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肉搜索:道德假象與娛樂化

2014-03-06 14:15徐基中
關鍵詞:娛樂道德情境

徐基中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武漢 430074)

通俗地講,人肉搜索就是利用人海戰(zhàn)術,通過不斷變換關鍵詞搜尋問題的答案。廣義上,百度知道、新浪愛問、雅虎知識堂等都屬于人肉搜索的范疇。但本文所論及的人肉搜索是就其狹義而言的,即針對某個目標人物,廣泛發(fā)動網(wǎng)民,通過網(wǎng)上網(wǎng)下的信息互動、共享,從而將其搜索出來的活動。典型案例有陳自瑤事件、虐貓事件、功夫少女事件等等。

一、人肉搜索的道德假象

人肉搜索自誕生以來就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議,尤其是“道德審判式”人肉搜索一次次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它通常圍繞違背道德良知的當事人進行搜索并展開道德審判,如虐貓事件、“死亡博客”事件、錢軍打人事件等。當前對這類人肉搜索的爭論主要有兩點,一種觀點認為人肉搜索揭露各種假惡丑現(xiàn)象,使違反道德良知的人無處遁形,能夠有效地懲惡揚善,捍衛(wèi)道德,凈化社會風氣,是新型的輿論監(jiān)督形式。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人肉搜索肆無忌憚地公開傳播當事人的隱私,侮辱、誹謗當事人的人格尊嚴,嚴重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安寧權甚至人身安全,是一種網(wǎng)絡暴力,應當加以立法限制。

誠然,那些被人肉搜索的當事人離經(jīng)叛道,與主流價值觀相悖,我們無意包庇他們。但是,我們要問的是,人肉搜索真的如其支持者所宣稱的那樣能夠捍衛(wèi)道德正義,重構社會價值體系嗎?我們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

(一)賞金獵人——游戲的人,難堪重任

Mp又稱貓幣,是一種虛擬貨幣,游戲化的貨幣,在貓撲網(wǎng)上通過回答問題而獲取Mp的人就是賞金獵人。比如,某人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發(fā)帖并許諾一定數(shù)量的Mp作為酬謝。很快,就會有賞金獵人看到這個貼子,他們就會動用搜索引擎來尋找問題的答案,然后爭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

這就給人肉搜索貼上了游戲的標簽。做賞金獵人的是喜歡這個游戲化氛圍的人,或者說是能被Mp這樣的虛擬貨幣所激勵的人。人肉搜索在他們的眼中不過是一項將要去完成的充滿挑戰(zhàn)性的游戲任務,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網(wǎng)絡游戲,它不分級別,任何人都能平等參與,而且這種游戲是不可重復的。因此,每個賞金獵人都會竭盡全力爭取成為贏家。有網(wǎng)民坦承,參與人肉搜索就是為了獲得Mp,享受游戲的樂趣。至于捍衛(wèi)道德正義,那只是游戲的名義,而不是目的。

荷蘭學者赫伊津哈曾說過,愉悅是游戲的本質,游戲不能承擔責任,它沒有道德功能,游戲者通常能夠意識到:游戲不是真實的生活,那不過是玩玩而已。所以,賞金獵人不可能承擔那么沉重的道德救贖責任。

(二)網(wǎng)絡情境決定論

情境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應用得比較廣泛。傳統(tǒng)上,情境被視為一個有形的物理空間。美國學者梅羅維茨發(fā)展了情境的概念,他把情境看作是信息系統(tǒng),將其作為接觸社會信息或與他人接觸的行為的某種模式,依據(jù)信息流動的模式和方向進行辨別。[1]例如,在等待公共汽車時,有的人在閱讀報刊,有的人在聽音樂,還有的人在四處觀望。這樣,雖然他們共處在同一個物質地點中,但由于所接觸的信息系統(tǒng)不同,就處在不同的情境中。

