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勤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 公共基礎教學部,山東 濟南 250014)
隱喻是一種修辭方式,也是認知手段,在某些方面,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Lakoff & Johnson, 1980),通過隱喻來傳播文化,而語言具有的特性也能通過隱喻表現(xiàn)出來。雖然不同民族文化不同,但是人類卻有相同的生活經(jīng)驗,大家對周圍的感知也相似,因此不同民族的隱語有許多相似之處。當然每個民族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社會影響因素也不同,而且流傳下來的歷史故事、傳統(tǒng)文化、人類經(jīng)驗也不同,這使得各民族思維與推理方式產(chǎn)生了差異,他們使用的語言也受到這種差異的影響(于麗敏,2011),因此比喻也就豐富多彩,各不相同。
英漢兩個民族有許多差異,由于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自然條件不同等,因此語言中出現(xiàn)的隱喻也不相同(李躍璧,2010)。隱喻能將文化本質(zhì)表現(xiàn)出來,英美文化特色則可通過英語中的隱喻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它仿佛是一本畫冊,通過翻閱它,我們可以了解英美文化的內(nèi)涵與特色。我們知道英國國土被蔚藍的大海包圍,因此像水、船、魚等與地理環(huán)境有關的一些詞匯都有隱喻的存在,例如: all at sea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意思 、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是進退維谷、進退兩難的意思、to fish in the air 是水中撈月的意思、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是揮金如土的意思、等等,這些隱喻都與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
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英國曾經(jīng)廣泛種植土豆。有一段時間,英國人的主食就是土豆,因此英語的某些隱喻中常會出現(xiàn)土豆,比如“couch potatoes”是懶散之人的意思。但是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土豆出現(xiàn)較晚,所以漢語語言的隱喻中并無土豆的存在。這使我們明白了為什么中國人無法理解 “couch potatoes”的隱喻含義。還有:英語中“She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apple蘋果,這種水果被每一位英國人所熟知,英國的飲食文化中不能缺少蘋果,因此蘋果也成了英語語言隱喻中的源范疇,是指“被珍愛的人或物”。而蘋果是在17世紀后進入到中國的,所以漢語語言隱喻中并沒有出現(xiàn)蘋果,根據(jù)蘋果在英語語言隱喻中的意思,我們能夠從漢語中找到一個意義相同的比喻,即“掌上明珠”。中國歷來將珍珠當成寶物,因此漢語語言隱喻中會提到珍珠,喜愛的人或物便可以用珍珠來比喻。漢語文化中存在的一些目標范疇隱喻剛好解釋這種英漢差異的隱喻現(xiàn)象。而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人類學會的經(jīng)驗決定了這些隱喻范疇的來源(束定芳,2000)。
中英兩國也有相似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狼(wolf)”在英漢語言中的引申義都有殘暴、貪婪的意思,英語中還有它的動詞形式,比如“Then a yellow foot shot out and snagged the morsel. The bird wolfed it.”;而漢語中的“狼吞虎咽”意思與之相同;類似現(xiàn)象還有“蛇(snake)”,它在兩國語言中都有“狠毒、邪惡”的意思。
著名語言學家萊考夫(Lakoff)和約翰遜(Johnson)曾經(jīng)發(fā)表觀點說一些經(jīng)常見到的事物、動物或情景都能通過典型的隱喻得以體現(xiàn)。當然在英漢文化中,這種知識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表現(xiàn)也不同。隱喻能夠體現(xiàn)各自民族的特征。英國人非常喜歡狗,狗是他們的朋友,可以一同狩獵,可以看家,還可以成為人的伙伴,因此英國人經(jīng)常用狗來形容人類的行為。像lucky dog和 every dog has his day.中國家庭也會養(yǎng)狗,但心理上不會認同用狗來表示人的行為,這點可以通過含有“狗”字的貶義詞看出,例如漢語中的“狗腿子”、“雞飛狗跳”等。貓頭鷹被中國人認為是不祥的征兆,而英國人卻認為它代表著智慧,所以有as wise as an owl的說法?!褒垺笔侵腥A民族的象征,過去龍代表帝王,是一種高貴的象征,許多父母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有出息。但英美文化中認為“龍”是一種很殘暴、邪惡的怪物。中國人形容人膽小會說像老鼠一樣是“鼠膽”,而英國人會用chicken, rabbit 來形容“膽小鬼”。中國人用“豬”形容人笨,而英國人則是用goose 表示相同的意思。英國人會用horse形容一個人身強體壯,但中國人不會使用這個詞,漢語中常用“力大如牛”形容人強壯有勁。中國人形容多時會使用“多如牛毛”一詞,但英國人卻使用blackberry(藍莓)來表示多,這一點中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人說的老虎、母老虎,英國人會用Lion 和lioness來表示。英語中的“一石二鳥”和漢語中的“一箭雙雕”意思相同。
