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鳴+馬丹晨
【摘要】從青島當?shù)孛襟w報道中石化“11·12”輸油管線爆炸事故中不難看出,地方媒體報道本地負面新聞和進行輿論監(jiān)督存在一種怪象,其根源在于地方領導未能正確認識新聞規(guī)律、多年來對“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規(guī)定的誤讀以及新聞媒體自身報道思路的僵化。針對地方媒體在報道本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中的怪象和困境,提出地方領導要轉(zhuǎn)變觀念,創(chuàng)新媒介管理體制;媒體在新聞報道中要力求客觀、全面、準確、平衡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地方媒體;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
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時左右,青島市黃島區(qū)中石化一輸油管道發(fā)生重大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2人遇難、數(shù)百人受傷。由于爆炸事故波及范圍廣、傷亡巨大、場面慘重,故造成了重大的社會影響,一時成為輿論熱點。對于如此重大事故的報道,青島本地主流媒體的表現(xiàn)卻不盡如人意,相關報紙版面被轉(zhuǎn)發(fā)到微博中,引起了網(wǎng)絡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指責與批評。在事故發(fā)生的第二天即23日,青島市委機關報《青島日報》以及本地的《青島早報》《青島晚報》《半島都市報》等主要報刊,在頭版雖對事故都有提及,但是著眼點無一例外都是中央領導對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而對事故本身的報道卻較少,引起了輿論的極大不滿。相反,北京的《新京報》不僅在頭版刊登事故的大幅照片,還連發(fā)三個要聞版對事故進行全面描述,并且配發(fā)社論對事故原因提出質(zhì)疑。24日,青島一些主要媒體不再沉默。但遺憾的是,青島媒體只見各方如何救災的報道,而幾乎看不到事故的核心信息及對事故災難無辜遇難者的應有態(tài)度,進而引起了輿論更進一步的質(zhì)疑。
一、地方媒體本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怪象及特征
(一)對本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存在“以正面宣傳去負面化”的怪象
當?shù)胤桨l(fā)生負面新聞時,一些本地媒體通常的處理方法是瞞報、漏報、緩報、不報。例如2013年10月17日南京市長季建業(yè)被證實已被“雙規(guī)”,18日南京市屬《金陵晚報》僅在第二版發(fā)布了一條消息,除標題外,內(nèi)容只有一行文字,而《南京日報》也只是在頭版旁邊的位置發(fā)布了一個《市政簡訊》,內(nèi)容為南京市委書記講話要求吸取季建業(yè)教訓,全文不足300字。又如2010年南京市邁皋橋化工廠爆炸、2011年甘肅正寧縣校車事故、2012年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垮塌事故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在一些經(jīng)濟較發(fā)達、思想較開放的地區(qū)如此,那么在一些經(jīng)濟欠發(fā)達、思想比較保守的地區(qū),這種現(xiàn)象則更是常見。
另一種處理方式便是胡報、瞎報,筆者稱之為“以正面宣傳去負面化”,即企圖通過正面宣傳的方式去扭轉(zhuǎn)負面新聞造成的不良影響,達到所謂“正面輿論引導”的作用。諸如對青島中石化輸油管線爆炸事故的報道,讓我們來看看事故發(fā)生第三天,《青島晚報》前4個版的標題:《一次突如其來的爆燃事故》《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贊歌》《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救援》《一種眾志成城的愛心力量》?!肚鄭u早報》8個專版的標題分別是:《集結令下急赴現(xiàn)場》《排隊獻血愛暖寒冬》《最佳醫(yī)護最好治療》《晝夜鏖戰(zhàn)擊潰死神》《鋼鐵之軀搭生命梯》《海上設欄清理油花》《住安置點如家溫暖》《官兵做飯百姓喊香》。《半島都市報》的報道思路與上述兩家媒體也基本相同。這種報道方式回避核心問題,把“喪事當喜事辦”,幾乎完全不顧事故中幾十位遇難的無辜受害者與上百位受傷群眾及其親友和當?shù)乜赡苁艿绞鹿视绊懙娜嗣袢罕姷母惺埽粫鹱x者的反感。
(二)對外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存在“本地媒體異地化”的怪象
青島媒體的編輯記者難道沒有能力做出吸引人的報道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同樣是《青島早報》,在報道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恐怖爆炸事件中,就表現(xiàn)得格外出色,不僅在頭版刊登大幅現(xiàn)場彩色照片,刊登大號標題《波士頓連環(huán)爆炸馬拉松血肉橫飛》,還用了幾個版面對爆炸細節(jié)進行詳細描述,大量使用現(xiàn)場照片,可謂非常具有沖擊力。青島媒體淡化處理本地負面新聞,而對外地負面新聞窮追猛打的現(xiàn)象可以說是一種“異地輿論監(jiān)督”的怪胎,也是“本地媒體異地化”的現(xiàn)象。地方媒體在報道異地負面新聞、進行異地輿論監(jiān)督時往往能夠超脫于事外,所受壓力較小,為吸引受眾,能夠按照新聞規(guī)律辦事,做出吸引人的報道。
