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華
【摘 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提出,教師和家長開始正確看待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占據(jù)的地位。小學語文教育是對學生的啟蒙,是恰當?shù)亻_發(fā)學生情感與思想的大門,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與興趣的導航。一切的學習教育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變化,然后根據(jù)學生們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適應 變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35
經(jīng)過學前教育或者是家長的啟蒙教育,小學是學生們踏上正規(guī)學習途徑的最初階段。而小學語文正是這個學習階段的主要學習科目。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希望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更是對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思想方面的栽培。只有當教師采取恰當?shù)慕虒W措施,才能激發(fā)學生各方面的才能。而這個過程的實施需要教師采取適應學生變化的措施。下面本人將從四個方面分別闡述關于適應學生變化的教學措施。
一、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什么?智力是學習能力或?qū)嵺`經(jīng)驗獲得的能力。學生步入學習的殿堂,語文教學的啟蒙教育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有力工具。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得了解學生智力的變化。當然,智力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與個體遺傳因素、身體狀況等有關,又與家庭文化水平、背景有關。因而,對小學生智力的評估過程是較難的。教師能了解到的是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家庭背景、情況等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教師大概能明白學生的智力在某一個階段,他們接觸的學習事物涵蓋的方面。當然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經(jīng)過一段實踐與考驗的階段,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了解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速度,并且觀察學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性。最終教師經(jīng)過總結(jié)會大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他們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吸收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針對學生智力方面的變化,語文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相接近,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少些顧慮,在教學節(jié)奏和思想上可以盡量做到全班一致。在教學時要重視周圍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或者是學生相互之間的影響,盡量減少外界干擾因素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滯后。智力除了包括智商,還包括情商,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情商的教育。畢竟小學語文是情感與思想的傳遞,在更多的時候它為小學生的情商塑成奠定基礎。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重視語文情感上的表達和啟發(fā)。一篇寓言故事或者是短詩,它傳達的情感與思想,讓學生先自行感受,然后教師再引導,最后師生共同參與總結(jié),發(fā)表言論。恰當?shù)恼Z文教學能提高智商,能啟發(fā)情商,讓學生更為完整的成長、學習。
二、記憶的變化
從學生進入小學階段開始,他們在不斷地成長,他們的大腦發(fā)育也在逐漸地完善。按照生理特點來說,學生們的記憶能力是有所進步的。但是記憶力同時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huán)境等等。就小學生而言,隨著成長他們的記憶點也將不同,他們將會逐漸地由無意識記憶過渡到有意識。學生這種記憶變化的特點需要教師牢牢地抓住。的確,剛開始進入語文學習時,學生的記憶是無意識的。例如學生們背誦一首短詩,他們能夠朗朗上口、流利地背誦出來,但是學生根本不理解詩中的情感與意境。當然,處于這種階段時,教師勿須給學生過多的解釋,否則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理想的方法之一就是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帶領學生模仿教師的感情朗讀,然后再朗讀中再去體會。這種無意識的記憶符合學生的記憶特點,同時也給學生感情的領悟。隨著語文學習的深入,隨著學生的成長,教師可以顛倒教學順序,先理解含義,再感受情感,讓學生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記憶。這種教育方式相對來說就更加符合學生的記憶變化,既滿足了學生,又減少了教師教學的彎路,可以說是雙贏了。
三、思維的變化
科學家認證,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過程。它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對概念的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等等。對于小學生而言,思維的變化似乎是最明顯的。他們在概念形成方面有自己的見解,好與壞、對與錯,他們慢慢地學會了自我辯解;在面對問題時,他們開始學會自己思考、解決。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思維的變化。當看到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時,教師固然很欣慰。但是由于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更多的學生都是在家長的溺愛中成長,他們有個性、有脾氣,不會謙讓,不懂協(xié)商,更沒有能力獨立思考問題。針對目前小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鍛煉他們的思維,當然包括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教師可以多設置活動課堂,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磨合脾氣,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團結(jié)。在課堂中設置提問或者相互提問,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擁有提問方和回答方的雙身份。促進學生的思維,督促他們獨立思考問題。教師還應該從課本中獲取靈感,鼓勵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傊?,小學語文教學身負重任,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教學措施,將學生的思維進行全方面的鍛煉。
四、人格的變化
進入學校,接觸教師和同學,學生的人格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人格就是指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愛好、價值觀、特長等等。受到學校環(huán)境或者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許會改變。因而,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課程中要盡量保證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環(huán)境方面做努力,也可以在課堂講解方面努力,重要的是要吸取學生的注意力,要盡量保持語文課堂的感染力和趣味性。如果當某部分學生心不在焉時,他們很有可能會影響整個班集體的學習氛圍,最終導致課堂的無效教學。針對學生的愛好,教師可以對癥下藥,在課堂設計上多下功夫,融入學生的愛好元素,這樣就將有助于課堂的順利開展。而就學生的個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我,表現(xiàn)特長,鼓勵學生自信的成長。其實,語文教學很廣泛,教師所教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它可以大到生活。課堂上需要教師的義正言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課堂上需要教師的諄諄教誨,提醒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教學不僅僅是語文基礎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思想、個性的塑造。
小學語文聽起來似乎是一項簡單的教學任務,但它確實擔負著使命和責任。面對活潑可愛的學生,面對翹首以盼的家長,作為教師的我們更加感覺到了這份工作的神圣。我們努力,我們奮斗,我們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