許多神話故事和寓言也影響著隱喻的使用,英語中的許多隱喻與寓言和希臘神話有關,例如:Pandora’s box用潘朵拉的盒子比喻災禍的起源,Achilles’heels用阿基里斯的足踵比喻致命的弱點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lion’s share用獅子的份額比喻最多、最大的份額,英語中birds of a feather與漢語中的“一丘之貉”意思相同,而 to go for wool and come back shorn 和漢語中的“偷雞不成蝕把米”意思相同,Diamond cut diamond原意是鉆石切鉆石,隱喻意和漢語的“棋逢對手”意思相同。而漢語中的許多隱喻也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以及一些諺語有關,例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刻舟求劍”、“愚公移山”、“女媧補天”等。我們知道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而基督教則對英語中的隱喻有很大的影響。英語中“我的夫人”可以用“my rib”來表示。這是因為《圣經(jīng)》中有一個故事:上帝先創(chuàng)造了亞當,后來用亞當?shù)囊粔K肋骨做成了夏娃。而中國文化沒有受到《圣經(jīng)》的影響,所以漢語中也沒有類似的隱喻來表示妻子。英語中還有許多這樣的隱喻,例如,用Solomn表示聰明人,Messiah表示救世主等。中國人過去的宗教信仰以本土的道教以及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佛教為主,因此漢語中的許多隱喻與這些宗教有關,例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魔高一丈、道高一尺”等。而且漢語中許多隱喻與中醫(yī)有關,例如“妙手回春”、“懸壺濟世”、“杏林春暖”等,但英語中顯然沒有這類隱喻,這也再次證實了隱喻具有不同民族特征。還有,由于歷史上英國與荷蘭為了爭奪海上霸權,爭斗了多年,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多與荷蘭有關的由Dutch構成的貶義隱喻,如:Dutch comfort是指無濟于事的安慰,Dutch courage是表示酒后之勇的意思,等等。法國在歷史上也曾經(jīng)與英國有過交戰(zhàn),尤其是百年戰(zhàn)爭,英國人對法國人的仇恨也體現(xiàn)在英語語言上,如:Take French leave是表示不辭而別的意思,peddiler’s French是指盜賊的黑話,等等。
一些隱喻也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著作中。18世紀時,Adam Smith出版了一本名為《國家財富》(The Wealth of Nation)的經(jīng)濟學著作。他在書中提到一種未知力量在控制資本,他使用的詞語正是invisible hand,指無形的手,這一詞語后來又用來表示影響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規(guī)律。所以說隱喻既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人們認識社會的一種手段。經(jīng)濟領域十分抽象,人們?yōu)榱烁玫厝ダ斫夂徒忉尳?jīng)濟理論以及經(jīng)濟現(xiàn)象,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經(jīng)濟領域中人們熟悉并且便于把握的詞語。萊考夫和約翰遜曾經(jīng)提出過結構隱喻,當一個概念已經(jīng)具有結構化,而且被清晰描繪過之后,可以用它再構造一個新的概念,這就是結構隱喻。例如我們熟悉的語言“時間就是金錢”,英語表示為Time is money.這一概念包括了一種有限的資源,即a limited resource,同時它又包括了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即avaluable commodity 。時間既珍貴又有限,因此用金錢來比喻再恰當不過了。相同的例子還有“蛇形浮動匯率”(朱嬌燕,2004),即“Snake”。歐共體六國在1972 年4 月建立了歐元貨幣“蛇形浮動匯率”,就是讓成員國貨幣匯率的浮動處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nèi),就像一條蛇在管道中運動一樣。所以就有了snake countries (比喻蛇體系國家) 、snake currency(比喻蛇體系貨幣)這些隱語的出現(xiàn)。
