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梅
摘 要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更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志,通過優(yōu)化教學目標、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以及優(yōu)化教學方法可實現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有效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041-02
英語課堂有效教學體現集約教學,以高效、經濟、優(yōu)化為主旨。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定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好教學方法,有效地使用課件、影像、直觀教具、情景等教學資源。在教學中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實現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達到獲得最大教學效益的宗旨。
一、優(yōu)化教學目標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新課程下,教師應增強目標意識,因為沒有目標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目標不明確的教學是糊涂的教學。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第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教師理解得非常清楚,落實得也比較到位。但很多教師會出現只一味單純地去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則比較空洞,有些教師不能夠與一維目標有機地結合,其原因是對于知識所承載的科學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第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建立在對知識理解基礎之上的,如果不能從知識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就談不上理解的深刻性,這樣“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成為空喊的口號。只有優(yōu)化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全面、具體、適度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才能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整合。如在對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2 Saving the Earth Topic1SectionA的教學中,為了要學生感知環(huán)保帶來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麗,學到比基本知識更高層次的收獲。應將三維目標制定如下,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課件影像圖片、教材插圖等認識了解自然中的各種污染;使學生能快速閱讀看懂短文,并能夠從所讀的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加深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知。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討論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時的合作、交流體驗,讓學生反思平時的不良行為,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使學生掌握環(huán)保方法。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樹立環(huán)保意識,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愛護我們的家園。所以,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定位,優(yōu)化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基礎。
二、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因為教學理念支配教學行為。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是否得到發(fā)揮,受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所影響,要想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就得先改變教學理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探索,掌握正確的科學方法、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重視灌輸理論知識教學而輕視過程教學,把一些需要理解活用的知識變成了單調的背誦,不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用說。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實現有效英語課堂教學的保證。由教師的灌輸轉為學生的“學”,引領學生進行有效活動而得到知識,是實現由“單邊活動”向 “多邊活動”轉化,“單一體”向“立體”轉化,“個體學習”向“合作學習”轉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根本保證。如在一節(jié)作文訓練課,作文題為Changes in Li Ming′s hometown,這時教師不應只是簡單把題目呈現在黑板上,把剩下的時間都留給學生去撓頭抓腦、冥思苦想。畢竟學生年紀小,對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文章的整體構思、布局各方面都欠考慮,即使上交的作文也是敷衍了事,批改起來會顯得無從入手。若教師能在這過程中,引導合作式的寫作學習,以李明家鄉(xiāng)面貌的過去與現在作相比較,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想象、探究的空間,讓他們能從人們的生活居住條件、農田耕種工具的使用、孩子們的教育等方面展開分組討論、合作交流、探究。這樣,既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經過學生們的自主討論、各抒己見,就很容易得出像下面的優(yōu)秀作文:In the past,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were poor,...,People planted crops with the help of...,Most children studied i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most people now live in...,Machine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Children now study in...。如此一來,通過教師的巧妙點撥,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思路明確了,學生們寫起作文來更得心應手,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作用也就發(fā)揮了。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重點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英語教學中有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會話法、探究法、討論法、問題法、自學法、歸納法等。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要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講授法,它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較多教學任務,但要體現有效講授;探究法則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法可以克服講授法單一的被動式學習所帶來的不足。是否采用探究法,關鍵看你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有沒有探究價值,要掌握一個“度”,要揚長避短,最好能把探究法與其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適用范圍,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因時、因班、因學生而異,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中,根據需要,多種方法結合或交替使用,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化和多樣化組合,最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就有著字詞的記憶、語法的枯燥乏味。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感知——理解——熟悉——記憶的過程,若在課堂中巧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生就能夠輕易地從感知理解上升到強化鞏固甚至儲存記憶!如以chant、歌曲、游戲、圖片、模型、實物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去復習記憶或教授學習單詞;以分角色朗讀、扮演、背誦、仿寫等形式去學習課文中的對話;一些與節(jié)日有關的課文,如春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復活節(jié)等,以圖片、影像、書報資料等多媒體信息讓學生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鼓勵學生課后積極尋找一些短小的英文小故事、幽默笑話、優(yōu)美詩歌等作為每周“English Corner”活動表演、交流探討的素材;充分發(fā)揮團隊協作精神,對每一單元或每一段時期所學的詞匯、語法知識點、重要句型等內容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出一份海報等等。這樣,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法可以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知識的獲得、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都依賴和取決于課堂,因此,實現英語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必要,只有實現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才能達成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麗夢.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 2011,(09).
[2]劉輝.優(yōu)化英語課堂環(huán)境,提高教學實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1,(001).
(責任編輯 全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