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林[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談京劇《野豬林·大雪飄》唱段的語言藝術(shù)
⊙查中林[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本文從押韻、七言句平仄相間和遣詞造句三個方面,分析了京劇《野豬林》唱段《大雪飄撲人面》的語言藝術(shù)特點。這三方面都是既講究精致典雅,又追求和諧自然,使這個唱段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語言藝術(shù) 押韻 七言律句 遣詞造句
京劇《野豬林》經(jīng)著名京劇藝術(shù)家李少春先生首演首唱,已成為近現(xiàn)代京劇史上廣為稱道的名劇,其中最著名的唱段《大雪飄撲人面》更是膾炙人口。很多專場京劇演唱會、各種京劇新秀的比賽,都會聽到這個唱段。那典雅精致的唱詞,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精巧的句句押韻和七字句平仄合律以及那抑揚頓挫的唱中道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悲愴情景和英雄末路的蒼涼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聽眾。這個唱段為什么如此感人?本文僅就它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作些探討。下面是唱段全文:
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
彤云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
往事縈懷難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煩。
望家鄉(xiāng)去路遠,別妻千里音書斷,關(guān)山阻隔兩心懸。
講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懷雪刃未除奸。
嘆英雄生死離別遭危難,滿懷激憤問蒼天。
問蒼天萬里關(guān)山何日返,問蒼天缺月兒何時再團圓。
問蒼天何日里重揮三尺劍,除盡奸賊廟堂寬。
壯懷得舒展,賊頭祭龍泉。
卻為何天顏遍堆愁和怨,天吶天,莫非你也怕權(quán)奸,有口難言。
風雪迫屋瓦斷蒼天弄險,你何苦林沖頭上逞威嚴。
埋乾坤難埋英雄怨,忍孤憤山神廟暫避風寒。
眾所周知,漢語是音樂性很強的語言。漢語音節(jié)的音樂性,跟聲調(diào)的高低節(jié)昂相關(guān),聲調(diào)是受聲母節(jié)制的;也跟韻母相關(guān),韻母是樂音,有非常和諧自然的音樂性。中國古代的韻書,就是用先分聲調(diào)(平上去入),再分韻的辦法來編排的?!洞笱╋h》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個唱段句句押韻,而且講究韻腳的平仄。不分平仄是句句押韻(an韻),分平仄則是上句仄聲韻(上聲去聲)下句平聲韻(陰平陽平)。句句押韻是一氣貫通,上下句分平仄是講究區(qū)別。這就契合了古代詩詞歌賦都講究押韻的文體特點。韻腳分平仄這一點,還類似于格律詩句末字平仄相對的格律要求:上句末字仄聲,下句末字平聲且押韻。這是大的規(guī)則,但有例外?!叭ヂ愤h”“音書斷”連押兩個仄聲韻,“天吶天”“怕權(quán)奸”“難言”連押三個平聲韻,這是有規(guī)則又講變通。有趣的是,十二個下句(不算連押)韻腳字,有三個陰平(“奸”“天”“寬”),九個陽平(“寒”“殘”“煩”“懸”“圓”“泉”“言”“嚴”“寒”)。陽平聲中古以前是濁聲聲母(全濁次濁),近代以后官話方言全濁聲母消失,次濁(邊音鼻音)保留,但都念陽平(極少數(shù)字有變化)。今普通話陽平念高升調(diào)(五度音階的35),南方方言多為低降調(diào)或低升調(diào),例如西南官話陽平就是低降調(diào)(五度音階是21或31)。