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梅
(云南保山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進一步的改革和開放,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的社會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僅在社會蔓延,同時也影響到學校的教育,并對今天的教學帶來巨大沖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往往追求學著輕松,極易獲取學分的課程,而忽視一些需要花較大時間的課程.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由于就業(yè)壓力和學生普遍心理的影響,一些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往往被“邊緣化”.對于新升格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由于學生英語學業(yè)水平起點低,對英美文學的學習處于被動和等待信息輸入的心理更強,加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材的難度系數(shù)高,學生對文學無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導致教師在課堂上成了單方面信息的輸入者,從而加重了英美文學課程的“邊緣化”程度.因此,英美文學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將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文學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運用文學批判的基本理論對文本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
國內關于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理論主要涉及到行為主義教學理念和任務型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課堂合作學習等模式.對于英美文學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模式研究的有龍躍(2012)根據(jù)Krashen的“語言輸入”和Swain的“語言輸出”理論,指出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除了注重信息輸入的質量外,還應注重學生對于信息的輸出;張輝、張志剛(2009)從建構主義的角度分析了文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理念,根據(jù)文學課程的自身特點,提出“文學課需要借助多媒體的幫助”解決傳統(tǒng)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張敏(2012)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提出“影視作品能夠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增強對文學作品原文的理解”;賈佳(2007)從增加學生的文學意識入手,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劉喜波(2011)根據(jù)其在教學實踐中,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調查,創(chuàng)建了英美文學課程六步法教學模式;崔潔(2012)則基于LAMS教學平臺的建設,提出了文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相互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張少娟(2011)從文學課程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英美文學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建構這一概念,并提出英美文學課程“邊緣化”這一概念;汪敏飛(2010)“以讀者反應論”為理論指導,強調通過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掌握文學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國外的研究主要是對教學進行理論的指導,其研究的內容涉及建構主義理論、行為主義教學理念、讀者反應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等教學理論,對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而對于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進行的實踐與改革卻缺乏實證研究.
本研究在于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建構以培養(yǎng)學生課堂內外的自主學習和文學作品賞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完成課堂內外任務的評價為主要檢測手段,而不是以各種各樣的真實情景活動形式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為主要點進行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并將學生任務完成、合作、影視作品在文學課程的介入、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學評價的改革等方面入手,克服了以上理念的不足,使教師在學生任務的完成和匯報中,檢測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課堂內外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生文學學習的時效性.
由于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等,決定了其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強,自主學習能力明顯低下.同時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學生的功利主義心態(tài)日益突顯;他們更多的關注一些有助于就業(yè)的實用性課程,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為了考研的需要或者興趣的驅使,以畢業(yè)論文撰寫為目標選擇英美文學的學習,從而加深了英美文學課程的“邊緣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采取避難就輕的心態(tài),在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習技巧,而忽視了學習的過程,因此學生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基本學習習慣,更不用說是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顯得過于被動,只能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從而使文學知識的輸入僅限于課堂,忽視了文學獲知信息的輸出.
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除了不僅要了解英美文學的發(fā)展、流派、批評方法以外,還需要一定的母語文學背景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對本族文學的發(fā)展和特點缺乏了解,從而使文學作品的比較產生缺失,進而影響了英美文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課時量少是影響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內容和質量提高的另一個因素.一般而言,文學課程一般一周兩節(jié),需要完成的內容包括英美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英美兩國的文學教學任務,一般教師只能匆匆地趕完教學進度,對于很多方面知識的教學都是“蜻蜓點水”,“有效輸入”嚴重不足,缺乏“有效輸出”.結果,一個學期的學下來,學生只能大概地記住少部分作家的名字、作品梗概,整體印象卻一片模糊,更談不上運用各種理論批評方法對作品進行解讀.
文學課程的“邊緣化”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對文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體現(xiàn)在學院對文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低,課程資源建設不足,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缺乏直觀的認識和感知,從而限制了學生對英美文學學習興趣的提高.資料庫的建設包括經(jīng)典文學名著影視作品、文學評論的相關方法與理論、英語原著作品文本等方面的內容.張敏(2012)認為“一部由英美文學名篇改編的電影在塑造人物、美化情節(jié)、表現(xiàn)主題方面具有十分高超的藝術技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通過經(jīng)典名片電影的欣賞,可以讓學生得到藝術、文學、思想等多方面的啟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增強,能夠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資料庫的建設可以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影視作品與文學文本相結和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觀了解文學文本的主要思想和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
根據(jù)以上分析,針對學生在學習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TRAVE教學模式的建構和實施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文學修養(yǎng)的同時,也使教師在有限的教學課時量內提高教學效率.
