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道教對蘇軾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14-03-29 13:34:50盧曉輝
滁州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神仙道教蘇軾

盧曉輝

道教對于蘇軾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影響,這與蘇軾的道教信仰有著直接的關系。但長期以來,學術界往往對此流于表面的認識。本文即立足于蘇軾作品,梳理道教與蘇軾詩歌的關系。具體說來,道教對蘇軾詩歌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于兩個方面。

一、道教題材作品主題的變化

一般而言,學術界承認蘇軾思想中儒釋道三者并重,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如林語堂即認為蘇軾更偏向于佛教,認為其為“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盵1]5臺灣學者鐘來因針鋒相對地提出相反意見,認為蘇軾為一名道教徒。蘇軾對于道教思想的接受的過程,從蘇軾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可以梳理出清晰的發(fā)展軌跡,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對于道教神仙學說的大膽質疑

在蘇軾早期創(chuàng)作中,道教僅為一個普通題材,并且大多是以宮觀為主。蘇軾在青年時期隨父入京,途經(jīng)之地多有道教名勝,詩人即以此為題材。此時的蘇軾,對于道教并無嚴格的信仰,因此與道教相關的神仙故事多予以質疑批判。如《過木櫪觀》:“石壁高千尺,微蹤遠欲無。飛檐如劍寺,古柏似仙都。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寂莫棺猶在,修崇世已愚。隱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fā)枯。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盵2]35

即使在其它題材的作品中,也不時會發(fā)現(xiàn)作者對于神仙學說的否定,如《黃河》:“靈槎果有仙家事,試問青天路短長。”[2]83《夜行觀星》:“天高夜氣嚴,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鬧若沸。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世俗強指摘,一一立名字。南箕與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豈有之,無乃遂自謂。迫觀知何如,遠想偶有似。茫茫不可曉,使我長嘆喟。”[2]66

蘇軾對于道教神仙學說的否定,實際上反映了其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宗教的觀念。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蘇軾善于翻新出奇的詩歌創(chuàng)作精神。如《驪山三絕》其三:“海中方士覓三山,萬古明知去不還。咫尺秦陵是商鑒,朝元何必苦躋攀?!盵2]95不僅是詩歌,即使是古文創(chuàng)作,蘇軾也表現(xiàn)出敢于創(chuàng)新、不落舊窠的風格。

(二)對神仙故事及道教仙人的傾慕

隨著對道教了解的深入,蘇軾對于神仙學說變得很感興趣。對于友人或道士所談及的神仙之事,蘇軾常以詩歌的形式予以稱頌,而這些神仙異事因蘇軾的詩歌廣為人知,可信度更高。在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中,有以下在社會中影響較大的神仙之事進入其創(chuàng)作范圍,如湖州沈氏遇呂洞賓故事、王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故事、房州異人三朵花、登州海市、仙人賀水部、丹元子姚安世等。蘇軾對這些神人異事具有濃厚的興趣,在以這些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第一階段的批判精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神仙的贊美和向往。

如《芙蓉城》:“(并敘世傳王迥,字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元豐元年三月,余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珠簾玉樓翡翠屏,云舒霞巻千俜停。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云淡疎星。往來三世空煉形,竟坐誤讀黃庭經(jīng)。天門夜開飛爽靈,無復白日乘云軿。俗緣千劫磨不盡,翠被冷落凄余馨。因過緱山朝帝廷,夜聞笙簫弭節(jié)聽。飄然而來誰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欞。忽然而去不可執(zhí),寒衾虛幌風泠泠。仙宮洞房本不扄,夢中同躡鳳凰翎。徑渡萬里如奔霆,玉樓浮空聳亭亭。天書云篆誰所銘,繞樓飛歩高竛竮。仙風鏘然韻流鈴,蘧蘧形開如酒惺。芳卿寄謝空丁寧,一朝覆水不返瓶。羅巾別淚空熒熒,春風花開秋葉零。世間羅綺紛膻腥,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愿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谷生蝗螟,從渠一念三千齡下作人間尹與邢?!盵2]77作者在序文中明確表示對此遇仙之事的相信,而在創(chuàng)作中更多的是憑借作者的想象,或者是以作者所熟悉的神仙故事為原型的。

