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麗
(文山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壯族民間酒歌的演唱特色
楊喜麗
(文山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壯族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在飯桌上喝酒唱敬酒歌是壯族人對待來賓和客人的最高禮節(jié)。壯族酒歌之所以能不斷發(fā)展,不僅是因為演唱酒歌的方式多種多樣,它還有著自由的換氣方法,以及特殊的襯詞和潤腔演唱特征。
壯族;酒歌;演唱;特色
在祖國西南邊疆的云南省文山州,居住著這樣的一種民族——壯族。壯族不僅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還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民族。文山州是云南壯族人口較集中的地區(qū)。文山壯族自古與森林和河川共存,他們依山傍水,主要分布在山川、河谷、溪水、田壩和丘陵等地帶。由于壯族所處的特殊地域環(huán)境,使壯族人養(yǎng)成了勤勞樸素、溫和熱情、能歌善唱的性情特點。伴隨著他們生活成長的酒歌在演唱特征上也有著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過人之處。
酒歌是壯族山歌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在壯族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有客必有酒、有酒必有歌。因此,喝酒唱酒歌已成為壯族人操辦紅白喜事、歡慶節(jié)日、接待貴賓和親朋好友必不可少的待客方式。壯族民間酒歌之所以能長期發(fā)展并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因為它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著別具一格的演唱特色。通過筆者到壯族民間收集的酒歌材料分析來看,文山壯族民間酒歌的演唱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文山壯族是個注重民俗民風(fēng)、熱情好客的民族。當(dāng)壯族村寨過節(jié)、操辦紅白喜事、或來貴客、乃至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時,他們都會擺上一桌豐盛的菜肴,拿出自己釀制的米酒、那榔酒或壯鄉(xiāng)土窖來招待,用最委婉、柔情的歌聲向你敬酒或勸你喝酒,讓你無法拒絕。壯族民間酒歌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最常用的是獨唱、齊唱、對唱、輪唱等。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和事,他們選擇唱敬酒歌的形式也會不同,或根據(jù)要表達(dá)的思想內(nèi)容來選擇不同的敬酒方式。
一是獨唱,獨唱是壯族酒歌中最常見的演唱形式之一,它主要是針對不會唱酒歌的客人,用作單方面的敬酒。壯族對待貴客十分上心,尤其是從遠(yuǎn)方來的朋友和領(lǐng)導(dǎo)更為熱情隆重。當(dāng)家里來貴客時,主人會起得非常早,先是做七彩斑斕的花米飯讓客人用手抓著吃,之后殺雞宰羊。做熟后,用竹子自制的飯桌擺上頗有特色的豐盛菜肴,拿出自釀的乳白色米酒讓你享用和品嘗。當(dāng)客人已經(jīng)嘗過美味佳肴后,主人或接待的歌手會用獨唱的形式一一向客人唱歌敬酒。如廣南縣的八寶敬酒調(diào)《貴客來相會》和珠琳的《今宵貴客來》等。
二是對唱,對唱也是壯族敬酒歌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演唱形式。這種形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一首酒歌由男女兩人對唱來完成。如廣南壩美的《哏柳柳》和丘北城關(guān)的《用酒來談天》。還有一種說法是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進行對唱。這兩種說法都是針對會唱酒歌的壯族客人。其中第二種說法是對唱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演唱形式,它和獨唱在很多情況下是密不可分的。
