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芳
(福建省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福建 漳州 363000)
現(xiàn)行的小學教材入選的古詩詞堪稱在文庫之中的典范之作。它有寫景、狀物、敘事、抒情,議論等形式,而內(nèi)容涉及社會各個層面。這些入選到到教材中古詩詞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經(jīng)典之作,它雖然占的比重不大,但分量不輕。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必須遵從教材編寫由淺入深的認識規(guī)律,注意講究教學的藝術方法,將學生帶入詩詞的意境中,從而使學生不僅學會古詩詞,還能受到美的熏陶,不斷地提高對古詩詞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動,它能調(diào)動心、眼、口、耳等感官一起參與的積極性,便于大腦快速接受符號和信號,易于激活存儲于大腦中的生活經(jīng)驗,有助于對詩文的理解,也容易記得住。其效果比單純用“眼”看,要好得多。因而,教師要給足時間,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練讀,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或是機械誦讀。
于此,教師要善于從“讀詩”中引導學生用“心”去捕捉古詩詞中美的信息,改變課堂上那種對字、詞、句逐步解釋的傳統(tǒng)教學習慣,激發(fā)學生用“口”去表現(xiàn)詩中的韻律美。教師教學時可采用設置情境法,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理解詩意,頭腦隨“讀詩”時勾勒出詩境的畫面。如: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體會到“日落西山,河水奔騰”氣勢磅礴的畫面;從“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產(chǎn)生出視覺與聽覺那種立體感的自然畫面;從體會“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中捕魚人那種危險的畫面;從“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中再現(xiàn)夜歸人那種艱辛生活的畫面;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體味到人間真摯情誼的畫面,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悟出人生哲理……其實,這些只要學生讀出“味”來,那內(nèi)心深處定能受到感染。
在教學古詩詞中,教師要善用借助多媒體教學或借鑒傳統(tǒng)教學如二胡、琵琶、古琴等進行伴奏。這些古老的樂器來伴奏學生朗誦,可增加不少“古香古色”之美,同時,師生隨著音樂的韻律,蕩漾在美妙的古詩詞天地中,讓學生滋生出這樣的心境:似乎在黃鶴樓上看到了李白與孟浩然揮手作別的情景;似乎聞到了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那幽幽飄來的梅香;似乎聽到了“醉臥沙場莫笑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那古戰(zhàn)場上馬蹄聲與廝殺聲了;似乎同嘗他鄉(xiāng)過節(jié)時那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苦澀……學生在聽配樂中滋生出身臨其境的藝術意象,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出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受之教育、受之熏陶的作用。
詩詞是詩人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有感而發(fā)的產(chǎn)物,也是他心靈的表白。在古詩詞的中字里行間難免流露出詩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留下時代特征和社會烙印的痕跡。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qū)W情而定,應靈活地、有機地插入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小故事,輔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詩詞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教《梅花》這首詩,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在理解王安石為什么以梅花自喻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應從說教的教學模式解脫出來,向?qū)W生講一些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故事,誘發(fā)學生對詩人的興趣和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然后因勢利導,再簡要地介紹詩人的政治生涯:詩人作為一名改革家為了要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屢屢受到頑固派勢力的排擠,卻不肯向舊勢力妥協(xié),這就是梅花的秉性。這樣學生從教師穿插的故事中更容易地理解了王安石為什么以梅花自喻的道理,同時也學到借物喻人或借物詠志或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又如教在《贈汪倫》這首詩中,可插入這樣一則小故事:汪倫久聞李白大名,很想邀請他來做客,而且他聽說李白喜歡飲酒和賞花。因而,他心生一計給李白寫了一封信,說此地有“萬家酒鋪,十里桃花”。
當李白到來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萬里家鋪”是因為有一家酒鋪老板姓萬而得名;“十里桃花”是有個方圓十里的潭名因“桃花潭”而得名。李白雖被騙,但被汪倫的真摯所打動,非但沒有怪他,反而與他成了好友……
這些小故事的插入,能讓學生聽得有趣,而且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這樣的“小插文”對整堂課的“五旋律”來說,是相得益彰的。教師講的小故事所花的時間不多,卻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又能達到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教學功效。
古詩詞教學不等同于現(xiàn)代文那樣層層剝筍的教法,有些古詩詞可謂字字珠璣,一字千金,用筆傳神,教師教學時應吃透教材的精神,依詩詞而教,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要注意到藝術形象和意境是古詩的生命力。如教師教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這首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對“綠”字的欣賞。“綠”的詞性本為形容詞,但在詩中卻意為動詞,即“吹綠”的意思?!熬G”與“到”、“過”、“入”、“滿”等詞相比更能將詩的意境寫活了。學生從賞析詩中更能形象地感受到從詩文中仿佛飄逸出春風來,隨自己的吟詩時迎面撲過,不知不覺地走入詩的意境,從而領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境界。又如教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味“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和“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兩句詩描寫不同之處,讓學生明白前兩句詩屬于靜態(tài)描寫,后兩句詩屬于動態(tài)描寫。這樣整首詩以動靜結合寫作方法,相映成趣,使詩人要詠春的意境淋漓盡致表現(xiàn)出來。由此,學生從學詩中的內(nèi)心來感受到春天的美,從而激發(fā)出對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總之,古詩教學教無定法,但它是一種藝術性的教學勞動。教師若教的得法,就能給學生們帶去藝術享受和美的感染力,而且讓學生從學習古詩詞中學到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古詩詞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情,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就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