坐在電腦前,隨意點擊某個網(wǎng)頁中的某條鏈接,那么你就處于由該信息系統(tǒng)所限定的情境中。打開另一個頁面,你又處在另外一個網(wǎng)絡情境之中。這些情境轉瞬即逝,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lián),就像一秒鐘之前你還對虐貓事件義憤填膺,現(xiàn)在可能已經(jīng)沉浸在小沈陽的喜劇表演之中了。即使在參與人肉搜索的過程中,你還可以聽音樂、觀看視頻、與朋友聊天等。因此,你得到的只是支離破碎的時間和被割裂的、毫無聯(lián)系的情境,網(wǎng)絡上海量的信息會在瞬間將有關人肉搜索的情境沖刷得干干凈凈。如果你對某個人肉搜索事件的關注開始于一次點擊,而結束于下一次點擊,那么它就沒有任何意義。它會迅速地從你的腦海中消失,就像它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樣。至多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插曲,可以作為與朋友閑聊時的談資。有關人肉搜索的情境就如同尼爾 波茲曼所稱的“偽語境”,它所能提供的不是任何有價值的行動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變化。偽語境的唯一用處就是它的娛樂功能。[2]

可以說道德是在公開的穩(wěn)定的情境中制約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情境決定行為,影響道德制約的力量。沒有一個穩(wěn)固長久、公開存在的情境,人肉搜索是很難促使人們做出反思并改變行為的。

(三)看客心理作祟,無涉道德

無法確切統(tǒng)計一起人肉搜索事件的實際接觸者有多少,那些為數(shù)不多的積極參與者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即各自分散而去,缺乏采取進一步行動和努力的興趣。雖然有數(shù)十萬的點擊率,但絕大多數(shù)網(wǎng)民只是充當了看客、哄客。待事件一發(fā)生,“周圍便立即蜂擁而出一群‘螞蟻似的人’,他們一個個‘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他們眉飛色舞地、不屑一顧地、義憤填膺地競相喝彩和唾罵起來”。[3]他們憑借虛無的道德優(yōu)越感,興致勃勃地觀看道德獵物被一支支毒箭射中、掙扎,直至毫無反抗之力。相比道德反思,他們更有可能把一件件曲折離奇的人肉搜索事件當作趣聞軼事消費,就像每天出現(xiàn)在各類媒體中的社會民生新聞,一點也不嚴肅,不能發(fā)人深省。

誠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的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負責,一味收拾弱者的方法”,是從消費他人的黑色經(jīng)驗中滿足窺視欲,獲取幸存感甚至幸福感,是從感知別人“出了問題”而獲得一種“溫暖的慰藉”。[4]211蔣勛先生也說過,在中國,群體的道德意識往往會變成對他人的指責,而在西方,道德觀已經(jīng)回歸到個體的自我檢視,對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對自己行為的反省才是。[5]參與或圍觀人肉搜索的人可曾自我反思過?

(四)以暴易暴,不知其非

在人肉搜索中,當事人的隱私被肆意傳播,論壇里充斥的是謾罵、侮辱、誹謗,言辭近于下流污穢,并且發(fā)展到電話短信騷擾、恐嚇、勒索,危及當事人人身安全的地步,使當事人及其家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例如,在死亡博客事件中,不僅當事人王菲在網(wǎng)絡上被通緝、追殺,經(jīng)常收到恐嚇郵件,連他的父母也多次被人騷擾,住宅門口兩側貼滿了誣陷恐嚇標語。2007年8月13日,《人民日報》在后母虐童事件后,總結了網(wǎng)絡暴力的三大特征:

1.以道德的名義惡意制裁,審判當事人并謀求網(wǎng)絡問題的現(xiàn)實解決。

2.通過網(wǎng)絡追查并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隱私),煽動和糾集人群以暴力語言進行群體圍攻。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并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實質性的威脅。

參照這三大特征,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道德審判式”人肉搜索就是赤裸裸的網(wǎng)絡暴力,是對公民個人正當權利(如隱私權、情感和生活方式自由選擇權)的粗暴侵犯,人肉搜索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群體性暴力。

一顆流星墜落了,并不代表它所屬天體的軌道改變了。人肉搜索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對人不對事。只針對特定的個人發(fā)難,不去探究隱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更沒有提出解決社會焦點問題的建設性意見。寄希望于通過揭露、批判假丑惡現(xiàn)象,達到警醒世人,社會價值體系就會自動修復完善,這是一種典型的“刺激—反應”觀點。殊不知,人們并不是完全被動的,在接觸信息刺激與做出反應之間,還存在著一個解釋的環(huán)節(jié),即形成“刺激—解釋—反應”模式。在解釋的過程中,人們選擇那些于己有利的信息,而將與自己原有價值觀(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相沖突、引起認知不和諧的信息過濾、排除。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相對于捍衛(wèi)道德正義,人肉搜索更有可能把假惡丑行為推向更隱秘處。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妄言。