在壯族村寨,老人和小孩大都會唱酒歌?!懊慨?dāng)家里來客人時,飯桌上主人會不斷向客人敬酒唱《待客歌》:“雞進菜園要吃菜,哥到我家要招待;敬杯熱茶來會面,唱支酒歌把話說;碗筷粗糙桌腳彎,清茶淡飯多怠慢;招待不周請包涵;歌唱得差莫見怪?!盵1]165此時,客人聽了也會唱《謝客歌》:“還說什么都沒有,還說一樣都不行;小妹來回仔細(xì)看,大圓桌面擺不下;雞鴨魚肉樣樣有,吃得小妹脖子軟;飽得小妹搖了頭”來回敬主人。又如,在壯族最為重視的結(jié)婚禮俗上,男方把新娘娶進門的當(dāng)天,男方家定會擺上豐盛的酒席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和送新娘來的送親客人,在長長的酒席上,男方家的客人坐一邊,女方家的送親客人坐另一邊,兩邊相互敬酒并選出一名歌手對唱敬酒歌,來表述雙方想說的話。比如女方歌手會唱:“我家姑娘嫁過來,不會做事話怠慢,嫁妝少了莫嫌棄,多多包容和氣過”。男方回敬的是:“親家不要太謙虛,你家姑娘聰明又能干,嫁妝多得沒地放,好日子一生過不完?!?/p>
以上兩種敬酒歌從個人演唱來看可以說是獨唱,但從歌詞上和歌者面對面的演唱來看則屬于問答對唱。在壯族酒歌里,獨唱和對唱有時往往是共同生存和發(fā)展的。
三是齊唱和輪唱,此種敬酒歌是讓客人最難拒絕喝酒的一種演唱方式。村寨來貴賓時,當(dāng)接待的歌手們一一向客人唱完第一輪敬酒歌后,熱情的姑娘和小伙會采取輪唱的形式唱著柔情的酒歌向你發(fā)出第二次“進攻”,引誘你喝酒。最讓你無法抵擋的是,喝到高興的時候,一群壯族姑娘會圍著你齊唱著酒歌“逼著”你喝酒,讓你不知不覺就醉在了壯鄉(xiāng)。如富寧酒歌《哥到我家要招待》和《請哥如空坐》等。
生活中人們說話、做事都會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自然呼吸和換氣。在我們聲樂教學(xué)中,老師也會要求學(xué)生無論是演唱通俗歌曲、美聲歌曲或者是民族歌曲都要根據(jù)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歌詞的需要進行有規(guī)律的換氣。壯族民間酒歌在演唱時也要換氣,但在酒歌收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壯族在演唱酒歌時換氣比較特殊,他們換氣非常自由,當(dāng)一個樂句唱完后有時會停頓半拍或一拍,有時會停兩拍,或者停頓三拍以上,甚至是停下來先吃一口飯菜、或者喝上一口酒再接著唱。在采風(fēng)收集中,除了正規(guī)的迎接領(lǐng)導(dǎo)的酒席上,有專門培訓(xùn)過的壯族歌手或在民間經(jīng)常唱歌的歌手會用正確的有規(guī)律的換氣方法演唱酒歌外,在壯族村寨里,很少聽到老鄉(xiāng)們演唱的酒歌是有規(guī)律的來換氣。由于這種自由的換氣方法沒有規(guī)范的換氣要求,提高了酒歌在壯族人們之間的普及性和傳唱性。在壯族村子里,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會演唱一兩首簡單的酒歌。
更特別的是壯族人在演唱酒歌過程中,無論是同一個人在演唱不同的酒歌,或同一首酒歌由不同的人來演唱,他們的換氣方法都不太一樣,從來沒有固定的或有規(guī)律的來進行換氣,從聽覺上有時會讓聽眾覺得太慢,也會讓聽眾很難判斷歌曲是否已經(jīng)演唱結(jié)束,更讓我們收集酒歌的人無法記錄歌譜,不知道它是原本有的休止符還是演唱時的自由換氣,給記錄歌譜的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同時,影響了酒歌的完整性,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壯族酒歌在社會上的發(fā)展空間。
造成這種自由換氣方法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壯族本身的性情特點所影響。由于壯族人長期居住在有山和有水的地方,性情比較溫和柔順,說話細(xì)聲細(xì)語,語速較慢,做事不驕不躁。因此,演唱酒歌也是不慌不忙。二是壯族酒歌里很少有固定的歌詞,大多是唱敬酒歌的人根據(jù)當(dāng)時的情況或?qū)ο蟋F(xiàn)編現(xiàn)用,他一般是邊唱邊想,齊唱時還要先商量歌詞,故而出現(xiàn)了換氣較自由的現(xiàn)象。
