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華
(蘇州科技學院,江蘇蘇州,215200)
袁了凡(1533年-1606年),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人。他的名著《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一部儒佛兩家均非常推崇的經(jīng)典。該書詳細闡述了袁了凡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袁以其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凝練成通俗而意味深長的事跡,其初始目的也許只是在于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要求子孫重視改過遷善、行善積德的效用。但是一經(jīng)問世,即在民間廣為流傳,形成了獨特的勸善效應。通過袁了凡對待命運態(tài)度前后的變化,可以看出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不同解讀可以導致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1]。
袁了凡對待命運前后的變化,以及他采取的更改命運的方法,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其中宋明理學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注解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知道,宋代朱熹朱夫子解釋古代經(jīng)典形而上學的“道”,發(fā)揚倡導了理學,認為天地之間自有天理流行,一切事物都有其一個理決定了它的存在和發(fā)展。按照朱熹的理學模式,很難產(chǎn)生擺脫命運束縛的巨大動力,因為所有學習、實踐和修養(yǎng)的根本指向只是為了讓人明白這個理而已,這個理既然先天就恒定了,人們對命運自然也就失去了超越的理由。而在人們的實際生存世界中,總是有很多的驚喜和未知等待著我們,吸引我們不斷探索,在理先天已定、不可更改的基礎(chǔ)上,理學家們以氣作為理的對照,努力在現(xiàn)實層面構(gòu)建一種生活和修養(yǎng)的能動理論。他們認為理雖無可動搖,但氣卻可以修養(yǎng)。氣與理相依相存,理搭于氣而動,氣動,則理也動。宋儒有一個非??蓯鄣谋扔鱽碚f明理與氣之間的關(guān)系:理是不可能用眼睛看見的,但是它既然產(chǎn)生作用,就應該能夠通過它的作用來認知。理就如同是一個人,氣如同一匹馬,人騎在馬上,人雖然不動,但馬走人也隨著走,如此一動一靜,人就可以推知理與氣的奧妙[2]。
朱熹在《太極解義》中把理與氣的關(guān)系更為清晰地作了表達,他認為人人一太極、物物一太極、萬物各具一太極,他通過這樣的方式,闡述了天下雖然只有一個理,但每個人與物卻可以得到不同的氣,萬物所得的氣的稟賦不同,從而形成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是很可惜,朱熹認為每個人得到的仁義禮智信的氣都有多寡,對普通人而言,非常直觀的影響就是得到惡氣的人就是天生惡人,得到善氣的人就是天生善人。這也就是命由天定的消極思想,盡管朱熹設(shè)計了格物、窮理、積累、貫通等等的功夫操守,力圖摒棄惡的人性,回歸純善,但個人修養(yǎng)如何拗得過天所賦予的氣和早已命定的理,實在令人迷惘。袁了凡雖然是巧遇異人將其命運推演無遺而實實在在地篤信命運天定,但是不應忘記,有明一代,朱夫子的學術(shù)被列為國家考試的標準教材。袁了凡是隆慶四年(1570年)的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的進士,以“高考狀元”之才華,對理學思想有深刻的認知,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對袁了凡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才有了他與金陵云谷禪師對坐三日三夜而不閉眼的故事。
云谷禪師當時見袁了凡能夠坐三天三夜不動,而且沒見他生起妄念,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問:“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袁了凡就坦言自己的命早已被算定,起不起念頭都無所謂,也改不了。云谷禪師笑著對他說:“我還以為你是個豪杰,原來也只是個凡夫?!彼萌寮以姇?jīng)典對袁了凡講:“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庇钟梅鸺医痰渲懈鼮橥ㄋ椎脑拋肀日眨骸啊蟾毁F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热灰磺心芮螅敲\就能夠改變,諸佛菩薩豈會妄語騙人?”云谷禪師的話在袁了凡心中激起了波浪,他立即以孟子的話回應,他問道:“孟子曾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他說自己的修養(yǎng)是內(nèi)在問題,可以自己把握,然而功名富貴都是外在的因素,這個怎么能夠改變?從袁了凡引經(jīng)據(jù)典的反應可以看出,他雖讀理學對經(jīng)典的詮釋,但也早已對命由天定的理論心中存疑,只需稍作指點,可改天換地[3]。
云谷禪師的回答援引了佛家的理論,他指出正是袁了凡對經(jīng)典解讀錯誤導致了在人生觀上的問題。他說:“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币馑挤浅C靼?,云谷禪師告訴袁了凡,孟子的話是告訴世人,能否得到外在的功名富貴確實有其偶然性,如果一味追求外在,又不得其道,那么就可能身敗名裂。只有常常自省,提高修養(yǎng),在自我修身的基礎(chǔ)上去合理追求外在的名利,才有可能內(nèi)外雙收。一位出家人指點當朝進士(此時雖未高中,但學養(yǎng)自已不?。┤寮宜臅褰?jīng)的章句義理,足可見解釋的理路正確與否,對傳統(tǒng)文化整體精神的把握就有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作用。
云谷禪師與袁了凡的對話繼續(xù)進行下去,漸入高潮。他問袁了凡那個異人如何給他算的命,袁據(jù)實相告,稱算命的說自己沒有高中科舉的命,也沒有生兒子的命。云谷禪師這才真正展示出禪門接引的大手筆,他反問袁了凡,你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是能夠高中科舉、命中得子的料?袁了凡被當頭一棒,楞了許久,自己非常自覺地開始反省,悵然說到:“不應也??频谥腥?,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jié),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 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 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馀過惡尚多,不能悉數(shù)?!痹朔财饰隽俗约悍N種缺點,一是自己沒有福相,又不去做善事積累功德;二是做事情急躁不耐煩,不能容人;三是自詡聰明過人,常常對人對事妄加評論,這三個缺點就足以證明自己不能高中科舉并去當官了。至于能否生子,袁也剖析了自己的毛病,一是眼里揉不進沙子,對人對事過于苛求;二是情緒容易暴躁;三是愛惜羽毛,不能舍己救人;再有就是不懂得保養(yǎng)自己的精氣神等等。