因此,試圖借助人肉搜索來捍衛(wèi)道德正義,重構社會價值體系只能是一場幻覺。它沒有得以實現(xiàn)的社會條件和心理基礎,單純技術上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地促進人性和道德的發(fā)展,還需要更為復雜的社會條件,包括社會制度的合理化以及人自身素質的提高,需要一系列浩大工程相互結合。相反,透過人肉搜索“捍衛(wèi)道德正義”的迷霧,我們看到了人肉搜索的另一個側面——娛樂化。

二、人肉搜索的娛樂化

這個時代,我們最不缺的是娛樂,最不滿足、孜孜以求的還是娛樂,我們嗅覺靈敏,窮盡智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提取出娛樂的新生事物,人肉搜索自然也不例外。

(一)匿名的狂歡

叔本華曾說過,在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一頭野獸,只等待機會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別人身上。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礙于情面、介于場合,通常不會公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是網(wǎng)絡中存在兩個顯著的機制,使得人肉搜索變成了一場匿名的群體娛樂。

1.網(wǎng)絡的匿名性和去個性化

網(wǎng)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里代表個體的是不同的IP號、昵稱、頭像等,人們處于匿名狀態(tài),由于沒有明確的個體標志,無人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就會產(chǎn)生責任分散心理,降低個體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約束力,同時使人拋棄理智,只聽從情感的支配,做出種種宣泄原始本能沖動的行為。

2.群體極化

網(wǎng)絡中的群體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對于一個富有爭議性的問題,群體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會通過相互作用得到強化,加之個體淹沒在群體中,群體為個體提供了保護,所以群體思維和群體決策會朝著更加極端化的方向發(fā)展。

由于這兩種機制的相互作用,網(wǎng)民在人肉搜索中可以毫無顧忌地發(fā)泄人性中的各種陰暗面,肆無忌憚地偷窺他人隱私,并且義正詞嚴地扛起社會道德正義的大旗,用一種暴力的方式去傷害他人,從被捕獵物的痛苦中尋求快感。在人肉搜索中,當事人成為活生生的演員,真實的痛苦反而被戲劇化。遙遠個體無比痛苦的生命體驗轉化成了電腦屏幕前帶有快感的消費經(jīng)驗和觀賞經(jīng)驗,這種轉化在不知不覺中使人們習慣于冷漠、殘忍,培育起一種把悲劇看做喜劇的畸形心理,甚至變態(tài)心理,結果人肉搜索就演化成了一種扭曲的廣場式狂歡。

(二)不只是對女性的視覺消費

男性是視覺的動物,他們習慣于“看”,“看”的對象通常是女性,尤其是容貌姣好、體態(tài)婀娜的女性。薩特就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可以通過“看”支配另一個人,用眼睛愛撫與性欲是一回事,注視就其本質而言也是對他人身體的占有。[4]6從人肉搜索的肇始之作陳自瑤事件,到紅衣 MM 事件、公交 MM 事件、南昌暴雨長腿美女事件等,幾乎每天都有要求人肉美女的帖子,這些無不是在對女性的視覺消費的慫恿下男性欲望的噴發(fā)。

2008年的北京車展,一位身穿紅衣的清潔工,因其高挑的身材和出眾的相貌,與車展上的模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于是被人偷拍了照片放到網(wǎng)上,并迅速走紅,被網(wǎng)民稱為“最美清潔工”。很快,關于這個女孩的一切資料被暴露在世人面前。她也成為“勞動者是最美的”這句話在網(wǎng)絡中的符號。但是,我們在這里讀不出“勞動”“美”,它們是抽象的概念,是必須用頭腦去思考的。可是我們卻很清晰地看到,網(wǎng)民依舊是從“視”覺出發(fā),欣賞的是紅衣女孩的身材和容貌?!皠趧印笔遣豢梢姷?,而“她”就在那里,楚楚動人,秀色可餐。盡管有人質疑該事件屬于炒作行為,但這不是主要的,畢竟這名女孩從視覺上給了我們非常美好的印象,就像有的網(wǎng)民寫到,看了照片,“有種精神大振,耳目一新的感覺,仿佛盛夏季節(jié)喝了一杯沁人心脾的甘泉”。這,就足夠了。

