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鳴 曲小梅 宋長青
解讀《老人與海》的自然主義審美取向
□杜 鳴1曲小梅1宋長青2
海明威是二十世紀中葉美國優(yōu)秀的自然主義作家,其作品《老人與?!肥且徊烤哂凶匀恢髁x風格的中篇小說,體現(xiàn)出自然主義的審美傾向和對世人的精神鼓舞,本文旨在依據(jù)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理論解讀《老人與?!贰蠛θ说挠绊懀藶榱饲笊嫱篑R林魚和鯊魚的搏斗,解讀作品的自然主義審美取向以及作者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老人與?!?;自然主義;審美取向
自然主義(Naturalism)是歐洲和美國的主要文學流派。它提倡用自然科學的原理、成因和現(xiàn)象來解釋人類世界存在的現(xiàn)象、觀念和情感,自然主義文學是一個獨立的流派,產(chǎn)生于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法國著名作家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命運有決定性的影響。自然主義作家從達爾文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的“環(huán)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ation)’[1],即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找到了創(chuàng)作的理論依據(jù),認為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決定了物種的進化歷程及生存方式,環(huán)境影響并決定人的社會生活和生存方式,同樣也決定人的善惡成敗。文學家應該像科學家一樣,放飛人的自然本性,選擇可以用于實驗的真實例證,單純地記錄事實,把小說創(chuàng)作當作求證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實驗場所,拒絕創(chuàng)作上的夸張,強調(diào)對現(xiàn)實社會的寫實。
環(huán)境決定論強調(diào)由于生活空間和食物有限,個體間必然存在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生活關系。自然界里的生命都是為了生存才由低級向高級進化,各生物物種的存活,一切陸地和海洋生物的內(nèi)部生理結(jié)構(gòu)及外部形態(tài)特征都是經(jīng)過億萬年不斷地、成功地競爭進化、適應環(huán)境的結(jié)果。人類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動植物一樣,把自己的生命基因遺傳給后代,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就有機會生存并能繁衍后代,否則,就會逐漸滅絕。因此,生存就意味著斗爭。恩格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正是在這一理論背景下,自然主義首先在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逐漸盛行起來。
美國的自然主義文學源于歐洲,深受法國小說家左拉的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影響,一些美國作家借鑒了歐洲人的主張,真實記錄了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現(xiàn)狀以及美國人的悲觀情緒和迷茫心態(tài),從而開創(chuàng)了美國自然主義文學流派,并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主要文學流派。[2]羅伯特·斯皮勒評價美國自然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時說:“美國文學這種新自然主義在以后的幾十年里將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3]美國人對自然主義作品的鑒別和衡量有著比較具體和客觀的標準,在諸多研究中,雖各家之說大同小異,但基本精神一致。美國學者霍爾曼在《文學手冊》中歸納出自然主義文學作品的主要特點:悲觀消極地記錄人的生存斗爭;客觀真實地描寫人類的動物本性;即恐懼、饑餓和性欲;用決定論觀點解釋描寫人類社會的各種因果關系,人物與行動的選擇具有傾向性,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簡單粗暴的性格特征。[4]另一位美國學者洛德·W·霍頓在其論著《美國文學思潮的背景》中闡述道:自然主義的作品具有執(zhí)意客觀性;坦率性;對素材的非道德態(tài)度;決定論哲學觀;悲觀主義;描寫具有鮮明動物本性或神經(jīng)過敏的性格特征人物。美國評論家認為:按照這些標準去衡量一部作品是否屬于自然主義作品,只要符合上述標準中的幾條,就可將其視為自然主義作品。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體現(xiàn)出上述所有特征。正如霍頓所說:純自然主義的作品從來沒有寫出過。[5]自然主義文學在美國文學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從發(fā)展到興盛大致時間是1890至1914年,雖然時間不長,但產(chǎn)生了一批作家和經(jīng)典文學作品,為美國二十世紀文學的繁榮做出了杰出貢獻,主要包括:弗蘭克·諾里斯(1870-1902)的《麥克提格》。斯蒂芬·克萊恩(1871-1900)的《紅色英勇獎章》。