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琪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上海 200062)
留學生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分析①
丁安琪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上海 200062)
漢語學習;動機強度;動機類型
本文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580名來華留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分析了學習者漢語學習動機強度與動機類型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者個體因素對來華前動機強度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1)整體來看,留學生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不高;2)對學習者來華前動機強度產(chǎn)生影響的是他們的專業(yè)以及是否來華攻讀學位。來華攻讀學位的學習者、學習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動機強度不如來華進修語言的學習者和非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3)內(nèi)在興趣動機與經(jīng)驗動機對學習者來華前動機強度影響較大,尤其是學習者對漢字及中國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的興趣對其動機強度影響最大。
1.1 研究背景
動機研究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研究的一個重要因素。自Gardner將動機理論引入二語習得領域以來,關于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的研究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和方法。根據(jù)其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心理和社會文化兩大研究范式和學派(高一虹等,2008)及四大模式:社會心理學模式側(cè)重研究學習者個體對第二語言和第二語言社團的態(tài)度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結(jié)果;認知心理模式主要研究學習者內(nèi)在因素如何影響他們學習第二語言;過程導向模式強調(diào)學習者動機發(fā)展的動態(tài)性與暫時性;后結(jié)構(gòu)主義模式側(cè)重研究社會環(huán)境通過語言媒介對學習者個體的影響以及學習者在語言活動中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Gu,2009)。這些研究都給予了動機強度充分的重視,如Gardner的動機擴展模式中,動機強度就是構(gòu)成“動機行為”的三大要素之一(Tremblay&Gardner,1995);動機“期望-價值”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分析決定人們投入任務的努力程度(動機強度)的因素(Pekrun,1993)。
所謂動機強度,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的努力程度與投入程度。在二語習得中,將學習者的行為與語言學習中的堅持與努力(動機強度)聯(lián)系起來研究被認為具有更大的現(xiàn)實影響(Ellis,1999),“無論是態(tài)度、目標、還是自我效能,都要通過學習者行為層面的投入、努力,才能轉(zhuǎn)化成為學習的結(jié)果。”(高一虹等,2003a),因此對動機強度的研究不僅可以為我們研究學習者的動機打開一個觀測窗口,而且有助于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構(gòu)建學習者動機模型。
在我國外語界,對動機強度的研究早已受到學者們的關注,桂詩春(1986)、吳一安等(1993)、石永珍(2000)、秦曉晴等(2002)等在其有關中國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研究中都曾包括了動機強度這一要素,高一虹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變化”則從動機強度與動機類型、自我認同的變化的關系等角度對中國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動機強度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發(fā)現(xiàn)動機類型不同,學習者的動機強度也不同;動機強度對學習者的自我認同變化有顯著影響(高一虹等,2003a、2003b;李淑靜等,2003)。
如果把“目的”也算作動機研究的一部分的話,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動機研究則始于高彥德等(1993)的調(diào)查報告。2000年之后出現(xiàn)了一系列針對漢語學習者的實證研究,從學習者的動機類型、學習動機與相關因素的關系等不同的角度對漢語學習者的動機進行了深入探討(丁安琪,2010)。在近期一些關于漢語學習動機的研究中,逐漸開始有人將動機強度包含其中,但專門針對漢語學習者動機強度的研究尚不多見。
1.2 研究問題
本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動態(tài)變化研究”的一部分。該研究對580名來華漢語學習者中251人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跟蹤考察,綜合運用問卷調(diào)查、深度訪談、文本分析、個案研究等方法,對12600余字中英文郵件、831份調(diào)查問卷、181篇留學生作文和40小時訪談錄音進行了全面而有重點的分析。作為該研究的組成部分,本文是對留學生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的分析,擬通過對580份調(diào)查問卷及40小時訪談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為從動機強度變化角度研究留學生動機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試圖回答如下問題:
(1)漢語學習者來華前學習動機強度如何?
(2)性別、年齡、母語背景、專業(yè)、漢語水平、是否學歷生及是否華裔等不同個體因素不同,其學習動機強度是否存在差異?