但是,人肉搜索并不僅僅滿足于為男性提供可“看”的大眾情人,它將女性人格化,使得她們不僅“可望”,而且“可及”。由此男性得以伸出手去觸摸女性,傾聽她們的聲音,感受她們的呼吸和心跳。2008年11月,一則名為“南昌大學50美女QQ大全”的帖子現(xiàn)身貓撲論壇,該帖子羅列了南昌大學50名在校女生的真實資料,包括 QQ號、姓名、圖片、手機號、所學專業(yè)、班級、寢室號等等。隨后這些女生的手機要么被打爆,要么收到陌生人的短信,有的網(wǎng)站甚至還對她們的美貌進行所謂的“星級評定”。

同時,人肉搜索也成了一種新的網(wǎng)絡炒作形式。在一個男性話語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社會里,要想成名往往意味著必須得到男性的青睞、認可,而女性屢試不爽的經(jīng)驗就是拿她們的身體做文章。人肉搜索即在滿足男性視覺欲望的同時,也為女性打通了一條終南捷徑。于是,深諳其中之道的女性主動地將自己的身體奉獻出來。同樣是在2008年11月,被網(wǎng)民稱為“東樓Kappa女”的一段性愛視頻迅速在網(wǎng)絡上流傳。網(wǎng)民對此事大肆議論之時發(fā)動了人肉搜索,先后找到了該女子的姓名、工作地點及QQ號碼等,更有網(wǎng)民因好奇去該女子的工作地點尋找。這起事件被公認為是網(wǎng)絡炒作,沸沸揚揚之中,該女子已經(jīng)斂足了人氣。

也許女權主義者怎么也不會想到,人肉搜索竟會為男性霸權大獻殷勤。它在滿足男性對女性的視覺消費,使女性進一步被物化、色欲化的同時,也強化了男性霸權,鞏固了男性傳統(tǒng)的地位。這是否是歷史的倒退呢?

(三)文化工業(yè)的情人

當人肉搜索拜倒于文化工業(yè)的石榴裙下時,就徹底撕下了最后的偽裝,為文化工業(yè)提供源源不斷的娛樂素材和腳本。

歌星在演唱會上當眾暴斃,是猝死還是他殺?

股神一夜賺得數(shù)千萬,卻突然心臟病暴死,是湊巧還是必然?

電視臺副臺長車禍身亡,車禍現(xiàn)場為什么發(fā)現(xiàn)神秘的鐵條?

門戶網(wǎng)站首席執(zhí)行官被殺,尸體為什么“置頂”在天花板上?

動漫公司的經(jīng)理、雜志社的美編也都相繼離奇死亡。與此同時,在一名政府公務員的婚禮上,突然播放了他嫖娼的視頻,隨后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wǎng)絡,“人肉搜索引擎”隨即啟動,暴躁的網(wǎng)民一定要把當事人揪出來

這是國內第一部探討“人肉搜索”現(xiàn)象的長篇小說《人肉搜索》的內容簡介。我們不否認一些作家(如索爾仁尼琴等)具有強烈的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們用滿腔的熱忱、精深的思考和犀利的筆觸針砭時弊,他們的作品飽含理性,穿透現(xiàn)實的鏡像直抵問題的本質。但是,我們的確懷疑,當人肉搜索這樣嚴肅的問題被拿來調制成充滿懸念和恐怖刺激的網(wǎng)絡小說時,是否還能引發(fā)社會對人肉搜索作出深刻的反思?它又如何能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

“你在這里可以看到……踩貓事件、陳冠希的艷照門事件等等網(wǎng)絡熱門事件的影子?!赐辍度巳馑阉鳌?,你會愛上一個叫何少川的男人,他是一個警察,但是有點兒流氓?!边@是所謂“著名恐怖小說家一枚糖果”對這部小說的點評。一句話,點破了所有謊言。