對于本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地方媒體往往用“老花眼”來報道,裝著眼花看不見;而對于外地發(fā)生的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地方媒體往往又使用“放大鏡”來報道。地方媒體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地方媒體的受眾群體主要在哪里,地方媒體主要為誰服務?我們認為,地方媒體主要是服務于本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受眾群體主要也是本地。那么,地方媒體對負面新聞與輿論監(jiān)督普遍存在的“以正面宣傳去負面化”與“本地媒體異地化”的怪象,就是應該摒棄的現(xiàn)象。
二、地方媒體本地負面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怪象的成因
可以說,許多地方媒體編輯記者的業(yè)務能力并不差,但是在對待本地負面新聞時,卻鮮有正面的案例,而報道外地發(fā)生的負面新聞,則把業(yè)務能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不乏一些極具深度、創(chuàng)意的報道。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應該說與轉(zhuǎn)型期我國社會大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與媒體自身的報道思路密不可分。
(一)地方領導對新聞規(guī)律的認識偏頗是根本原因
新聞報道最根本的規(guī)律就是堅持真實,新聞報道的第一本位是傳遞信息,而不是進行宣傳。傳播學研究已經(jīng)表明,傳播效果的達成與信源、傳播方法、傳播對象、傳播環(huán)境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的有關。一味地進行正面宣傳,不僅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容易使受眾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直至改革開放前,我們一直把新聞等同于宣傳,報紙是進行宣傳的工具,新聞紙等于宣傳紙。改革開放以后,這種違背新聞規(guī)律的認識逐漸在學界和業(yè)界得到了扭轉(zhuǎn)。特別是市場化改革以后,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逐步得到確立,一批主要以晚報、都市報為主的邁入市場化的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對于地方媒體的主管部門,特別是主管領導以及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來說,對新聞規(guī)律的認識卻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新聞媒體的轉(zhuǎn)型而轉(zhuǎn)變。如今是一個自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微博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麥克風,并且公民意識逐漸形成,勇于表達。雖然傳播環(huán)境已經(jīng)大為改變,但是一些地方領導卻沒有正確認識新聞規(guī)律,地方媒體,特別是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機關報,成了主要領導宣傳自己政績的舞臺,成了粉飾當?shù)靥降墓ぞ?。endprint
(二)對“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指示的誤讀
“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指示源于廣西《宜山農(nóng)民報》批評宜山地委的事件。1953年3月12日,廣西省委宣傳部請示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和中央宣傳部,請示中寫道:
《宜山農(nóng)民報》寫了社論,在揭發(fā)一縣委書記錯誤時批評了地委,這樣做有的認為不恰當,也有人認為是允許的。因此我們認為在報紙上展開自下而上的批評,如同級黨委會有錯誤,同級黨報是不應該直接在報紙上進行批評的,而應該向上級黨委或黨報編輯部控訴,如同級黨委委員個人,或同級黨委部門,如組織部、宣傳部等是可以在報紙上直接批評的,這樣是否恰當,請指示。[1]
中央宣傳部當月做出“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的復示,對廣西省委宣傳部請示中的意見“我們認為在報紙上展開自下而上的批評,如同級黨委會有錯誤,同級黨報是不應該直接在報紙上進行批評的,而應該向上級黨委或黨報編輯部控訴,如同級黨委委員個人,或同級黨委部門,如組織部、宣傳部等是可以在報紙上直接批評的,這樣是否恰當,請指示”予以肯定:“我們認為廣西省委宣傳部的意見是正確的。”[2]言下之意,黨報可以批評同級黨委的部門和黨委委員。指出“不經(jīng)請示不準擅自在報紙上批評黨委會”,也就是說,請示黨委之后還是可以批評的。然而幾十年來有關部門和媒體誤讀了中宣部的這一指示,把這一指示片面理解為“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把同級黨委部門和成員與黨委等同起來,涉及與黨委有關的任何問題都不去批評監(jiān)督,涉及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負面新聞,媒體均避而遠之。
當一些地方發(fā)生重大負面新聞事件時,本地新聞媒體只得作為地方黨政部門的“傳聲筒”,上級要求怎么報道就怎么報道,上級不讓報道就不能報道,地方媒體完全失去自主性。尤其是對諸如這次青島中石化輸油管線爆炸這樣重大的災難性事故,損失巨大、影響惡劣,對地方黨政機關與主要領導來說,均是嚴重的危機事件,有關領導不可避免地還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與領導責任。因此,地方黨政領導控制本地媒體、掩蓋責任的做法就不難理解了。
