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志芳
明德致遠是我校的校訓,明德致遠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懊鞯隆比∽杂凇洞髮W》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取其“講求道德,注重禮儀”之意;寄寓我校秉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高舉“立德樹人”大旗,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學校德育價值觀。
育人以德為本。中國古代的教育就十分重視德育??鬃咏虒W生以“志、行、忠、信”;孟子教學生以“仁、義、禮、智”。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出“舍生取義”。古代德育的主線就是以儒家的道德學說作為主流。就儒家的仁義來說,堅持“仁者愛人”,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儒家文化中的這些“仁義”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一、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為學生的幸福成長保駕護航
多年來,我校堅持把德育當作一項成就學生幸福人生的系統(tǒng)工程來抓,始終把德育、把培養(yǎng)幸福學生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學校全員育人、學生自我教育、家校共同參與等形式,開發(fā)一切可以開發(fā)的德育資源,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力量,充分發(fā)揮各種德育途徑的功能,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力培養(yǎng)文明幸福的學生。
一是針對德育工作存在著目標脫離學生實際、內容缺乏新意、方法簡單化、評價形式化等現(xiàn)象,我們開展了三個層面的調研工作,分別征求了家長、老師、學生對構建德育體系的意見和建議,制訂完善了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的實施方案。從塑造學生幸福人生出發(fā),確定德育體系目標。我們根據(jù)素質教育學生培養(yǎng)要求和幸福學校建設規(guī)劃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分年級制定了不同的德育目標。初一年級,重點是強化行為規(guī)范,注重養(yǎng)成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初二年級,加強感恩勵志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強化紀律、法制和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心理品質教育。初三年級,加強人文素養(yǎng)教育,教育學生自尊自愛,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初四年級,學生能夠在自我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體驗快樂、享受幸福,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塑造幸福人生。我們還為四個年級分別設計了愛國主義教育、勵志教育、人生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成長煩惱、禮儀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網(wǎng)絡教育、哲理教育、健康教育等內容,注重整個初中階段德育內容的層次性、漸進性和完整性。
二是圍繞整體構建德育體系中的初中的階段德育重點教育內容編印了《心海導航》德育校本教材,使德育逐步走向課程化。教材內容涉及心理素養(yǎng)、成長煩惱、感恩、勵志、心理健康、民主法制、生命安全、人生理想、禮儀教育等方面,貫穿了“橫向貫通、縱向銜接、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原理,著重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學會認知自我、關懷自我、悅納自我、接納他人;學會與他人之間的尊重、關懷和欣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拘纬闪说掠齼热荨哟?、形式等方面的整體規(guī)劃和德育體系的系統(tǒng)構架。
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初中四年的學習生活,逐步達到生活上自理、行為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tài)上自控、感情上自悅,學會如何做人,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做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人。
二、大力開展“自主德育”,讓學生體驗幸福
道德是人們在一定生產方式下自覺形成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在這個定義中,“自覺形成”向我們揭示了人的德育境界應該是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遷移。我校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力求避免要求“學生應該怎么做”,而是盡量圍繞“學生需要”來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體驗幸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
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管理。我校從2008年開始,就逐步探索實踐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加強班級管理、班風、學風建設的研究,形成了班班有《班法》的班級自治管理模式。自主管理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的事務,擔任能發(fā)揮作用的角色;發(fā)揮、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自己獨特的作用和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員,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監(jiān)督。
其次,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我校每學期都組織評選“遄中之星”,鼓勵學生人人爭先,引領學生自主發(fā)展。“遄中之星”評選內容涉及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學校把《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要求綜合細化為道德星、文明星、衛(wèi)生星、學習星、尊師星、孝親星等,每顆星都有相應的爭創(chuàng)評選標準,每一名學生只要在某一個方面較為突出,即可自主申報,參加“星級學生”的評選。評選采取自評、小組評、班干部評、教師推薦等辦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靶羌墝W生”評比活動重在素質養(yǎng)成,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
最后,打造幸福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層組織,也是學生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發(fā)展個性、幸福健康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在班主任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共同討論制定班級公約、班訓;自主開展班級組織建設、班風建設和特色班級活動等。每學期學校組織評選“幸福班級”,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與感染,并形成積極的幸福情感,從而將幸福認識內化、升華為對幸福的追求,增強幸福的體驗。
三、德育生活化,讓幸福走進學生的心靈