(3)學習者漢語學習動機類型與來華前學習動機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北京某大學長期進修生和一、二年級漢語專業(yè)本科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施測時實際發(fā)放問卷為621份,回收有效問卷58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4%,剔除缺失值后,受試者的個體差異因素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
表1:受試者個體差異因素特征分布(單位:人)①在580份問卷中,有部分受試對個人背景信息填寫不完整,如沒有填寫性別或年齡等,鑒于其后面問卷主體部分填寫完整,仍被計為有效問卷。本表格中數(shù)據(jù)是按照其填寫的真實情況匯總,即缺失值不計入統(tǒng)計,因此各項數(shù)據(jù)相加總和并不都是580。
2.2 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工具是自行編制的問卷,采用了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問卷主體包括三部分:1)漢語學習動機類型;2)來華學習動機類型;3)動機強度。與本研究相關的為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問題編制來源于先導性研究。在先導性研究中,筆者從該大學來華新生名單中隨機抽取了100位同學,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了開放式書面訪談,之后用Nvivo對郵件文本進行編碼,共整理得出20個問題,涵蓋了100位同學所提到的所有漢語學習動機類型。第三部分問題設計參考了高一虹等(2003a)關于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的研究,共8個問題,分別從課外學習漢語時間、是否積極參與漢語學習各項活動等方面考察學習者在漢語學習時的實際投入程度。
考慮到學習者的實際漢語水平,問卷被翻譯成英、日、韓三種語言,因此實際發(fā)放的問卷為漢、英、日、韓四種語言版本,根據(jù)學習者的母語背景和漢語水平提供不同語言版本的問卷。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 α)達到0.86,第一、三部分的信度分別為0.78和0.84。
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是用SPSS18.0軟件進行的。
3.1 動機強度描述性分析
學習者來華前動機強度是學習者來華前實際漢語學習行為的投入程度。對學習者來華前動機強度進行平均分計算,結(jié)果顯示問卷中8個題項的總平均分為3.21,學習者漢語學習動機強度處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說,在來華前,漢語學習者的努力程度并不算高。這一方面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漢語學習成績,另一方面,也為他們來華后的學習提供了提升的空間。
對8個題項平均分進行排序,我們發(fā)現(xiàn)平均分得分最低的三項分別為:學習時間超過每周10小時、尋找機會參加與漢語相關的活動以及尋找機會說漢語;平均分得分最高的三項分別為:有不明白的問題努力弄明白、想辦法認識漢字并記住漢字以及想辦法記住學過的詞匯、語法等。由此看來,留學生在來華留學前,其漢語學習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在詞匯語法漢字方面的投入較多,對不明白的問題也會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弄明白,但是整體來看,漢語學習時間不足,不能主動尋找機會練習漢語。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海外漢語學習者的絕大部分專業(yè)課都是用母語授課的,即便是很多中文類課程,包括漢語課,如果不是由中國派遣的漢語教師任教,也都是用本國語講授。在課堂上適度使用學習者母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但母語的使用過度會使學生本就不多的漢語學習時間變得更少,不利于學生對漢語的掌握與運用。對于為什么沒有尋找機會參加與漢語相關的活動,大部分學生表示在本國相關的活動并不多,只有個別學生提到,自己母校有孔子學院常常組織漢語類活動,自己曾去參與部分活動。由此可見,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化活動,已經(jīng)在激發(fā)學習者漢語學習興趣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僅就激發(fā)學習者漢語學習動機,增強其學習動機強度而言,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3.2 動機強度與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
我們將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分為兩組,作為自變量,學習者動機強度作為因變量,進行單因變量方差分析(UNIANOVA),結(jié)果顯示,不同專業(yè)(F[1,537]=5.02;p=.026)和是否學歷生(F[1,537]=4.75;p=.030)在學習動機強度上有顯著差異。性別、年齡、母語背景及是否華裔等個體差異因素對動機強度沒有顯著影響;漢語水平對動機強度也沒有顯著影響①由于我們檢測的是來華前學習動機強度,而學習時間指的是在中國的漢語學習時間,它不可能對來華前動機強度造成影響,因此我們沒有對此個體差異因素進行檢驗。。
3.2.1 不同專業(yè)學習者的動機強度差異