杰克·倫敦(1876-1916)的成名作:《荒野的呼喚》,作品描寫了一條名叫巴克的狗的經(jīng)歷,生動體現(xiàn)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理論。西奧多·德萊賽(1871-1945),其主要作品有《嘉莉姐妹》、《珍妮姑娘》、《美國悲劇》和《天才》等。這四位自然主義作家雖然在創(chuàng)作和文學主張方面各有特點,但他們都曾經(jīng)是新聞記者,從事過新聞報道。因此,他們的文風平白客觀,具有寫實性,故事大多采取細節(jié)描寫和相關解釋,較少進行意象和抽象的比喻,其中最為典型者當屬西奧多·德萊賽。西奧多·德萊賽主要描寫下層民生,證實人在與自然和社會的斗爭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原則和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規(guī)律。這些作家的作品影響了美國新一代的作家,為20世紀美國文學的繁榮做出了杰出貢獻。
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文學巨匠之一,他有著世人少見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到的人生哲學,他以高超凝練的敘事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哲學融入到文學作品《老人與?!?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該作品于1952年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美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一部杰作。美國作家威勒德·索普在《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認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實質(zhì)就是把環(huán)境決定論原則運用到小說中,海明威是遵循自然傳統(tǒng)的作家,作品風格是自然主義的,其證據(jù)幾乎在每一頁中都可以找到。[6]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袑θ伺c自然的關系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人必須依賴自然生存,但又不優(yōu)越于自然。[7]在海明威的多部作品中——《太陽照樣升起》的主人公巴恩斯、《喪鐘為誰而鳴》中的喬丹和《永別了,武器》的主人公亨利,每個人物身上都體現(xiàn)出自然主義傾向、勇氣和奮斗精神。本文依據(jù)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理論解讀《老人與海》,闡述作品的自然主義審美取向和對當今社會世人的積極正面的影響。
小說《老人與?!肥呛C魍鶕?jù)一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的真實經(jīng)歷創(chuàng)作而成。書中描寫了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條真正的大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還有真正的大海。小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畫面。老人獨自在港灣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過世的妻子時??M繞在腦間,年輕時的輝煌已成了古老破敗且傷痕累累的影像。他從前做過的夢已不再重現(xiàn),諸如:風暴,女人,偉跡,大魚,搏斗,角力,老婆。現(xiàn)在,他獨自一人住在海邊的小窩棚里,生活清苦,無依無靠,僅靠出海打魚為生。但不幸的是老人已經(jīng)連續(xù)84天沒有捕到魚了,生活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他的幫手小男孩馬諾林也已被父母從船上帶走,因為人們認為這個倒霉的老漁夫無法打到魚。于是,老人在第85天下定決心,帶著小男孩送給他的魚餌,駕著一葉扁舟,獨自一人到無人去過的深海打魚,因為他相信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老人經(jīng)歷了同鯊魚史詩般可歌可泣的生死搏斗,體現(xiàn)了人類離不開自然和人類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次深海打魚似乎讓老人碰上了好運氣,他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大的馬林魚,大魚在水下使出全身力氣拖著小船夜以繼日地游向深海,老人也使出全身力氣將魚線套在背上,任憑它游向何處。太陽落下又升起,老人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永不退卻的精神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了兩天兩夜,經(jīng)歷了從未有過的磨難——孤獨、饑餓、困乏、傷痛和死亡。最終,老人制服并刺死馬林魚,將它綁在小船左側(cè)啟程返航。不料,馬林魚的血腥味兒召來了一群兇殘饑餓的鯊魚,它們從海中向馬林魚發(fā)起了輪番猛烈的撕咬。馬林魚即是老人的獵物,也是鯊魚的食物,“鯊魚張開大口,撲上來,纏住不放”。[8]老人同大馬林魚、鯊魚搏斗的慘烈情景象征著人類在自然環(huán)境中無法擺脫的悲劇因素。個人在生存逆境中是如此無奈!鯊魚一次次發(fā)起攻擊,老人靠著智慧和身邊僅有的魚叉、魚刀、船槳、舵把、和短棍竭盡全力與鯊魚搏斗。他雖然不斷受傷遭受著無情的打擊,卻始終向往著勝利。堅毅、求生存是老人在與自然斗爭中磨練出來的樸素的性格特質(zhì)。