有人說,走進心靈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幸福教育不僅在書本里、課堂上,還往往在那些我們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里。關注教育中的細節(jié),一種行為、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件小事……都可能給學生的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我校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目前我校有14名教師獲得國家心理健康咨詢師資格。我們希望通過溝通與交流,讓幸福融入學生的心靈世界。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教育。endprint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寫“道德日記”。將寫“日記”與講“道德”結合起來,讓德育走進心靈,見賢思齊,積善成習;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著眼于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幫助老師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
在生活實踐中實施幸福德育。我們依托學科教學、班隊活動、科技活動、社團建設、書香校園、影視觀摩、社會實踐、家長學校、校園文化,瞄準德育大目標,搞好德育小活動。組織師生到居民生活區(qū)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參加公安分局開展的“拒絕毒品,珍愛生命”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全體師生和學生家長志愿者共同開展“環(huán)保杯”毅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幸福作文大賽和孝親作文大賽。組織學生和家長參加“幸福人生夏令營”。通過親身實踐這些活動,幸福德育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學生的心靈。
關注學生家庭幸福教育環(huán)境的塑造。我校除了在校報上開設家校論壇外,每月還編印一期《家庭教育活頁》,就家長、學生關心的教育問題與家長進行交流,加強家庭教育的引導,鼓勵家長為學校的發(fā)展建言獻策,共同關心孩子的幸福成長。編寫了由家長和同伴共同參與的學生自我教育讀本《成長》,更多地給予學生心靈的關注與呵護,給予學生心靈的慰藉和支撐,讓我們的孩子更多地享受到學校與家庭給予他們的關愛和幸福。
四、自主合作,營造幸福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學?;顒又校n堂教學是培養(yǎng)幸福學生的重要途徑。我校著力打造幸福的課堂。以課堂為主陣地,形成“以生為本”的幸福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是師生雙方體驗幸福、享受幸福的過程。
“三動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形成了“三動六步”課堂教學模式,“三動”指教師情動、學生主動、生生互動;“六步”指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思考問題,合作交流,互補互助,教師精講、點撥升華,分層達標、糾偏補漏,歸類小結、當堂評價。不僅讓課堂變得更科學、更高效,也讓更多的學生找到了學習的興趣和學好的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深入推進理想課堂建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教育課堂模式,構建和諧幸福的課堂。從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課入手,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學生參與策劃、學生參與組織、學生擔任主持,利用主題班會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利用小組活動挖掘學生的潛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露自己心跡的平臺。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涌動生機活力。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給學生時間,給學生權利,給學生自主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親身體驗、感悟知識形成的過程。積極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并提倡和鼓勵學生自主、自治、自立、自覺,促進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充分發(fā)展。
五、感悟傳統(tǒng)文化,體驗幸福人生
2012年9月28日,孔子2653年誕辰日之際,國內第一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正式全國發(fā)行,明確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對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教育,即希望孩子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與熏陶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質樸的道德操守、深邃的哲學思想、高雅的審美情趣”。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強調并倡導“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等高尚個人修養(yǎng),更宣示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及君子“居天下之廣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禮),行天下之大道(義)”的崇高精神追求和境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無疑是對當代社會道德淪喪最有力的救贖工具,也彌補了當代中小學教育中缺乏“民族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缺陷。
我們吸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圍繞培養(yǎng)幸福學生,設計開展了追尋幸福、感恩孝親、尊敬師長、同學互助友誼四個方面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邀請了全國道德模范田秀英女士做了“笑對人生”的感恩勵志報告;舉辦了“感恩母親節(jié),說出你的愛”活動;開展了“我給同學找優(yōu)點”活動;開展了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孝、悌、謹、信、愛、仁”等方面的內容,把愛、寬容、理解、信任、鼓勵、進取作為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形成了師愛生,生敬師的良好氛圍。從發(fā)現(xiàn)幸福主題班會,到建設幸福班級;從專家感恩勵志報告,到孝親書信大賽;從戶外毅行拓展,到校園之星評選;從感恩母親節(jié),到踐行弟子規(guī)……我們組織開展的每一個活動,都力求在教育中重塑一種“寧靜而致遠、慎思而明辨、堅韌而灑脫、通達而圓融”的“天人合一”的真正道德智慧境界。使我們的教育成為具有人文關懷精神、懂得和諧與創(chuàng)造、獲得幸福感和擁有和諧的教育關系的幸福教育。我們希望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能夠人格健全,懂得感恩,善于實踐。不論面對什么艱難困苦,都能保持幸福平和的心態(tài)。他們離開學校的時候,帶走的不僅是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關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人的德行品質,成就人的幸福人生,應該是學校教育的終極價值追求。我們要用至少30年的眼光看今天的教育。30年后,當我們回頭再看我們今天的教育,我們會不會感到遺憾?學生明天的幸福很重要,但學生今天的幸福更重要。今天的幸福加明天的幸福,才能成就學生一生的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遄臺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