更妙的是,即使京劇姓京,這些普通話念高升調(diào)的字,演唱時受京劇音樂旋律和情感表達的需要,“寒”“殘”“煩”“懸”“圓”“泉”“言”“寒”等八個韻腳字的旋律,跟它們的前后字相比較,都在中低音區(qū)宛轉(zhuǎn)徘徊,“奸”“天”“寬”“嚴”等四個韻腳字以及多數(shù)仄聲韻腳字在中高音區(qū)激蕩(其中“奸”還較短促)。這些陽平韻腳若用普通話讀,高升調(diào)形式與唱段音樂的低沉回旋會形成反差;若用西南官話讀,就是低降調(diào)形式與音樂相得益彰,形成和諧、回應(yīng)及融合。無論哪種情形,因為它是唱段,都受情感表達和音樂旋律節(jié)制,都會起到強化整個唱段的蒼涼感的作用。不僅如此,“遭危難”的“難”和“問蒼天”的“天”的拖腔,也受情感表達和音樂旋律的雙重節(jié)制,仄聲的“難”字在中低音區(qū)徘徊,陰平的“天”字在中高音區(qū)激蕩,是語言形式服從情感內(nèi)容表達需要的典范。
其次,是多種句式錯綜交替,多數(shù)七言句還講究平仄格律。作為唱詞,它的文體是詩歌。整個唱段的句式安排靈活多變,有從三言到十言等多種句式,有些句子有襯字,如此錯綜交替,使唱段的音節(jié)安排明白曉暢,靈活自然,具有雜言歌行體的格調(diào),便于適應(yīng)和配合唱腔的音樂旋律。唱段中有大量七言句,其中有些句子有襯字,刨除了襯字就是規(guī)范的七言句。這些七言句,多數(shù)符合七言律詩平仄相間的格律要求,具有格律詩句的本質(zhì)特征。例如:“彤云”“別妻”“雄心”(“講什么”是襯字)等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疏林”“荒村”“關(guān)山”“空懷”“滿懷”“莫非”等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萬里”“何日”(“里”是襯字)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唱段中17個七言句(缺月兒句“兒”是襯字),有十一句是符合格律詩平仄相間要求的,這就使唱詞顯得典雅厚重。但是,唱詞也不是一味追求格律的整齊。例如“生死離別”“除盡奸賊”可以調(diào)整為“生離死別”“盡除奸賊”以合格律,但并沒有調(diào)整,這可能是為了符合唱腔旋律的需要,也可能是為了通俗流暢而作出的選擇。既明白曉暢,又典雅厚重,也強化了蒼涼感。
第三,遣詞造句非??季?。既不是講求直白自然的口語句法,也不是追求簡樸古雅的古文句式。在流暢自然的歌行體文句中,適當?shù)厥褂昧司哂形难陨实脑~語。例如:“朔風”“彤云”“疏林”“縈懷”“沽酒”“關(guān)山”“星河”“雪刃”“廟堂”“壯懷”“龍泉”“天顏”“乾坤”“孤憤”等。這使得句子結(jié)構(gòu)精煉整齊,詞語典雅厚重,不像日??谡Z那樣直白,那樣通俗易懂。這就蘊含了一種苦澀之味,郁勃不平之氣,讀者或聽眾須捉摸品嘗才能確知其意。唱段開頭幾句寫景,黃昏時分,朔風勁吹,大雪紛飛,山河大地一片白茫茫,象征林沖前程渺茫,心事浩茫。“問蒼天”的排比句,既有渴望返回家鄉(xiāng)、家庭團圓的低回宛轉(zhuǎn)之情,又有渴望拔劍除奸的慷慨激越之情,很細膩地表現(xiàn)了林沖英雄末路的蒼涼情懷。而“天吶天”一句的質(zhì)問和呼喊,以及“埋乾坤”一句的悲憤激越,更是表達了對統(tǒng)治秩序和最高統(tǒng)治者的抗議,抒發(fā)了雖遭受危難而不改其志的壯烈情懷。
整個唱段,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一氣呵成,確能給人以美感熏陶。難得的是,押韻和平仄方面都是有規(guī)則而求變通,句式流暢,文詞卻有苦澀成分,很好的映襯了整個唱段的蒼涼基調(diào)。上面所說,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常識。這些常識,今日已成非專家不能理解的古董。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到中華文明的偉大復(fù)興,看來還需要更好地普及一些常識才行。
作 者:查中林,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詞匯學。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