我們將學習者根據(jù)其是否選擇漢語相關專業(yè)劃分為兩組,非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動機強度得分顯著高于漢語相關專業(yè)學習者(MD=.300;p=.026)。也就是說,在來華留學前,其他專業(yè)的學習者在漢語學習行動上的投入程度就顯著高于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解讀為學習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不如其他專業(yè)的努力。這可能是由于對于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來說,學習漢語及中國文化是他們唯一的學習目標,也是他們的大部分學習生活,因此在學習中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懈怠心理。但學習其他專業(yè)的學習者是在業(yè)余時間學習漢語的,除了漢語之外,他們還需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的專業(yè)學習上,換句話說,他們需要“擠時間”來學習漢語,這就需要他們加倍努力才能在漢語水平上有所提高。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就是在國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通常比非漢語專業(yè),如法律、經(jīng)濟、醫(yī)學等專業(yè)的學習者大學入學要求低,因此整體上素質(zhì)也有所不同,所以學習努力程度也有差別。
3.2.2 學歷/非學歷學習者的動機強度差異
我們以是否在中國注冊就讀本科專業(yè)來劃分學歷生和非學歷生,凡是在中國注冊就讀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的劃為學歷生,否則就劃為非學歷生。非學歷生的動機強度顯著高于學歷生(MD=.256;p=.030),也就是說,在來華留學前,非學歷生在漢語學習行動上的投入程度就顯著高于學歷生。這種動機強度的差異對其來華后的漢語學習情況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樣本來源大學,非學歷生上課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而學歷生上課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如何充分利用目的語環(huán)境,合理安排教師、教材、課程,找到合適的教法,扭轉(zhuǎn)學歷生來華前動機強度不足帶來的不利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3.3 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
對問卷第一部分20個問題進行因子分析,歸類得出5個因子:機遇動機(認為學習漢語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機遇)、經(jīng)驗動機(曾經(jīng)有過跟學習漢語相關的愉悅體驗)、職業(yè)發(fā)展動機(自己的工作或?qū)I(yè)跟中國或漢語相關)、內(nèi)在興趣動機(對中國語言文化等感興趣)、重要他人影響動機(受父母、朋友等人的影響而學習漢語)①對于動機類型的具體分析,我們已另文論述。本部分將只對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及其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3.3.1 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的相關性分析
動機強度是學習者的漢語學習努力程度,它與學習者的漢語學習動機類型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呢?我們控制所有的個體差異因素后,對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進行偏相關檢驗(表2),結(jié)果表明:機遇動機、經(jīng)驗動機、內(nèi)在興趣動機與動機強度都有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p<.01),職業(yè)發(fā)展動機也與動機強度有顯著的相關關系(p<.05)。但我們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盡管他們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關,但他們的相關系數(shù)并不高,我們還不能就此斷言學習者的機遇動機、經(jīng)驗動機、職業(yè)發(fā)展動機和內(nèi)在興趣動機的水平越高,他們在實際行為中對漢語學習的投入程度也越高,他們的學習努力程度也就越高。
表2: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相關性
3.3.2 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差異分析
上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動機強度與4種漢語學習動機類型之間都具有相關關系,但相關性較弱。為了進一步了解這4種漢語學習動機類型對動機強度的不同影響,我們分別對其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4種漢語學習動機類型中,機遇動機與職業(yè)發(fā)展動機水平不同,其動機強度沒有顯著差異;經(jīng)驗動機(F=5.77;p=.003)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F=6.50;p=.002)不同,學習者動機強度有顯著不同。也就是說,學習者漢語學習的努力程度高低不同,主要受其經(jīng)驗動機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的影響。
為了便于分析,我們進一步將經(jīng)驗動機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根據(jù)其得分的高低劃分為高水平組(M≥3.5)、中水平組(2.5≤M<3.5)和低水平組(M<2.5)三個組,并對其進行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不同水平的經(jīng)驗動機組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高水平組和中水平組與低水平組之間的差異上(高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573,p=.001;中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344,p=.044),而中水平組與高水平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不同水平的內(nèi)在興趣動機組之間的差異也表現(xiàn)在高水平組和中水平組與低水平組之間的差異上(高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747,p=.000;中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584,p=.005),中水平組與高水平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當學習者的經(jīng)驗動機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低于其他學習者的時候,其在漢語學習上的努力程度也會顯著低于其他學習者。教學實踐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都告訴我們,學習者在學習行為上的投入程度越高,其學習成績就會越好。而要提高學習者在學習行為上的投入程度,則要想辦法提高其經(jīng)驗動機水平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水平。