人類文化存在相同之處,因此許多抽象概念都會被不同語言中的文化習俗來表示,這種關系在不同語言中雖不對應,但目的是相同的。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英漢語言中的許多隱喻是相似的,雖然兩種語言差別巨大,但還是存在相同點。像英語中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漢語是滴水石穿的意思、英語中to be in the same boat 漢語是同舟共濟的意思。此外還有許多相同的隱喻,例如用鋼鐵表示堅強、用綿羊表示溫順、用玫瑰代表愛情、用巧克力代表甜蜜等。而許多成語和習慣用語中的意思更是十分相似,中國人形容在行家面前顯露本領的人時會說“關公面前耍大刀”,用英語表達就是teach your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設喻相似,只是喻體不同而已。又如,漢語中有破釜沉舟,英語中有burn one’s boat;漢語中有 隔墻有耳,英語中有walls have ears; 漢語中有渾水摸魚, 英語中有fish in troubled water; 漢語中有潑冷水,英語中有pour cold water over; 漢語中有肉中刺,英語中有a thorn in the flesh.等等。
獨特之處在于英語中的專用名詞可當動詞使用,然而漢語中很少有這種情況。英語中的這種情況與它的特殊文化有關,這種情況在不同國家跨文化交際中會帶來很大的阻礙(邵志洪,1997)。當然這種隱喻現(xiàn)象與文化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如在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中有這么一句臺詞:One can’t Shylock the poor villagers.在這句話里,夏洛克(Shylock)是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作品《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放高利貸的猶太人,意思是 “像夏洛克那樣敲詐勒索”。在理解這種句子時,可將源范疇直接翻譯成漢語。漢語讀者可通過這樣的書面交際逐漸接受這種情況,而漢語詞匯和文化也能不斷得到補充和豐富。
獨特之處還包括:一些隱喻只在一個國家的語言中有所體現(xiàn),其它國家的語言中并沒有這種說法,也就是說在其它國家文化上是空白(魏楠,2010)。如我國的“對牛彈琴”、“大鬧天宮”、“騰云駕霧”、“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等。當然英語中也有這樣的隱喻,如: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馬), black sheep(替罪羊)等等。 漢語中形容人身陷險境會說遭到“十面埋伏”,但英語中沒有這樣的隱喻,他們也沒有這種歷史故事。而英語中的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轤)則表示慘敗,而漢語中也沒有類似的隱喻。漢語中還有其它例子,例如“打太極”、“醋壇子”、“豆腐渣”等等。
隱喻來源于人類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也受到人類文化的影響(謝遐均,2004)。所以說即使語言不同,但就本質(zhì)而言,隱喻一定有共性存在。同樣,因為隱喻來源的社會文化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不同,因此不同語言中的隱喻也一定存在不同點。英漢兩種語言間的隱喻同樣如此。這兩種語言中的差異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今跨文化交際頻繁,國家間的交流不斷增多,所以要全面了解對方國家文化就應準確把握對方國家語言中的隱喻是如何表達的,切勿斷章取義、濫用詞語,應該保障使用的詞語能夠恰到好處地將對方國家的隱喻文化及民族特征表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5.
[2]李躍璧.英漢隱語對比研究與翻譯[J].都市家教,2010(3):43.
[3]束定芳.隱語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31.
[4]邵志洪.英漢語研究與對比[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30.
[5]魏楠,英漢隱語的比較與翻譯[J].教育教學研究,2010(5):216.
[6]謝遐均.隱語的文化內(nèi)涵[J].渤海大學學報,2004(6):108.
[7]于麗敏.英漢隱語中獨特文化背景翻譯方法[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3):34.
[8]朱嬌艷.經(jīng)濟英語中的隱語及翻譯[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