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莉莉
在教養(yǎng)寶寶的過程中請把握好說“不”的頻率,理智地容忍寶寶的一些行為,過多過早地說“不”來拒絕和否定寶寶,最終將有礙于寶寶人格品質(zhì)的發(fā)展。
“小刀很危險,不能碰!
“寶貝,不可以玩插座?!?/p>
……
對于有寶寶的家庭來說,以上幾句話可能不陌生,因為家里時不時會有“不”的聲音響起。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各種各樣的探險活動,他們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你的眼睛必須一刻不離地盯著他們,因為擔心他們受傷,嘴里便不由自主地不停念叨著“別動!”“不行!”可寶寶依然我行我素。
寶寶知道“不”的意義嗎?
頻繁地對寶寶說不,不但可能剝奪了寶寶探索學習的機會,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的緊張。因此,你需要在說“不”之前先了解“不”這個字寶寶是否聽得懂,然后思考應該如何應對。
寶寶不懂
18個月以內(nèi)的寶寶還無法正確理解 “不”的意思。如果加上成人常以半開玩笑或微笑
的方式說“不”,那么寶寶會非常迷惑——弄不清楚“不”到底代表什么。這對寶寶的行為自然就沒有約束力。
Tips:
應用“溫和而堅定”的態(tài)度告訴寶寶什么不可以做,不要用大相徑庭的態(tài)度和表達方式使寶寶感到困惑。對寶寶來說,明確的行為表現(xiàn)比語言更有意義,你可以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直接將意思清楚明確地傳達給寶寶。這樣,不但可以舒緩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寶寶在這樣的引導中感受到尊重,學習自律。
寶寶做不到
一歲半之后的寶寶雖然可以理解口語中“不”所代表的意義,但缺乏管束自己的能力,還是沒辦法遵守有關“不”的指令。
Tips:
包容寶寶一再違抗你說“不”的行為,不能因此責罵他,傷害他的自尊心,應該耐心地等待寶寶形成你所期望的行為。改變并非一蹴而就,寶寶有了正確的觀念與想法,你就不會因為重復糾正他的行為而感到厭煩了。
如何對寶寶說“不”
清楚說明
對寶寶說“不”時,要將原因簡明扼要地告訴他。有時候?qū)殞毺?,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做的原因,你需要用溫和而堅定地態(tài)度告訴他:之所以不允許他做一些事情,是出于愛護他,為了他的健康和安全著想。唯有清楚的表達,才能讓寶寶明確一些事情是不可以討價還價的,也明白被拒絕與“面子”無關。
態(tài)度統(tǒng)一
爸爸媽媽之間保持態(tài)度的統(tǒng)一、行為的一致。比如,對一件事情不能爸爸說“yes”,媽媽說“no”;也不能媽媽高興了就說“yes”,而不開心就說“no”。尤其要注意隔代教育的問題:當家里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時,更要注意這一點,不能你教育寶寶而老人在旁邊護著。成人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會讓寶寶很混亂,造成他安全感和信任感缺失。
堅持立場
很多時候,你說“不”,寶寶會哭會鬧,甚至在地上打滾或者抗議不吃飯。寶寶過激的反應常常會讓你不知所措,有時也會讓你改變立場而向?qū)殞毻讌f(xié)。因此,再次提醒媽媽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只需重復先前說過的“不”字,堅持到底,不過要注意表達方式。比如“這次,我真的幫不上忙了,因為媽媽確實不能允許你做這件事情”。
減少說“不”的機會
示范與鼓勵
有時候?qū)殞殯]有做出你期望的行為是因為他只知道什么是不被允許的,不知道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更好的。所以,你一定要在寶寶面前做一個正確行為的示范,讓他知道該怎么做。示范完后,讓寶寶做一次,記住你傳達的信息。之后告訴寶寶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這樣既鼓勵了寶寶,又有益于寶寶養(yǎng)成自信心與信任感。
給寶寶選擇的機會
多給寶寶選擇的機會,讓他自己做決定,可以減少寶寶的逆反心理以及你說“不”的機會。在一些小事上,盡可以給寶寶選擇的自由。比如:給寶寶選擇用不同口味牙膏的機會、穿什么衣服出門的權利等。此外,心理學家特別指出,選擇的項目不要過于復雜,以免造成寶寶的混淆。
安全的環(huán)境
讓寶寶有一個可以盡情探索的、安全的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盡量將危險的物品或不能讓寶寶碰的東西從環(huán)境中移除,如玻璃品、剪刀等。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會大大降低你說“不”的幾率,如此寶寶才可以自主地探索環(huán)境,自在地學習。
謹慎說“不”
1~3歲的寶寶開始有意識地決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由此你們之間會發(fā)生一些沖突,開始有了“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xiàn),寶寶會反復用“我不”來反抗外界的控制。從寶寶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看,“不”說得太早、太多或者前后不一致,不僅會降低寶寶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剝奪寶寶的實踐學習機會,還會危及寶寶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損害寶寶自主性的形成。但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利于寶寶的社會化發(fā)展。
在教養(yǎng)寶寶的過程中請把握好說“不”的頻率,理智地容忍寶寶的一些行為,過多過早地說“不”來拒絕和否定寶寶,最終將有礙于寶寶人格品質(zhì)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