由于蘇軾在政治及文學上地位較高,再加上對于道教神仙學說的信仰,一些道士慕名而往,有的是正常的交流,如在養(yǎng)生術上的探討。而有的則是以虛妄之神仙欺騙蘇軾,從而獲得名聲及錢財。如喬仝則是最為明顯的一例,而蘇軾則毫不生疑,并做詩相送。

如《送喬仝寄賀君六首》(并引:舊聞靖長官賀水部,皆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章圣皇帝東封,有謁于道左者,其謁云晉水部員外郎賀亢,再拜而去。上不知也,已而閱謁,見之大驚,物色求之不可得。天圣初,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詣闕進佛道像直數(shù)千萬,張公安道與澄游具得其事。又有喬仝者,少得大風疾幾死,賀使學道。今年八十益壯盛,人無復見賀者,而仝數(shù)見之。元祐二年十二月,仝來京師十許日,余留之不可,曰:“賀以上元期我于蒙山?!庇衷唬骸拔釒焽L游密州,識君于常山道上,意若喜君者。作是詩以送之,且作五絕句以寄賀。)其六:“千古風流賀季真,最憐嗜酒謫仙人。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羮問養(yǎng)神?!盵2]1471-1474同樣,蘇軾對待道士姚丹元也是如此,為其大言所惑,更主要的是作者的神仙信仰。而在與姚丹元的詩作中更是明確表達了求仙棄世的理想,如《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其韻》:“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惟詩不可擬,如寫天日容。夢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懷。一語遭綽虐,入身墜蓬萊。蓬萊至今空,護短不養(yǎng)才。上界足官府,謫仙應退休。可憐吳與蘇,骯臟雪滿頭。雪滿頭,終當卻與丹元子,笑指東海乘桴浮?!盵2]1869

(三)道教養(yǎng)生的實踐

蘇軾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關于神仙異事的作品基本上不見蹤跡了,取而代之的是創(chuàng)作大量與道教養(yǎng)生相關的作品。這是由于遠貶嶺南的蘇軾,與原來的友人及政治基本上沒有多少聯(lián)系,成為一名符其實的隱士,自然也沒有多少道士愿與仕途失意的蘇軾交往,談神論仙的機會也不存在了。而在中年時期形成的對養(yǎng)生的重視在此時得以強化,因為從現(xiàn)實角度而言,北宋時代嶺南的醫(yī)學水平極為落后,蘇軾只能依靠自己的養(yǎng)生知識來度過困境。

蘇軾于紹圣元年過大庾嶺時,即表達了忘卻一切、專心求仙的愿望。如《過大庾嶺》:“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淸浄。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今日嶺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頂,結發(fā)受長生?!盵2]1945雖然,這種愿望是否為作者本意尚難以確證。但蘇軾南貶嶺南后,道教養(yǎng)生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成為一不爭事實。并且,蘇軾創(chuàng)作了一首《辨道歌》,系統(tǒng)的闡發(fā)了對道教養(yǎng)生理論知識的理解。雖然實際上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歌,但反映出作者對于道教養(yǎng)生的虔誠。蘇軾并不像道教徒一樣,以詩歌的形式來介紹養(yǎng)生知識,而是將養(yǎng)生理論、精神融入詩歌中。當然,蘇軾生性簡樸,這在其早年即顯現(xiàn)出來。如宋人所載“東坡性簡率,平生衣服飲食皆草草?!碌虝r坡日往視之。一日饑,令具食。食未至,遂于堤上,取筑堤人飯器,滿貯其陳倉米一器盡之。大抵平生簡率類如此。”[3]3307