問卷中與經(jīng)驗動機相關的題項有三個,分別為“有過跟中國朋友或老師交往的愉快經(jīng)驗”,“有過跟別人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成功體驗”以及“受中國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的影響”而學習漢語。按上述方法對三個題項分別進行檢驗,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三個題項上動機水平不同,學習者的動機強度都有顯著差異,但差異最明顯的是“受中國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影響而學習漢語”(F=18.63;p=.000)。進一步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學習者在該題項上的動機水平不同,其動機強度均有顯著差異(高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51;p=.000;中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28,p=.006;高水平組v.s.中水平組MD=.23,p=.009),受中國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影響大的學習者,漢語學習努力程度高;受其影響小的學習者,漢語學習努力程度低。
影視及書籍可以說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闹匾獌?nèi)容,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影視作品也常被用于課堂教學,且常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諸多相關研究都顯示,在語言學習中運用影視作品等能充分調(diào)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但學習者對影視及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的熱愛程度會影響其漢語學習努力程度在前人的研究中尚未發(fā)現(xiàn)。我們的訪談結(jié)果證實了這一發(fā)現(xiàn)。在訪談中一位日本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就表示自己最初喜歡上學習漢語就是因為日本文學與中國古代文學有很深的淵源,自己一開始就能通過閱讀了解中國文學,之后才希望能用漢語的發(fā)音來朗讀唐詩宋詞,隨著自己漢語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喜歡漢語;另一位阿根廷語言學專業(yè)的學生甚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學習漢語:“鎖在房間里,把整本書讀完,然后不需要上課”;一位俄羅斯學生非常喜歡電視劇《三國演義》,反反復復看了很多遍,來中國留學的目標竟然是“看《三國演義》的書用漢語①文中所引用的為訪談中學生原始語句,對其語言錯誤未加修正?!保贿€有一位年僅19歲的學習者,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并不喜歡跟中國人交流,甚至連中國朋友也沒有,但他卻非常喜歡看中國電視,在烏茲別克斯坦時,拒絕去當?shù)氐闹袊靖袊艘黄鹁毩暆h語,卻每天躲在家里看CCTV4。這一結(jié)果顯示了影視產(chǎn)品等在漢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對它們的地位、作用及運用進行新的思考。
問卷中與內(nèi)在興趣動機相關的題項也有三個,分別為“對漢字感興趣”、“要挑戰(zhàn)自己”以及“喜歡中國和中國文化”。同樣對三個題項分別進行檢驗,結(jié)果顯示,三個題項上動機水平不同,漢語學習者的動機強度也都有顯著差異,但差異最明顯的是“對漢字感興趣”(F=21.84;p=.000)。進一步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學習者在該題項上的動機水平不同,其動機強度有顯著差異(高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65,p=.000;中水平組v.s.低水平組MD=.31,p=.042;高水平組v.s.中水平組MD=.34,p=.000),學習者對漢字興趣大,學習努力程度高;對漢字興趣小,學習努力程度低。這從實證的角度證實了李泉教授關于漢字與漢語學習的關系:漢字是影響學習者漢語學習信心、進程、效率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漢語學習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漢字學習的成敗(李泉等,2012:83)。
4.1 結(jié)論
本研究主要對學習者來華前動機強度與漢語學習動機類型之間的關系、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對動機強度的影響進行了探討。主要發(fā)現(xiàn)如下:
學習者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不高,他們學習時間不足,不能主動參與漢語活動或主動找機會說漢語。
