從并朝向教師期望的學習目標進步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也是播愛的過程,凝聚著對未來的一種寄托,學生成為展示教師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好載體。每一位熱愛學生、崇尚事業(yè)的教師對自己的學生都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熱烈而執(zhí)著的期望,只是期望值因材而異。對教育事業(yè)無動于衷,對學生漠然無視,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是不可能體會到這一點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信心總是與教師的情感密切相關,亦即情感具有感染作用和遷移功能。學生喜愛一位教師,就會喜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其心靈自然會發(fā)生教育者期待的變化,能夠被較容易地激發(fā)和誘導。相反,如果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和教學對師生雙方都是一種痛苦的精神壓力,雙方會以消極態(tài)度相互排斥、抵觸,感情受到壓抑,學生聽課“如坐針毯”,教師授課“度日如年”,又何來期望效應?因而,期望必須建立在師生雙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是成功的期望,也才會獲得期望的成功。
二、期望效應的形成機制
期望效應是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制宜的心理過程。學生個體受學習條件、能力、興趣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制約,其學習行為表現(xiàn)各有差異。但其最根本的心理需求是一致的,都有積極向上的正面,都有渴求知識、獲取良好成績的愿望,這為在素質(zhì)教育中應用和發(fā)揮期望效應提高了良好的可行性保障。教師的舉止言行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對待學生要公正無私,循循善誘,提出的期望要客觀實際。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擺正國家和個人的關系,形成正確的長遠學習動機,在普遍摸底、重點訪談的基礎上,一般地,可按學生的成績大致分為“優(yōu)、中、低”三個期望層次,提出不同的期望要求,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順利的成長。
優(yōu)等生學習動機比較明確,勁頭足,自信心強,知識渴望程度較高,其期望值可高定一些。既要重視課本知識的深度挖掘,又要加強知識的廣泛涉獵,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有的學生達到了預期期望目的,有的沒有達到,這時教師要及時總結(jié)評價,對達到目的者,認真研究其內(nèi)在潛力,繼續(xù)提出新的期望,對未達期望目的者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癥結(jié),加強指導,調(diào)整期望目標,采用“扶上馬,送一程”的方法,引導他們盡快達到目標。學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悅時,自會理解和體察教師當初的期望之衷和良苦用心。
中等生學習波動起伏較大,隨機性較強。教師應當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客觀分析學習中的不足,既要充分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強項,樹立自信心,增強趕超意識,還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差距??梢愿鶕?jù)期望對象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期望(長期和短期),期望一旦確定,就要經(jīng)常進行階段性總結(jié)分析,肯定其取得的進步,鼓勵鞭策,導引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檢驗期望效果,及時地調(diào)整期望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地把“五分鐘熱度”化為長久的動力,不斷地沖擊新的期望值,期望效應得到持久的深入和強化。
低等生是素質(zhì)教育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過去在學生群體中常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具有羞怯、懦弱、心理脆弱、自我暴棄等外部心理表現(xiàn),他們的智力并不低,也并非沒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和愿望,只是有的苦于方法不適,有的苦于家庭和社會等外部因素,有的苦于心理或生理壓力,諸多的原因使得他們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久而久之,原先的熱情低落為惰情,對學習的期望演變?yōu)槭?。其實,這些學生同樣渴求理解、幫助、信任和溫馨。教師應當主動坐下來,促膝談心,排疑解惑,找出癥結(jié),持之以恒,適時當眾給予明確的期望,及時鼓勵和肯定他們?nèi)〉玫狞c滴進步,運用成功的期望來爭取期望的成功,于無聲處,推動素質(zhì)教育順利發(fā)展。
三、“期望效應”的應用技巧
期望效應中最核心的概念即是教師的期望。教師期望并不能使學生自動產(chǎn)生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只有教師用言語或非言語行為表達出這種期望,并且使學生知覺到教師的期望行為,教師期望效應才能產(chǎn)生。期望效應是一種巨大而無形的教育力量,與教學效果呈明顯的正比相關。因而,在素質(zhì)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期望值高低要適中。過高會拔苗助長,易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挫折感,對學習形成過度的心理畏難障礙。過低則會浪費智力,造成學生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不利于學生的正常成長。在這方面,經(jīng)驗和責任是教師實施期望效應的保證。
其次,期望時限長短要合理。期望實現(xiàn)期限太長,容易使學生缺乏緊迫感和成就感,造成心理疲憊,索然無味。而立桿見影的期望又常常會使人感到倉促窘迫,心理壓力較大,期望時限對期望效應效果的影響不容忽視。
其三,期望方法擇取要靈活。期望的提出和落實可以有許多形式,從期望方式上,可以采用語言、文字或諸如面部表情、舉手投足等體態(tài)語言;從期望層次上,可以分為橫向和縱向、類比與自比;從期望實施上,可以有個別談心或集體鼓勵;從期望對象上,可以分為班級集體和學生個人;從期望目標上,可以有短期和長期多種形式。相得益彰的期望方法和期望策略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期望效應。
總之,期望效應的提出和有效應用是素質(zhì)教育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jié)果,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相信期望效應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充分重視,得到更大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吳筱玫. 期望效應研究綜述[J]. 科技信息,2009,(26):298-299.
[2] 范麗恒. 教師差別行為在教師期望效應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心理研究,2010,(6):88-92.
[3] 李玉華. 與學困生交往中期望效應實施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3,(9):92.
基金項目:河南師范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201210476087)。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