壯族民間酒歌和一般的歌曲一樣由旋律和歌詞組成,但在酒歌采風(fēng)記錄中發(fā)現(xiàn),壯族人在演唱酒歌時都會加上一些不同的襯詞,這些襯詞剛好把壯族酒歌的演唱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壯族酒歌的歌詞除了少部分有固定的歌詞外,大多是壯族人在喝酒時根據(jù)當(dāng)時的情況和對象隨機運用的。因此,壯族酒歌歌詞是依據(jù)地方語言特色來演唱的,而酒歌的襯詞也有它的特征,這些特征可以從支系來看,也可以根據(jù)地區(qū)來區(qū)分。
首先我們來看不同支系的酒歌演唱襯詞。在文山這塊土地上,文山壯族共分為三大支系:即儂支系、沙支系和土支系。文山人稱儂支系叫儂族,沙支系叫沙族,土支系叫土族?!皦炎迦藙t依據(jù)自己的地方特色還有著自己的稱謂,即:儂族自稱為“布儂”;沙族自稱為 “布雅依”; 土族自稱為“布傣”,需要說明的是富寧地區(qū)的土族也自稱為“布瑞”,文山、硯山一帶則自稱為“布傣”。[2]69壯族人之所以這樣稱謂自己,那是因為這三種支系在方言土語上有些不同,尤其是口頭語。壯族酒歌演唱襯詞是依據(jù)壯族人的語言習(xí)慣而運用的,因此,不同支系的酒歌演唱襯詞也會有些不同。
儂支系是壯族中人口最多的支系,他們在說話時大部分習(xí)慣帶口頭音“喂”,因而在唱酒歌時也喜歡用“喂”、或者 “吶咚喂”來作為演唱襯詞。例如:《你家哥弟多》和《喝酒調(diào)》中較為典型?!赌慵腋绲芏唷愤@首酒歌中,在唱每句酒歌之前都會加上襯詞“吶咚喂”;《喝酒調(diào)》中則是在唱完每句歌詞后加上“喂”作為演唱襯詞。
沙支系也稱沙族,沙族在唱酒歌時不再用“喂”來作為襯詞,而是用“喏”或“唉”來作為演唱襯詞。如沙族酒歌《貴客來相會》和《用酒來談天》
土支系酒歌和儂支系、沙支系在習(xí)慣用語上稍有區(qū)別,他們大都不再用“喂”或“喏”來作為演唱襯詞,而是用“呃”或“咧”。如壯族土支系酒歌《謝酒歌》和《聽我把歌唱》
以下部分譜例說明:
壯族酒歌襯詞豐富多彩,由于文山壯族支系的交叉分布,以上支系酒歌的演唱襯詞并非固定和絕對的模式,只是相對來說用以上襯詞更為多見,在某些地區(qū)他們具有兼容性和通用性。
在文山州,壯族的三個支系并不是統(tǒng)一居住在某個縣,或某個地區(qū)和村寨,而是不均衡地分布居住在文山州八個縣市。其中分布在廣南縣、富寧縣、硯山縣和丘北縣較多。由于壯族酒歌襯詞是依據(jù)地方方言而運用的,因此,居住在不同的地區(qū),他們演唱的酒歌襯詞也會有些不同。廣南地區(qū)的壯族酒歌演唱襯詞多采用“喏”和“呃”,如酒歌《壩美,底吁本調(diào)》。富寧地區(qū)的壯族酒歌演唱襯詞“諾”很少用,在“呃”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呀”“咧”“嘎”等襯詞混用。例如酒歌《遠(yuǎn)方的親家吃不好》。丘北縣的酒歌《客從何處來》中,每句歌詞演唱之前都是采用 “嗒咧咧”做為演唱襯詞來開頭。而馬關(guān)縣夾寒箐的布儂酒歌《好話不會說》中,沒有像《客從何處來》中采用“嗒咧咧”,而是在每句歌詞唱完后運用了地方口語中的“咚唉”做為演唱襯詞。再看硯山者臘革豆村的布儂酒歌《你家哥弟多》中的演唱襯詞更為特別,在唱每句歌詞之前都要先用襯詞“吶咚喂”開頭。在硯山平遠(yuǎn)、稼依的壯族因說方言時常常帶“呢”,比如,“是呢、是你說呢、總怎呢”等,因此酒歌中也采用“呢”來作為演唱襯詞,如酒歌《吃酒不忘黨》。
以下是部分酒歌譜例說明:
從上面酒歌襯詞分析中可以看出,同一個支系或不同支系,酒歌演唱的襯詞也不完全相同,各具地方特色。
潤腔是演唱時的一種方法,為了豐富歌曲的色彩和增強歌的動聽性,人們都會在演唱時運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壯族酒歌之所以能在民間流傳和傳唱,那是因為它還有著濃郁的潤腔色彩,豐富的展現(xiàn)壯族酒歌的演唱特色。壯族酒歌的潤腔特色主要是用裝飾音以及音色的變化來潤腔。