影視圈自然也不會錯過分享這塊蛋糕的機會。由五百導演的《人肉搜索》(又稱《網(wǎng)絡追緝令》)以及根據(jù)真實人肉搜索事件改編的電影《無形殺》等已經(jīng)搬上了熒屏。有媒體報道,《無形殺》有映射“艷照門”之嫌——這恐怕是該影片的最大看點——并傳出女主角曾因不滿激情戲尺度過大而罷演的消息。

我們知道電影的語言是圖像,富于動感、斑斕奪目且稍縱即逝。它用蒙太奇手法將光與影組合在一起,為觀眾營造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焖僮儞Q的畫面足以使人的思考短路。為了實現(xiàn)娛樂和商業(yè)利潤的最大化,電影必須舍棄一些賦予事件深刻性和思想性的東西。事實上,“電影就停留在平面夢境中,而堅決地避開所謂的抽象本質。它所強調的也只是視覺奇觀的展開,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深度的真實”。[6]看電影就是一個享受視聽盛宴的過程,觀眾完全沉浸在一種幻覺體驗中,如癡如醉,最后帶著美好的光影回憶,心滿意足地離開電影院。電影的圖像是娛樂的源泉,人肉搜索走上熒屏,無非多了一個有趣的光影故事。

還用得著多說嗎,沒有人想從電影或小說中尋求教育、反思或凈化靈魂,人們追求的其實很簡單:娛樂!在人肉搜索與文化工業(yè)牽手的那一刻,一切救贖都成了無望。不論這些作品標榜何等的嚴肅性,都將被文化工業(yè)固有的屬性所消解殆盡。我們一點也不懷疑終有一天,在某個電視節(jié)目中會出現(xiàn)如下競答題:

請問虐貓事件的視頻拍攝地點在哪里?

“死亡博客”事件中的第三者叫什么名字?

張殊凡(或遼寧女)在哪所學校就讀?

寫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慎重地得出一條結論,即本文的題目已經(jīng)表明了的:人肉搜索不僅不能承擔救贖的重任,反而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娛樂化的道路,并且因其娛樂化,人肉搜索的道德假象更加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就是我們對人肉搜索所持的態(tài)度,我們對它的評價也已蘊含其中。

三、余論

前文已述,人肉搜索是一種暴民文化,理應禁止。徐州和寧夏在2009年1月和7月分別立法,嚴禁“未經(jīng)允許,擅自散布他人隱私,或在網(wǎng)上提供或公開他人信息資料”。浙江省也一度考慮對人肉搜索進行立法規(guī)范。2010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明確規(guī)定:網(wǎng)絡用戶、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wǎng)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是我國首次為網(wǎng)絡侵權行為確立法律依據(jù)。在司法實踐中,“死亡博客”事件的受害者起訴相關侵權網(wǎng)站和責任人,獲得法院支持,此案具有范例意義。這表明人肉搜索標榜的“人治”道路行不通,必須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脫敏效應”的概念,重復一個激發(fā)情緒的刺激,例如一個猥褻的詞語,一遍又一遍,那么我們的情緒性反應就會消失,通常是“一點也不困擾我”。因此,在經(jīng)歷多起人肉搜索事件之后,人們的反應更可能是無聊、厭倦或麻木。人肉搜索在2008—2011年的高潮之后已然呈現(xiàn)衰微之勢,也說明了在快速變動的信息社會,作為網(wǎng)絡新生事物其生命力的短促,不可能擔負起沉重的責任,一切不過在短暫的狂歡后風流云散。

[1]張國良.20世紀傳播學經(jīng)典文本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515-518.

[2]尼爾 波茲曼.娛樂至死 [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1.

[3]王道勇.匿名的狂歡與人性的顯現(xiàn)——對2006年若干網(wǎng)絡集群事件中網(wǎng)民行為的分析 [J].當代青年研究,2007(3):24.

[4]吳志翔.肆虐的狂歡:傳媒美學談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5]蔣勛.孤獨六講 [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2.

[6]潘知常,林瑋.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87.

猜你喜歡
娛樂道德情境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創(chuàng)設情境 以說促寫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護患情境會話
護患情境會話
娛樂眼
娛樂眼
娛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