如《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臥羲軒。風輪曉長春筍節(jié),露珠夜上秋禾根。(公自注:或為予言,草木之長常在時明間。早作而伺之,乃見其拔起數(shù)寸,竹筍尤甚。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騰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莖心,或垂于葉端,稻乃秀實,驗之信然。此二事與子由養(yǎng)生之論契,故以此為寄。)從來白發(fā)有公道,始信丹經(jīng)非妄言。此身法報本無二,他年妙絕兼形魂?!盵2]2032雖然詩歌中作者與蘇轍討論梳發(fā)養(yǎng)生知識,但并不損害詩歌的形象性。再如《謫居三適三首》其三《夜臥濯足》:“長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云安市無井,斗水寬百憂。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鹠。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況有松風聲,釡鬵鳴颼颼。瓦盎深及膝,時復冷暖投。明燈一爪剪,快若鷹辭鞴。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氣浮。土無重膇藥,獨以薪水瘳。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盵2]2143睡前洗足也為養(yǎng)生術之一,這也可見作者的生活作息是遵循道教的養(yǎng)生理論的。但蘇軾的詩歌并不是圍繞養(yǎng)生術展開,而是以浴足時所感所想為主。所以,蘇軾的養(yǎng)生題材的作品既展示了其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又使作品具有詩歌的特征,使道教思想與詩歌藝術完美的融為一體。

蘇軾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以日常生活為主要題材,而道教養(yǎng)生滲透于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這些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道教養(yǎng)生的影子。例如,晚年的蘇軾對于陶淵明的人品及詩歌都十分傾慕,并多次追和陶詩。有的學者認為,“蘇軾的和陶詩就帶有引陶入禪的時代特點……融進了性自清凈的禪悅,促進了平淡美的發(fā)展”[4]119這種觀點并不太準確,因為此時的蘇軾遠離中原,與原來的詩壇中人往來甚少。因而更有可能受道教的影響更大一些。在這些作品中,道教養(yǎng)生的理論也頻繁出現(xiàn)。如《和陶雜詩十一首》其二:“故山不可到,飛夢隔五嶺。真游有黃庭,閉目寓兩京。室空無可照,火滅膏自冷。披衣起視夜,海闊河漢永。西窗半明月,散亂梧楸影。良辰不可系,逝水無留騁。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靜?!盵2]2192詩中“真游有黃庭,閉目寓兩京”兩句運用《黃庭經(jīng)》語,而“我苗期后枯”一句,則化用嵇康《養(yǎng)生論》中“為稼于湯之世,必一溉者后枯”之句。詩歌巧妙地把作者的養(yǎng)生習慣與情感抒發(fā)融為一體,并不破壞詩歌的形象性,同時具有一定的學識。所以,蘇軾的此類作品是比較成功的。

縱觀蘇軾的創(chuàng)作,道教題材在蘇詩中大致呈現(xiàn)出以上三個變化:第一時期道教僅是一普通題材;第二時期道教神仙異人故事等成為歌詠對象,并展示作者的獵奇、傾慕思想;第三時期養(yǎng)生術成為道教中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方面,側重于日常題材的創(chuàng)作。當然,這只是一種大致的劃分,實際上,在第二階段中,道教的養(yǎng)生在蘇軾的詩歌中已經(jīng)較多的出現(xiàn),但都只是作為詩歌的一個意象、場景而已,并不占有多少地位。如《傅子美召公擇飲偶以病不及往公擇有詩次韻》:“樊素阿蠻皆已出,使君應作玉箏歌??蓱z病士西窗下,一夜丹田手自摩?!盵2]785此外,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偶而也歌詠道教史上的神仙,如《安期生》:“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嘗干重瞳子,不見隆準公。應如魯仲連,抵掌吐長虹。難堪踞床洗,寧挹扛鼎雄。事既兩大繆,飄然鑷遺風。乃知經(jīng)世士,出世或乘龍。豈比山澤臞,忍饑噉栢松??v使偶不死,正堪為仆僮。茂陵秋風客,望祖猶蟻蠭。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盵2]2112但其側重點并不是仰慕出世之神仙,而是其不慕功名的高風亮節(jié)。

正如鐘來因所指出,“蘇軾的審美觀,深受道家道教的影響,他崇尚天然、平淡,他崇尚虛靜、幽獨;他崇尚妙理、學問……”。[5]365當然,這種論斷并不全面,至少蘇軾中期詩歌的自由奔放的重要特點即沒有進行解釋。實際上,道教對蘇軾詩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是在其題材上,還表現(xiàn)在其全部藝術風格、具體的藝術技巧上。

