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河北省興隆縣大杖子中心衛(wèi)生院外科,河北興隆 067306)
腹股溝疝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多因老年人腹壁薄弱,經常便秘、慢性咳嗽,或患有慢性前列腺增生而排尿困難,致腹內壓增高所致。本病往往進行性發(fā)展,如處理不及時,疝塊會逐漸增大,斜疝可發(fā)生嵌頓或狹窄而危及生命。2009-03—2013-06,筆者觀察了丹紅注射液對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參照《黃家駟外科學》[1]確診。
1.2 一般資料全部70例均為我院外科住院老年男性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5例,年齡56~71歲,平均(65.2±9.2)歲;病程5個月~5.4年,平均(2.1±0.4)年;單側疝28例,雙側疝7例;斜疝29例,直疝6例;原發(fā)疝27例,復發(fā)疝8例;分類[2]:Ⅰ型8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Ⅳ型3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12例,肺部疾病11例,慢性便秘22例,慢性前列腺增生21例。對照組35例,年齡55~73歲,平均(64.4±8.3)歲;單側疝27例,雙側疝8例;斜疝28例,直疝7例;原發(fā)疝27例,復發(fā)疝8例;分類:I型9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4例;合并慢性支氣炎13例,肺部疾病15例,慢性便秘21例,慢性前列腺增生2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行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前常規(guī)檢查、備皮。行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溝區(qū)做斜行切口,傳統(tǒng)手術方式切口稍長,充分分離疝囊,自疝底處切開疝囊,還納內容物。疝囊過大則橫斷后近端結扎內翻,遠端止血后曠置,直疝在疝囊頸行疝囊切除后全層縫合后關閉。開放離斷近內環(huán)處提睪肌,在精索下方置入成型補片(按腹股溝缺損情況進行修剪),使補片平整覆蓋于腹橫筋膜,并使其邊緣覆蓋疝環(huán)4 cm左右。在其上緣縱剪一缺口,使精索經缺口通過,環(huán)繞精索后以不吸收粗絲縫線縫于精索上方1.5 cm之腹內斜肌及腹橫肌上,其內上緣與聯合腱及腹直肌鞘外緣、外下緣與腹股溝韌帶及其深面的髂恥束,下緣與陷凹韌帶及恥骨梳韌帶間斷縫合,然后再縫合精索上方剪開的裂口,重建新內環(huán),以不影響精索血運為度。其他與一般疝手術方法相同,關閉切口,砂袋壓迫4~6 h[3]。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1.3.2 治療組手術方法同對照組。術后3 d即予丹紅注射液(菏澤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866) 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
1.4 觀察項目觀察2組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疼痛、尿潴留、便秘及感染情況,以及疼痛消失、傷口愈合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2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例(%)
由表1可見,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2組術后疼痛消失、傷口愈合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2組術后疼痛消失、傷口愈合時間比較d,±s
表2 2組術后疼痛消失、傷口愈合時間比較d,±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 疼痛消失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治療組351.8±0.3*5.2±2.1*對照組353.6±0.76.8±2.4
由表2可見,治療組術后疼痛消失、傷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由于老年人年老體弱,機體功能衰退,肌力減弱,腹股溝區(qū)薄弱,易發(fā)腹股溝疝。疝修補術的原則為關閉疝門,加強對薄弱的腹股溝管管壁的修復。傳統(tǒng)疝修補術是將有距離的、來源不同的堅韌組織強行縫合,破壞了原有的生理結構,存在縫合張力大、組織愈合差的缺點,且術后復發(fā)率高。老年患者病程長、疝環(huán)大、誘發(fā)腹壓因素多,復發(fā)率可達10%~20%[4]。無張力修補術采用人工合成網片可對疝環(huán)、腹橫筋膜及腹壁肌肉的三重薄弱位置加強,有效持久地加強腹股溝管后壁的永久性修補[5]。此手術雖然緩解了傳統(tǒng)手術易復發(fā)的缺點,但未從根本上改變便秘,加之術后長時間臥床,更加重了便秘癥狀。術中長時間麻醉,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起尿潴留,不利于病情的恢復。
老年患者血液循環(huán)差,切口愈合緩慢。另外,填充物質較硬,局部異物感明顯,有的患者時常疼痛,甚至因摩擦而發(fā)生皮下出血。丹紅注射液含有紅花紅色素、丹參酸、丹參酮、紅花酚甙及丹參酚酸等成分,有保護血管內皮、促進血管再生及抗血凝等作用[6]。丹參有降低血管阻力、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擴張微血管口徑、改善微循環(huán)及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并能對抗脂質過氧化損傷,改善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拮抗Ca2+內流。紅花提取物在體外、體內均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術后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疼痛消失及傷口愈合所用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應用丹紅注射液可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傷口愈合,預防感染,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術后生活質量。
[1]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71-1273.
[2]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股疝手術治療方案[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4,9(1):84.
[3]王正中.老年性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79例臨床分析[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4(4):31-32.
[4]周偉力.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療效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1,32(33):6995.
[5]郭曉鵬.無張力修補術在老年人腹股溝疝修補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院,2011,11(12):39-40.
[6]邰明輝,劉蘭梅,馬仁強,等.丹紅注射液一般藥理學實驗研究[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5(3):335,338.
[7]陳仕平,周文勝,楊劍文.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8(4): 561.
(本文編輯:董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