T即“task”.針對新升格本科院校特點,教師將文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活動按階段分成不同的任務,使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賞析文本的能力.任務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任務等部分.課前任務主要考察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課堂教學未深入講解的文學作品的主題、內容發(fā)展線索、作品涉及的主要人物和場景等.課中任務的完成主要以小組活動進行,通過以小組活動進行文本解析的呈現(xiàn),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文本的理解和文學理論知識的運用.根據(jù)教學內容安排,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未在課堂內講到的作者和其他作品的閱讀,并了解作者的整體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同時將相關的文學批判理論知識用于對作品的解析,教師通過以學生“report”的形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和補充,這樣可以有效補充課時量不足,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的問題.
報告階段主要是檢測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主要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學生準備階段.學生分成小組,選擇主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PPT制作等;第二步,內容呈現(xiàn)(presentation)階段.各小組根據(jù)準備材料,選定小組代表,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所選作品、作者、選定主題、內容進行呈現(xiàn).第三步,內容補充階段.教師根據(jù)學生呈現(xiàn)內容的主題、不足進行補充,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在學習過程的不足,加深對該作品的印象和提高文學作品自我賞析的能力.
報告階段的實施,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自學的效果和能力,同時針對學生問題進行適當補充,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論的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針對新升格本科院校學生特征,活動設計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的同時,又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活動的要求不能過難,但是又不能不具挑戰(zhàn)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一貫的講授式,增加實踐教學活動設計課,其設計思想主要應本著既傳授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為主的原則,通過寫讀書筆記、看電影、詩歌朗誦、配音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文學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辦詩歌朗誦協(xié)會、講故事等活動小組,吸引教師和學生參加,并組織英美詩歌朗誦、文學名著讀書報告會、配樂講故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組織活動能力.
由于目前學生對英美文學學習獲取的知識大多來源于課堂文本知識的學習,然而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從而使學生獲取文學知識的途徑受到限制,因此建立一定的網(wǎng)絡平臺,可以幫助學生在文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看電影作品,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文學作品,并通過視覺的感知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詮釋和作品的賞析能力.直觀教學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直觀感受,了解作品的發(fā)展情節(jié)和主線,因此,加強網(wǎng)絡平臺的建設可以幫助學生在上文學課前后進行預習和復習,起到預設和鞏固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和學習興趣.同時,根據(jù)文學文本相關內容,展示相關的影視作品,幫助學生分析文本主題、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特征,提高文本賞析和分析的能力.
傳統(tǒng)的評價通常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和日常學習效果的評價,導致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了“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習慣,最終對文學的學習流于形式,對文學作品的認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形成什么也不懂得局面.因此,本模式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xiàn),對于未能及時掌握的內容進行及時補救,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不足,通過小組活動內容的討論、準備、呈現(xiàn),養(yǎng)成合作和獨立完成任務相結合的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本評價以學生課堂活動表現(xiàn)、讀書報告、小論文寫作效果、小組活動內容的完成效果、小組活動結果呈現(xiàn)等方面為主要形成性評價內容,以運用相關的文學理論,使學生提高對文學文本的賞析和評論能力為最終目標,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擴充相關文學知識,又能使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效率.
五步法教學模式的建構以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生源、地理條件、資源環(huán)境為背景,針對有限的資源、學生學業(yè)水平起點低、學習習慣有待于改變等特點,提出教學內容、評價形式、教學活動等方面的改革,以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提高文學學習的學習效率為目的,通過影視展現(xiàn)、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任務的布置和完成、形成性評價內容等方面的設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同時,從而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掌握一定的文學批判知識,極大地促進學生英美文學課程學習的效率,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通過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既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注重文、史、文學批判理論的結合,從而豐富學生在英美文學學習中的知識和運用能力.
〔l〕高等學教育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龍躍.基于“輸入假設”與“輸出假設”理論的獨立學院英美文學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實踐與研究,2012(1).
〔3〕張敏.談影視對英美文學教學的輔助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社版),2012(4).
〔4〕高迎春.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改革探析[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8).
〔5〕劉喜波.開創(chuàng)ACTIVE的英美文學教學新模式———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