二、道教對蘇軾詩歌的藝術手法及風格的影響

(一)藝術風格的影響

蘇詩詩歌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從豪放、清麗,再到幽雅、平淡,幾乎無所不包。但其風格并不是平等的共存的,而是隨著政治環(huán)境、審美情趣的變化而不同。若以蘇軾遠貶嶺南為分界線的話,前一時期的詩歌是以豪放為主的,而后一時期的風格則是以平淡為主。而這一風格的變化,與蘇軾對于道教的態(tài)度是相契合的??梢哉f,道教對于蘇軾詩歌的風格有著直接的影響。

首先,蘇軾對神仙學說的興趣,與其好奇的審美趣味是相一致的。因此,不僅是道教題材的作品,其它題材的作品也展示出豪放、奇特的特點。如《金山夢中作》:“江東賈客木綿裘,會散金山月滿樓。夜半潮來風又熟,臥吹蕭管到揚州?!盵2]1215陳衍在評此詩時認為,“公與蔡忠惠、歐陽文忠皆有《夢中作》,詩境皆奇。”[6]186《有美堂暴雨》同樣充滿瑰奇的風格:“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盵2]453世人皆知此詩氣象宏大,是蘇詩代表作品之一。實際上,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與道教信仰中所常見的神仙世界的趣味是相一致的,都是超現(xiàn)象的意境的體現(xiàn)。前人評論蘇軾的豪放風格是學習李白的緣故,其深層原因是二者都是對道教有著虔誠的信仰。將道教的神仙意境移于詩歌當中,從而使得詩歌顯得飄逸豪放,與眾不同。

其次,平淡藝術風格的追求與形成,與蘇軾對道教養(yǎng)生的追求在本質上是相一致的。晚年的蘇軾欣賞柳宗元、陶淵明的詩風,追求平淡的風格。蘇軾自言“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盵7]2523南宋詩人陸游也指出,“東坡在嶺海間,最喜讀陶淵明柳子厚二集,謂之南遷二友。予讀宋白尚書《玉津雜詩》有云:‘坐臥將何物, 陶詩與柳文?!瘎t前人蓋有與公暗合者矣?!盵8]120蘇軾對于道教的追求也經(jīng)歷了從中年時的好神仙之說到晚年的追求服食、養(yǎng)氣的長生方術,而晚年的養(yǎng)生之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即是保持的心態(tài)的平和,與世無爭。因此,蘇軾晚年的詩歌中好奇的特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的風格。從直接的作品聯(lián)系來看,這種平淡風格與作者的模仿陶淵明的風格有很大關系。從另一方面而言,蘇軾對于養(yǎng)生的追求才是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正是由于蘇軾后期的宗教超越精神,使其能夠平和地對待人生,以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詩歌的風格實際上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風貌。

(二)藝術手法的影響

道教對于蘇軾的藝術手法也有密切的關聯(lián),具體體現(xiàn)于以下幾個方面。

1.道教典故、意象的大量運用

蘇軾學識淵博,詩歌中運用大量的典故。正如王十朋所言:“東坡先生英才絕識,卓冠一生。平生斟酌經(jīng)傳,貫穿子史,下至小說,雜記佛經(jīng)、道書、古詩、方言,莫不畢究。”[7]2696除卻道教題材的作品外,其它題材的詩歌也運用了大量的道教語匯。而且,相當一部分道教語匯與詩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若沒有對豐富的道教知識是無法體會到蘇軾的魅力的。如著名的《和子由園中草木十首》其九:“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L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神仙傳》:茅君丹砂,二千歲乃結成,上帝常使鬼神毒蛇守焉?!侗阕印は伤幤罚悍灿沟朗啃牟粚>?,行穢德薄,是終不能得也。)[2]183結尾兩句詩,竟化用道教典籍兩個典故,且與詩歌總體詩境相契合。《岐亭五首》其二:“武子雖豪華,未死神已泣。”(《黃庭經(jīng)》:長生至慎房中急,何謂死作令神泣。)[2]1149《次韻王覿正言喜雪》:“圣人與天通,有詔寬獄市。”(《列仙傳》曰:陶安公,六安冶師也。數(shù)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沖天,須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龍至,安公騎之東南上。)[2]1350