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對其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的影響各不相同,性別、年齡、母語背景、是否華裔等對其來華前動機強度沒有顯著影響,影響較大的是他們的專業(yè)以及是否來華攻讀學位。來華攻讀學位的學習者、學習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在來華前的動機強度顯著不如來華進修語言的學習者和非漢語專業(yè)的學習者。
漢語學習動機各類型與學習者來華前漢語學習動機強度的關系各不相同。重要他人影響動機與動機強度沒有顯著相關關系;內(nèi)在興趣動機與經(jīng)驗動機對動機強度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學習者對漢字的興趣及中國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對學習者的影響兩項對其來華前動機強度的影響最大。
4.2 教學應用意義
4.2.1 通過努力程度,了解學習者動機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習者的努力程度跟大部分漢語學習動機類型都顯著相關。動機是復雜的,內(nèi)隱的,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學習者的動機類型,但動機強度,也就是努力程度,在Gardner的修正動機模式中屬于動機行為序列,是可以觀測的因素(丁安琪,2010)。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習者學習努力程度的觀測來了解學習者的動機。在采取措施滿足學習者不同學習需求,增強學習者動機之后,也可以通過對學習者努力程度的變化來感受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4.2.2 保持學習者對漢字的興趣,幫助學習者提高動機強度
石定果等(1998)的調(diào)查顯示,不管是否屬于漢字文化圈,大部分學習者都對漢字感興趣,尤其是對歐美學習者來說,“漢字獨特的造型與它象征的東方古老文明”“頗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石定果等,1998:44)。對漢字的熱愛是很多學習者漢語學習的初始動機,但畢竟與字母文字相比,漢字是有一定難度的,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有的學習者可能會逐漸喪失對漢字的興趣。要保持學習者對漢字的興趣,我們一方面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漢字學習觀,明確漢字既有難學之處,也有便學之處,學漢字對其學口語也大有裨益(李泉等,2012);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漢字教學的研究,用實際行動化解“漢字難學”的難題,協(xié)助學習者開展有效的漢字學習活動。在這方面,學者們已經(jīng)給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建議,如“語文分開”、“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利用拼音輔助漢字與多媒體輔助漢字教學等等(孫德金,2006;李泉,2006;李泉等,2012;趙金銘,2008;等)。如果能在實際教學中對專家學者提出的漢字教學模式、教學原則等進行實踐驗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摸索有效的漢字教學與學習方法,對保持學習者的興趣,提高其整體漢語學習動機的強度將不無益處。
4.2.3 加快對適用于漢語國際教育的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的開發(fā)
影視書籍等文化產(chǎn)品對學習者的吸引力對其漢語學習動機強度也有顯著的影響。2003年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以來,影視等文化產(chǎn)品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10年我國影視產(chǎn)品的出口額超過40億元,圖書出口也超過了2億元(李懷亮等,2011;康存輝等,2013)。但我們必須同時看到,我國文化產(chǎn)品在國際上所占的份額仍然很少,影響力也不足。目前這些文化產(chǎn)品的主要觀眾或讀者群仍然是海外華人。要改變現(xiàn)狀,需要政府給予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也需要相關專業(yè)人士對內(nèi)容的選擇及推廣手段等進行探討。但在國際漢語教育領域,我們可以加緊對已有產(chǎn)品的深度開發(fā),如從不同的影視作品中剪輯出具有代表性、語言適合教學的片段,編成教材或者直接選用現(xiàn)成的影視作品進行加工等,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王飆,2009)。同時,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世界各國業(yè)已建立的孔子學院的作用,將適合海外漢語學習者乃至普通大眾的影視作品及書籍等,推廣到全球。美國的好萊塢大片,日本的動漫產(chǎn)品,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觀眾或讀者,既激發(fā)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學習素材,又推廣了本國的文化及價值觀,這些都值得我們國際漢語教學與推廣借鑒與學習。
4.2.4 加強對留學生學歷教育的研究
漢語相關專業(yè)學習者、學歷生來華前動機強度顯著不如非漢語專業(yè)學習者、非學歷生,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漢語專業(yè)學習者和學歷生是我們培養(yǎng)高級漢語人才的重要生源。但目前的現(xiàn)狀是他們的動機類型和強度都不容樂觀,這說明我們目前的漢語專業(yè)和學歷教育學生基礎比較弱。我們要在內(nèi)在動機弱、動機強度不高的學習者中培養(yǎng)出知華、友華的高級漢語人才,任務相當艱巨,這就需要從事學歷教育,培養(yǎng)漢語專業(yè)人才的老師們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提高他們的動機強度。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達到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
丁安琪201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22.