(三)媒體報道思路的僵化也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客觀報道是新聞報道的題中應有之義。美國《紐約時報》宣稱“刊登一切適合刊載的消息”,但新聞事實浩如煙海,如何選擇適合新聞媒體刊載的消息,則是一個媒體操作能力的問題。
我們不能妄斷這幾家媒體報道的不是客觀事實,但是在新聞選擇上,無疑是失敗的。當事故發(fā)生時,受眾最關心的是什么?是傷亡情況,是事故原因,是事故造成的損失,是事故責任者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是事故還有哪些焦點問題沒有解釋。而青島本地媒體卻對這些主要問題沒有涉及?!盀碾y不是新聞,救災才是新聞”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新聞媒體的報道思路,改革開放以來,事實表明,這種思路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由于歷史慣性,新聞媒體自身也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對于此類負面新聞,當?shù)匦侣劽襟w的公式化、格式化報道傾向嚴重,一報道就是“領導高度重視,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傷員,查明事故原因,積極做好善后工作”,形成既定模式,思路僵化。在11月26日的《青島日報》中,有這樣的報道:“25日晚,青島市委書記李群、市長張新深入爆燃事故安置區(qū),向安置群眾說,感謝你們的配合與理解,我們一起來努力早日回家。56歲的王振華激動地說:‘不是黨和政府,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老百姓非常感激黨和政府的關懷?!盵3]對此類新聞報道操作中多年形成的積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地方媒體如何打破報道本地重大負面新聞的桎梏
(一)地方領導要正確認識新聞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
“以正面宣傳為主”一直是我國新聞媒體奉行的一條基本原則。但新聞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當負面新聞事件發(fā)生時,回避關鍵問題是無益于解決矛盾的,反而很可能變得更加被動。這實際上是在考驗地方黨政部門和領導的執(zhí)政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根本上是反映了地方領導如何認識新聞傳播以及危機傳播管理的基本規(guī)律。
傳播學經(jīng)典的“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4]在這個信息傳播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以微博為主的自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把關人”權力的消解有目共睹。大眾傳播媒體想要隨心所欲控制公眾議程、隨心所欲引導輿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不可能的。地方領導只能控制本地媒體,而無法對中央媒體、外地媒體,特別是網(wǎng)絡自媒體進行有效的制約。地方領導企圖利用本地媒體設置公眾議程、弘揚所謂正能量、不正視問題的存在、宣揚領導政績、淡化處理或掩蓋責任與真相的做法,不僅不會起到多大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輿論質(zhì)疑。
在主要網(wǎng)絡媒體、中央媒體、外埠媒體已經(jīng)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的情況下,本地媒體或輕描淡寫,或“喪事當喜事辦”,引導輿論不成反遭到輿論詬病,不可能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地方媒體不報道,或者胡報、瞎報,本地群眾是不是就不知道呢?顯然不是?;ヂ?lián)網(wǎng)、自媒體、大眾媒體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即使本地媒體沒有報道,本地群眾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真相。如此一來,不僅對于本地媒體,而且對于負面新聞的相關方、當?shù)攸h政部門等主管方,更易造成被動。
群眾的眼睛是明亮的,如果地方黨政領導的思想作風不轉(zhuǎn)變,對新聞規(guī)律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怎樣利用本地新聞媒體為自己造勢,其效果往往都會適得其反。
(二)制定相應制度,確保負面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的正常開展
我國新聞媒體長期作為地方黨委機關報(臺),是地方黨委所屬的事業(yè)單位,直接對地方黨委負責,在此種管理體制下地方新聞媒體很難有所作為。市場化改革以后,雖然成立了報業(yè)集團公司,進行企業(yè)化改革,但是作為地方黨委宣傳工具的性質(zhì)仍然沒有改變。地方黨委牢牢控制著地方新聞媒體主要領導干部的任免權,再加上各方的利益糾葛,即使中宣部沒有“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的明文規(guī)定,地方新聞媒體對本地重大事項開展監(jiān)督也是困難重重的。endprint