老人同鯊魚之間的較量,體現(xiàn)出人類不畏艱險、不服輸?shù)挠⑿劬?,其本質(zhì)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斗爭。盡管孤獨的老人擊退了很多次鯊魚的攻擊,但終因寡不敵眾,鯊魚吃光了馬林魚,老人敗于鯊魚,性命垂危。當老漁夫的小船抵達岸邊時,人們看到的僅是一副超出船體的巨大的馬林魚骨架。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只有毀滅,沒有失敗。“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9]這就是《老人與?!方沂镜恼芾硭枷?,是海明威式英雄的標志性語言。老人戰(zhàn)勝馬林魚是一個勝利者,而老人敗于鯊魚時又是一個失敗者,他樸素的性格特質(zhì)超出了常人的秉賦、智力和機遇,但卻無法擺脫生存的困惑與宿命的悲劇。海明威借主人公表達了人處在外界壓力和厄運打擊時所應有的生存信念和堅強不屈的英勇氣概。
海明威在《老人與?!分?,運用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以寫實的筆觸描繪了老人捕魚的全過程,這種真實性還表現(xiàn)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就像電影文學劇本的分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敘事手法將老人、小孩、水手、海港、夢境、夢中的獅子、大海、馬林魚、鯊魚、日出日落和白白的馬林魚骨架,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揭示了人與大自然斗爭本質(zhì)的原始性,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寂寞無助和蒼涼悲壯的!小說的結(jié)局同樣是悲壯的。《老人與?!肥乾F(xiàn)實中的一種實錄,素材真實客觀,語言簡潔生動而且精確新穎,以人物的行動和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揭示主題,運用客觀的話語和行為描述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小說生動地體現(xiàn)了人們所仰視的英雄精神,從而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悲劇特質(zhì)。
《老人與海》既有現(xiàn)實主義的概括性和自然主義的執(zhí)意客觀性,更具凝練高超和獨特的敘事藝術(shù)。海明威用人和動物具有靈性的生命形式來象征自然界的力量和智慧,“老人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他們像海水一般藍,顯得喜洋洋而不服輸”。[10]《老人與?!分械淖匀痪拔锍錆M了美麗、可愛和活力,[11]海洋顯得壯闊、仁慈、美麗、平靜而深不可測。大海是實現(xiàn)人類理想之舞臺,它代表著生存和永恒,象征著雖敗猶勝的生命力量。老人在海上寄托著自己的情愫。海是老人的朋友,他眺望著海面,可以看見深色的海水處的七色彩虹,面前伸展著的釣索和那平靜的海面上奇妙的波動。由于海洋季風的作用,海面上聚積了大片的云朵,朝前望去,成群的海鳥在海面上飛行,時近時遠,在天空的襯托下,時而清楚,時而模糊,老人在海上是永遠不會感到孤單的。海是老人心靈的依托,海使老人精神愉悅。海是一切生靈的搖籃,平靜的大海是美麗親切的,好比一位溫柔的母親,孕育著無數(shù)的生命。海的深處使老人釣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魚;海的寬廣使老人了解和體驗著未知水域的奧秘;海的浩大使老人生活在永恒之中。從自然主義的角度來看,大海就是人生的競技場,是老人求生存、實現(xiàn)硬漢行為和堅強精神的場所。自然環(huán)境是人生的大舞臺,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然界中生存競爭的法則:自然界的一切保持著一種無法逃避的相互殺戮的殘酷關系,這是獵人與獵物之間普遍存在的自然結(jié)構(gòu)。因為“海里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12]海中有馬林魚這樣的珍寶,也有鯊魚這樣的強盜。海龜貌似怯懦,卻最愛吃有毒的水母,老人為了生存和求證自我,刺死了大馬林魚,馬林魚長有鋼矛般的長唇,可以把堅韌的鯊魚皮戳穿一個洞。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老人為了生存,刺死馬林魚,捕獲的馬林魚卻被鯊魚吃光,空剩一副白骨,老人敗于鯊魚,性命垂危。小說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是遼闊深遠的大海,老人與鯊魚搏斗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人類的本性,體現(xiàn)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原則。故事自始至終洋溢著老人與自然抗衡的奮斗意志,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是一曲人與自然的贊歌。海明威通過老人把人性中最閃爍的一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疼痛對一條漢子來說,算不上什么,它再兜幾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對自己說。你永遠行的”?!拔姨狭?,不能用棍子打死鯊魚了。但是,只要我有漿和短棍和舵把,就要試試”。[13]老人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是熱愛、尊重和敬畏的。《老人與?!分械纳`完全是一種平等關系。