與蘇軾同時的宋代士大夫也有許多好神仙學說的,蘇軾在與他們的交往之作中即好用道教典故,最為典型的是《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其一:“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猶愛水云鄉(xiāng)。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早歲歸休心共在,他年相見話偏長。只因未報君恩重,清夢時時到玉堂?!盵2]622其二:“絳闕云臺總有名,應須極貴又長生。鼎中龍虎黃金賤,松下龜蛇綠骨輕。霅水未渾纓可濯,弁峰初見眼應明。兩巵春酒真堪羨,獨占人間分外榮?!保ü宰ⅲ壕脿t火而餌茯苓)[2]623這里的章七即章惇,因其好道教長生術,蘇軾這兩首詩幾乎全以道教中的養(yǎng)生、神仙意象寫成,并對章惇的官員身份也予以點明。至于其它以道教中人或道教名勝為題材的作品,運用道教典故意象的更是比很自然的事情。當然,這種好用典故的習慣不能冠以掉書袋的罪名,這是宋代學者型士大夫創(chuàng)作詩歌的審美趣味。

2.運用想象等超現(xiàn)實的游仙手法

在儒釋道三者中,道教與文學超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關系最為密切。先秦的莊子、屈原,其作品中即運用想象、夸張等手法,塑造神仙形象,或創(chuàng)造神仙意境。在蘇軾的作品中,也好用超現(xiàn)實的藝術手法,使平常的題材變得新奇,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李委吹笛》:“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茲。”[2]110此即以仙人自比,對李委的演技予以側面烘托,而非直接的描寫。再如《金山妙高臺》:“我欲乘飛車,東訪赤城子。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里。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中有妙高臺,云峰自孤起。仰觀初無路,誰信平如砥。臺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幾。巉巉玉為骨,凜凜霜入齒。機鋒不可觸,千偈如翻水。何須尋德云,即此比丘是。長生未可學,請學長不死。”[2]1294盡管作者所寫的主人公是一僧人,但卻采用的是游仙手法。

以上幾例為全篇運用游仙手法,而詩中具部運用想象等超現(xiàn)實手法也是很普遍。如其代表作《金山寺》中即虛擬一江神來突出其悵然心情,“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盵2]274再如《余將赴文登過廣陵而擇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詩為別》:“我亦化身東海去,姓名莫遣世人知。”[2]1297受道教超時空的創(chuàng)作手法的影響與啟發(fā),蘇軾作品中也運用與宗教無關的想象,如《南園》詩中的名句“春畦雨過羅紈膩,夏隴風來餅餌香?!盵2]648

三、結 語

道教對蘇軾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即與其創(chuàng)作題材、主題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且對于其詩歌風格的形成(無論是中期的豪放奇特還是后期的平淡自然)、藝術手法的運用(諸如道教意象、想象等超現(xiàn)實手法)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1] 林語堂. 蘇東坡傳[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蘇 軾. 蘇軾詩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施德操. 北窗炙輠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 張 毅. 宋代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5.

[5] 鐘來因. 蘇軾與道家道教[M].臺北:學生書局,1990.

[6] 陳 衍. 宋詩精華錄[M].成都:巴蜀書社,1992.

[7] 蘇 軾. 蘇軾文集 [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8] 陸 游. 老學庵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7.

猜你喜歡
神仙道教蘇軾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自主
遇見老神仙
老神仙變魔術
快樂語文(2018年18期)2018-08-18 03:00:46
西夏道教補議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1:42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神仙湯
小布老虎(2016年4期)2016-12-01 05:46:09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伊宁县| 普安县| 阿勒泰市| 陈巴尔虎旗| 昭苏县| 武乡县| 涿州市| 丹江口市| 方城县| 华蓥市| 沂源县| 汉阴县| 左云县| 民县| 江门市| 商河县| 苍溪县| 佛坪县| 台北市| 宜兴市| 繁昌县| 安泽县| 伽师县| 松潘县| 奉节县| 贵定县| 临高县| 郁南县| 普兰店市| 外汇| 长垣县| 新竹县| 湖北省| 车致| 缙云县| 永寿县| 莆田市| 清流县| 南平市| 辽阳县|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