從制度安排上看,我國的傳媒是黨、政府、人民的喉舌。但從輿論監(jiān)督的本義來講,黨和政府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存在著法律定位的矛盾。[5]理論上新聞媒體有輿論監(jiān)督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由于權力制約關系而無法施展,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如何在不改變我國新聞媒體基本性質(zhì)的前提下,消解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工作的現(xiàn)實與制度阻力,這就要求一方面地方黨政部門要大力支持媒體開展輿論監(jiān)督,另一方面可以在地方媒體與地方黨委的組織關系上做文章。
筆者認為,可以試行地方新聞媒體的社長、臺長、總編輯等主要負責人由上一級黨委任命,對上一級黨委負責制。例如縣級新聞媒體主要負責人由地市級黨委任命,地市級新聞媒體主要負責人由省級黨委任命,省級新聞媒體的主要負責人由中央有關部門直接任命,地方媒體的主要負責人與本地黨委脫離人事組織關系,直接對上一級黨委負責。這樣的制度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方領導束縛本地新聞媒體的“緊箍咒”,有利于地方媒體放開手腳,按照新聞規(guī)律報道新聞,開展積極的輿論監(jiān)督。一些中央媒體所創(chuàng)辦的地方子媒體,與上述制度設計有一些相似之處,并且在新聞實踐中已經(jīng)有了一些好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
(三)負面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應當力求客觀、全面、準確、平衡
“如果記者愿意去做,大多數(shù)報道都可以從人的角度去寫,尤其是在報道火災、車禍和災難時。這些報道都驚心動魄。”[6]美國一本著名的新聞業(yè)務教材這樣提醒記者。當青島發(fā)生如此重大的爆炸事故時,人們是更加關心領導的指示、慰問,是關心每一個受害者的命運,是關心事故的隱情與責任,還是關心救災過程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事跡?
對地方媒體來說,報道本地負面新聞應本著客觀、全面、準確、平衡的要求,以事實為最基本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應當突出報道,問題揭露、輿論監(jiān)督更不能缺位。領導活動應當根據(jù)新聞價值的大小酌情處理,對于積極引導輿論、弘揚正能量的報道也必不可少,但是不可忽視新聞價值的客觀規(guī)律??傮w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回避核心問題,更不能罔顧新聞事實瞞報漏報,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客觀、全面、準確、平衡的報道。在此次中石化輸油管道爆炸事件的報道中,青島媒體第一天輕描淡寫,第二天又僅僅從救災的角度進行連篇累牘的報道,而對核心問題幾乎回避,其效果從輿論的批評聲中便可得見。只有客觀、全面、平衡的報道,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負面新聞的正面價值,化解危機。
如今是一個自媒體大發(fā)展的時代,按照過去的老思路“捂蓋子”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相早晚會浮出水面。一條微博就可能引爆網(wǎng)絡輿論,地方主管部門下發(fā)一紙禁令,讓本地媒體“掩耳盜鈴”則幾乎起不到任何效果。地方領導能管得了本地媒體,卻管不了中央媒體、外埠媒體,也管不了網(wǎng)絡媒體、自媒體。在這個信息高速傳播、人人都能夠便捷發(fā)聲的時代,地方媒體如果按照傳統(tǒng)思路報道本地負面新聞,不僅很難左右全國輿論,甚至對當?shù)剌浾摰目刂埔彩菬o力的。因此,地方媒體更應掌握主動,領導更應轉(zhuǎn)變思路、尊重新聞規(guī)律,這樣不僅有利于傳播危機的化解,有利于政府樹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強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更有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工作文獻匯報(中)[G].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2]靖鳴.“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1953年廣西《宜山農(nóng)民報》批評中共宜山地委事件及其爭論的前前后后[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3).關于“宜山農(nóng)民報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所造成的影響,亦可見此文.
[3]讓居民群眾早日回家過上正常生活[N].青島日報.2013-11-26.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陳力丹,閆伊默.論我國輿論監(jiān)督的制度困境[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6]凱利·萊特爾,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約翰遜.全能記者必備——新聞采集、寫作和編輯的基本技能[M].宋鐵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靖鳴為南京師范大學媒介發(fā)展與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丹晨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編校:張紅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