“魚啊,你要殺死我啊。是的,你就該殺死我。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著或更高尚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棒~啊,我跟你奉陪到死。依我看,它也要跟我奉陪到死”?!拔乙蛩C實,什么是一個人能辦得到的,什么是一個人能忍受得住的”?!拔腋嬖V過孩子,我是一個古怪的老頭,我一定要證實這句話”。[14]老人用生命的代價證實了過去曾被證明過無數(shù)次,現(xiàn)在又一次證明了的生命法則。海明威在《談創(chuàng)作》中說:小說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和生活環(huán)境是真實的,源自作者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結(jié)構(gòu)。[15]《老人與?!飞钌罾又髡叩挠白?。他一生經(jīng)歷頗豐,體驗過諸多不幸,當過戰(zhàn)地記者,戰(zhàn)爭在他身體上留下傷痛,死神多次與他擦肩而過,理想破滅帶來的精神痛苦,他需要一種硬漢的勇氣正視現(xiàn)實,直面人生。他豐富的人生體驗在多部作品中給我們呈現(xiàn)出形形色色的硬漢,老漁夫只是他塑造的硬漢之一,具有劃時代意義。他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硬漢精神。《老人與?!返淖匀恢髁x寫作手法是海明威自然主義審美意識的最佳闡釋。
作品在表現(xiàn)英雄精神的同時,交織著許多震撼人心的悲劇特質(zhì),深刻反映了弱肉強食,生存競爭的主題——這也是貫穿于作家其他作品的重要主題。作家認為大自然是無情的,世界是無情的,面對這一切,人類的精神內(nèi)涵就是自信、不畏艱險、永不言敗,軟弱只有挨打,遭致毀滅。這些都毫無疑問地體現(xiàn)了豐富的自然主義元素,給讀者以全新的審美和閱讀體驗。作者將自然主義中的悲觀主義哲學運用到小說之中,產(chǎn)生了人與自然共舞的審美效果。海明威的《老人與?!肥侨祟惒豢筛淖兊谋瘎∶\的寫照,帶有自然主義的審美取向。老人在大海中與自然抗爭,意志堅強,忍耐堅持,不屈不撓,這是一種悲壯的努力,這種努力顯示出老人的尊嚴與氣度,也是人類在自然環(huán)境中共有的尊嚴和氣度,更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老人與?!窐O力表現(xiàn)的悲劇性有其獨特的現(xiàn)代悲劇美學意義,其英雄與環(huán)境的主題既有深邃的悲劇體驗,又有超越悲劇的抗爭精神?!独先伺c海》中老人的話語和行為表達了人應有的生存信念,寄托了作者的硬漢精神,透射出這樣的哲理:人面對生命中的失敗、背運和死亡,應永不停息地積極行動,顯示出生命的偉大和永恒,展示出人的尊嚴與氣概,找回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作者對老人悲壯奮斗的頌揚,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力量。小說結(jié)尾老人依然做著獅子夢,積蓄著力量。孩子馬諾林準備與老人再次出海,這象征著人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代代相傳,綿延悠遠!
自然主義文學流派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重要方面,反映出作家對社會、人類生存和整個世界的認識,必定帶有作家個人的人生體驗和印記。文學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解讀名著,重溫歷史,感受自然,領悟生命,使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力量和美麗。生命在于探索,在于追求,在于創(chuàng)造!面對永恒的時空,人的真正勝利是精神的勝利,而惟有人的精神和信念才是人類文明的力量!
[1]蘇新連 .從決定論到自然主義:美國自然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 [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2]胡楨,徐玉蓮.論自然主義文學的美國嬗變 [J].江西社會科學,2013,(4).
[3]羅伯特·斯皮勒.美國文學的周期[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6).
[4][5][15]張合珍.海明威與自然主義 [J] .外國文學,1988,(4).
[6]威勒德·索普.二十世紀美國文學[M] .濮陽翔、李成秀譯﹒
[7][11]陳玲華 .從生態(tài)批評角度解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J].安徽文學,2013,(4).
[8][9][10][12][13][14]海明威 .老人與海 [M] .吳勞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
2013-12-11
1.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2.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農(nóng)業(yè)大數(shù)據(jù)研究中心,山東 泰安,271000
杜 鳴(1958- ),男,山東東平人,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西方文本研究;曲小梅(1961- ),女,山東龍口人,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H315
A
1008-8091(2014)01-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