袁了凡對自己不能得到外在功名事業(yè)、無法生子的理由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自然是有些可笑,但云谷禪師并未跟他“講科學”“擺真理”,而是隨即應機施教,先順其語意肯定了袁了凡這樣的說法:“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chǎn)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chǎn)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必M止是科舉,享用億萬財富的定然是億萬富翁這樣的人物,享用百萬財富的自然是百萬富翁這樣的人物,窮得餓死,那也是只能餓死的人。總之是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生活,天是不會給你增減半分的?!凹慈缟?,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后者,德至薄也?!鄙鷥鹤右彩且粯樱惺裁礃拥牡滦?,就有什么樣的子孫,沒有后代子孫的,說明德實在是太薄了?!叭杲窦戎?。將向來不發(fā)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shù);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蹦悻F(xiàn)在既然知道了自己錯在什么地方,那就針對自己的錯誤,把它們改正過來,反正是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命,天不會給你增減,那就只能靠自己改正缺點錯誤,這就能把命轉(zhuǎn)換,如同再生了。云古禪師一下子把袁了凡被動接受天命的態(tài)度轉(zhuǎn)化到主動應對自己缺點的現(xiàn)實修養(yǎng)上來。
云谷禪師繼續(xù)引用儒家經(jīng)典接引:“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娫疲骸姥耘涿?,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汝信得及否?”他沒有完全反對袁了凡固有的思想,卻接著他的理念講到天賦予人以性命,提出儒家的經(jīng)典講了“天作孽尤可活”,意思是說就算天給了人惡運,也還是有辦法改變的,不能改變的反而是人自己作孽。如果能夠力行善事,多積累功德,就是自己給自己造福,自己造的福,當然自己可以安心享用,天也搶不走。他還列舉了《易經(jīng)》證明這一觀點,《易經(jīng)》為君子謀劃,可以趨利避害,如果天命是不變的,那趨利避害也就是句不可能實現(xiàn)的空話,《易經(jīng)》就毫無道理可言了。他追問袁了凡,《易經(jīng)·文言》講積善之家,必有馀慶,此話你信得過嗎?
云谷禪師所引用的都是袁了凡熟稔于胸的儒家經(jīng)典語句,只是理念、解釋一變,效果就完全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可以說對袁了凡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袁了凡不得不服:“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qū)⑼罩?,佛前盡情發(fā)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云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shù),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睆拇嗽朔簿妥呱狭诵猩品e德的道路,起心動念無不小心,將自己固有的惡習一一滌除,成功地轉(zhuǎn)變了自己的命運,不僅高中科舉、當官發(fā)財,而且也子孫滿堂、益壽延年??v使在其死后,他的德行事跡還感化了無數(shù)的百姓,令他享譽至今,成為吳地著名的歷史人物。
袁了凡讀書不可謂不多,云谷禪師所引用的也全都是他從童子功練起、背得滾瓜爛熟的儒家經(jīng)典,可他卻在云谷禪師的三言兩語下徹底轉(zhuǎn)變了人生觀,可見他接觸到的經(jīng)典注解有多么糟糕。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精髓和源頭在先秦,對先秦經(jīng)典的解讀成為后世學者安身立命的學問基石。解讀的正確與否,從歷史上來看,也很難有定論,否則就不會有一代一代的學者不斷地有新的理解。這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魅力所在,同時也造成了許多困惑,有些困惑甚至對整個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都造成了影響,從袁了凡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出很多信息。例如他與云谷禪師對坐三日三夜而不閉眼,顯然當時的知識分子受王陽明(1472~1528)心學流弊所影響,講究靜坐存養(yǎng),追求豁然一悟,而且袁了凡的靜坐功夫已然非比尋常??上ЧΨ虍吘共皇侵腔?,他自己也意識到枯坐的不利,“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但此見地也仍舊局限在身體之上,其格局也為意識所囿,尚屬小乘。也是云谷禪師慈悲,就其根器授其方法,令一個喜好夸夸其談、脾氣暴躁、又心靈枯萎的人走上了修身養(yǎng)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但大部分人沒有袁了凡那樣的因緣,清初顏習齋有鑒于明亡教訓,痛惜地說:“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tài),甚可羞?!疅o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p>
與朱熹的理學一樣,心學也同樣根基于先秦的學問,當代有學者指出,從根本上而言,理學與心學都認同一個道源,其不同處只是屬于方法論上的區(qū)別。事實上遠非如此簡單,對道理不明白,當然方法會迷糊,方法迷糊,反過來也說明對道理不明白,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因此,對經(jīng)典的注解是否有真見地,是否能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始終是不變的主題。當代也面臨著經(jīng)典文化詮釋的困境,如何真正接續(xù)上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luò),使傳統(tǒng)文化融匯古今東西的文明,特別是建立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使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面貌深深扎根,需要學者們共同的努力。但是在闡揚經(jīng)典的同時,不能忘記佛家一字之差,即得五百年野狐身的故事,這還只是個人的因果的一面,自己的問題自己承擔。通過袁了凡的故事,更應該明白經(jīng)典闡釋所造成的結(jié)果既可以使人活,也可以使人死。權(quán)威越大,影響就越深遠,那生與死的就不只是某個人了。
[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袁了凡.了凡四訓[M].鳳凰出版社,2012.
[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