高彥德,李國強,郭旭1993外國人學習與使用漢語情況調(diào)查研究報告[R].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0-29.
高一虹,程英,趙媛,周燕2003a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對大學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語研究(1):60-64.
——2003b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與自我認同變化[J].外語與外語教學(5):25-28.
高一虹,劉璐,修立梅,丁林棚2008大學生基礎階段英語學習動機跟蹤——綜合大學英語專業(yè)樣本報告[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6):67-73.
桂詩春1986我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社會心理分析[J].現(xiàn)代外語(1):1-13.
康存輝,周莉2013我國圖書出口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對外經(jīng)貿(mào)實務(8).
李懷亮,萬興偉2011中國影視文化產(chǎn)品“走出去”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傳播(11).
李泉2006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研究綜觀[A].載漢語研究與應用[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泉,阮暢2012“漢字難學”之教學對策[J].漢語學習(4):83-90.
李淑靜,高一虹,錢岷2003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與自我認同變化[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39-43.
秦曉晴,文秋芳2002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J].外語教學與研究(1):51-58.
石定果,萬業(yè)馨1998關于對外漢字教學的調(diào)查報告[J].語言教學與研究(1):41-48.
石永珍2000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diào)查報告[J].國外外語教學(4):8-11.
孫德金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飆2009中國大陸對外漢語視聽教材評述與展望[J].世界漢語教學(2):252-261.
吳一安,劉潤清,P.Jeffrey1993中國英語本科學生素質(zhì)調(diào)查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1):36-46.
趙金銘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理念與模式[J].世界漢語教學(1):93-107.
Ellis,R.1999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10-118.
Gu,M.Y.2009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Motivation:A Multi-level Perspective[M].Bern:Peter Lang AG,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40.
Pekrun,R.1993Facets of adolescents'academic motivation:A longitudinal expectancy-value approach[A].In P.Pintrich&M.Maehr(eds.),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vol.8)[C].Greenwich,CT:JAI:139-189.
Tremblay,P.F.&R.C.Gardner1995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79(4):505-520.
A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Motivation Intensity
Ding Anqi
(Institute of Glob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Chinese learning;motivation intensity;motivation types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motivation intensity(learning effort)and their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motivation,and 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 features of motivation intensity.The subjects were 580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Results showed that:(1)In general,learners'motivation intensity is not high.(2)Non-Chinese majors and language students made more effort in their Chinese learning than Chinese majors and Degree students.(3)Students with higher motivation of experiences and intrinsic interests made more effort in their Chinese learning.Students'interests 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movies and books mad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ir motivation intensity than the other elements.
H195.3
A
1674-8174(2014)03-0001-07
【責任編輯 劉文輝】
2013-11-14
丁安琪(1972-),女,山東聊城人,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二語習得及國際漢語教育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動態(tài)變化研究”(13YJA740011)
①本論文得到了李泉教授的悉心指教,趙金銘、李曉琪、王建勤、勁松、高增霞等教授與匿名審稿專家也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作者謹致誠摯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