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冬梅
摘 要 中學歷史課程是一門確定性史學知識的綜合課程,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以固定章節(jié)為主,重點考察知識點,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被動灌輸知識,弊端不斷顯現(xiàn),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探究式教學近年來受到各國的重視和推崇,具有顯著的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符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結合探究式教學理論,對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進行研究,分析中學歷史教學現(xiàn)狀,提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 探究式教學 現(xiàn)狀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及其理論
1.1 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探究”一詞在中國漢語詞典中有“探索研究”的意思,即努力尋找,解決問題,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致力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解決問題,在教師指導教學過程中,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質疑、探究、談論問題并且能夠表達觀點的教學模式。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學不僅增添了教學教育的活力,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歷史學科的確定性及史實性特點決定學生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去看待問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善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能做到較為全面的比較、闡述和概括,具有與不同觀點的同學進行交流。所以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教師講授、滿堂灌的教學實施現(xiàn)狀。
1.2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1)實踐參與性原則。探究式教學所具有的自主性特點決定每個學生要親身體驗,動手動腦,實際性操作。所以教師早教學過程中要從實踐參與性原則出發(fā),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當中來,每個同學就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交流,學生探究問題過程中,教師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予鼓勵與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2)創(chuàng)新性原則。探究式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使歷史教學具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新性,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教師能引導學生結合古今,啟發(fā)創(chuàng)新性思維,形成獨特、新穎觀點。(3)開放性原則。歷史學科本身經常具有爭議性,評論優(yōu)劣也是由后人點綴上去的,探究性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學生掌握知識與否、考試成績如何,而是更加注重能否利用歷史概念和原理,對已有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更注重形成評價,對于歷史性問題的討論,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水平。
2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2.1 傳統(tǒng)式教學缺陷
傳統(tǒng)式教學是灌輸式教學,嚴重影響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中學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烈,但被名牌大學,重點高中所禁錮,學生學習知識僅僅為了應付考試,缺乏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說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而教師的教學空間狹窄,僅僅限于課時、教材,過分的注重知識的傳授,導致教師直接按教案去“教教材”,把學生和教師的思維活動鎖在狹小的課堂和教材空間里。
2.2 采用單一講解、背誦教學模式
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中,更多停留在對歷史材料的表面講解中,將歷史性事件的內容、評價、影響等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將其背誦就進行下一章節(jié)。在這一傳授過程中,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被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忽視了學生對這一歷史性事件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大為下降。
2.3 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
中學歷史學習的總體目標是學習人類社會發(fā)展脈絡,繼承優(yōu)秀文化遺產,學習歷史經驗,學會使用科學的歷史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F(xiàn)行的歷史教學沒有讓學生學到正確認識歷史的科學方法,沒有實現(xiàn)中學歷史新課程目標,而是重點培養(yǎng)精英,以升入重點大學為目標,學生發(fā)展空間狹小,沒有獲取知識,更沒有經歷歷史結論得出的過程。這種教學沒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沒有提高學生的素質,更沒有達到歷史新課程的目標。
2.4 學生需求難以滿足,壓制學生求知欲
從高中特點來看,他們的身心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敏捷,求助欲望強烈,加之現(xiàn)在科技工具發(fā)達,他們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但由于現(xiàn)行灌輸式教學以及升學壓力,導致其活躍思維被緊緊壓制,每日毫無思考的捧書背誦,對歷史知識學習興趣低下。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被重重壓力阻礙,求助欲望不強烈,更是缺乏談論交流時間,不能直觀的對歷史知識做出全面的分析。
3 探究式教學應用策略
3.1 保證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體
探究式教學的原則決定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體。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進行探究前準備,教師精心設計材料或者案例,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和時間,教師不能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完全納入教師的教學設計中,不能只注重探究的結論,應該注重學生探究過程。
3.2 實施案例教學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從各方面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提供幫助,創(chuàng)造適宜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中,僅僅充當“導演”作用,學生起到“演員”作用,比如在洋務運動中,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后,可以演繹一場慈禧與大臣開會商定洋務事宜的場景,從中身歷其境的領會和感受會議內容,感悟其歷史意義,教師一定要敢于放手,給予學生一個展現(xiàn)的空間,適時的給予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案例中得出的結論可以提出質疑,闡述自己的看法,以確保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實施案例教學時,根據(jù)內容及其他條件進行刪減,可以運用戲劇化的手段來講解歷史內容,但一定遵循適度性原則。
3.3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體驗學習全過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將真實問題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式去解決問題,與其教師告訴學生十個問題的答案,不如學生去認真探究一個問題。
設立好問題情景之后,可以采用劃分小組的形式或者獨立探究、討論式探究進行學習,具體采用什么形式由具體內容而定,例如進行專題講解時,如“三次工業(yè)革命”,可以讓學生獨自在閱讀課文之后,自行整理工業(yè)革命的前提和條件,教師可以從政治、勞動力、經濟、市場等方面進行指導。對一些偉人或者重大歷史具有爭議性事件進行探究時,可以分劃小組,進行辯論。
探究式教學本身就具有靈活性,怎樣設立問題情景,采用怎樣的探究形勢都是依內容而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給予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增強其自信心,一改過去緊張、嚴肅的課堂氛圍,加強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4 結論
探究式教學在中學歷史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獲得課堂體驗的同時,又掌握知識與學習技能,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主體地位,開動了腦筋,在學習中收獲成功。
參考文獻
[1] 鐘錢江.實踐型作業(yè)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6(9).
[2] 陳麗珍.歷史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案例[J].基礎教育研究,2003.
[3] 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習知識的自主建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 張軍蕊.走進探究式課堂教學[J].教育理論研究,2005.1.
[5] 徐玉萍.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