壯族是演唱酒歌時裝飾音運用較多的一個民族。比如前倚音,前倚音幾乎在每首歌中都要出現(xiàn),在以上例舉的《客從何處來》和《好話不會說》,以及壩美呀依調(diào)《熱啊熱》這些酒歌中曾多次出現(xiàn)。壯族酒歌里除了用前倚音來潤腔,還有下滑音和波音。下滑音是位于前倚音之后的一個裝飾,它在對唱酒歌廣南壩美的《哏柳柳》女聲唱的部分中運用得較多。在一些酒歌中,為了強調(diào)某個音符,歌唱者都會在它的上面加一個波音來演唱突出它。以上這些裝飾音華麗地裝飾了歌曲,讓這些歌曲演唱起來更動聽悅耳。
音色潤腔也是壯族人演唱酒歌的一大特點?!耙羯敝饕菑娬{(diào)聲音是否明亮、清脆、暗啞或低沉。采風(fēng)收集時不難發(fā)現(xiàn),硯山縣者臘一帶的壯族人主要是用真聲來演唱酒歌,假聲用得很少,音色顯得有些平淡;富寧縣坡芽村的村民演唱酒歌是真假聲結(jié)合,音色清脆柔和;而廣南縣一帶壯族酒歌演唱雖然是用真聲,但比較洪亮、高亢,富有激情。這些音色的變化都和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和性格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壯族酒歌的特色。
壯族酒歌是壯族山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之所以不斷發(fā)展和流傳,不僅是因為壯族人有著大聲唱酒歌、大碗喝米酒的習(xí)慣,也因為壯族酒歌有著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演唱特色。當(dāng)你到壯鄉(xiāng)來做客時,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他們都會很熱情的對你唱著酒歌向你敬酒,酒桌上詼諧有趣的酒歌使大家談笑風(fēng)生,十分熱鬧,讓你感受到了壯族人的熱情與好客。
[1] 戴光祿,何正廷. 壯族文化概覽[M]. 云南:云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5.
[2] 梁宇明. 云南民族雜居地區(qū)的音樂共融[M]. 呼和浩特:遠(yuǎn)方出版社,2005.
On the Singing Features of the Folk Drinking Songs of Wenshan Zhuang Nationality
YANG Xi-li
(School of Art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s:Zhuang nationality is the most populous ethnic minority in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Minorities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drinking and singing a toast song is the highest courtesy of Zhuang people to treat visitors and guests. Drinking songs of Zhunag people can continually develop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wide assortment of singing patterns, but also the free breathing methods and special padding syllable and operatic singing.
Zhuang nationality; drinking songs; singing; features
K892.318
A
1674-9200(2014)05-0020-05
(責(zé)任編輯 婁自昌)
2014-05-21
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文山壯族民間酒歌的收集和整理”(09C0200)。
楊喜麗(1974-),女,云南硯山人,文山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講師,主要從事民族音樂與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