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新宇
摘 要: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說“請認真聽,請注意聽”,殊不知“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的痕跡是模糊的、不深刻的.面對“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xiàn)狀,作者以“發(fā)現(xiàn)—歸納—猜想—證明”為主脈絡組織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不斷地讓他們體驗成就感,走出了“教”和“學”的兩難境地.
關鍵詞: 發(fā)現(xiàn) 歸納 猜想 證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我聽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記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說“請認真聽,請注意聽”,殊不知“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的痕跡是模糊的、不深刻的,不久即忘了,于是又強調(diào)“做”,“題山”也就必然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教學過程中本該予以強調(diào)的“思維、探索、體驗”被索之高閣,棄而不用.我在組織學生進行《三角函數(shù)》的學習過程中,面對“老師難教,學生難學”,我以“發(fā)現(xiàn)—歸納—猜想—證明”為主脈絡組織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不斷地讓他們體驗成就感,走出了“教”和“學”的兩難境地,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理念.
一、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讓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問題的引入:1、在一個30°的斜坡上,鋪設水管,并建造如圖中的支架,問(1)鋪設的水管為100米時,支架高度多少米?(2)鋪設水管為200米時,支架高度為多少米?(3)若支架高度為150米時,鋪設水管為多長?(4)支架的高度與鋪設水管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尋求到答案,(1)為支架高為50米;(2)支架高為100米;(3)水管長為300米;(4)支架的高度是水管長度的一半,其依據(jù)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
將30°分別改為45°,60°等情況予以研究,學生不難得出,這些角所對的直角邊與斜邊之比為一定值.
二、通過猜想進一步拓展知識
若這一角度是銳角呢?讓學生充分想象,學生不難得出如圖中:■=■,進而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當∠A固定不變時,∠A所對的直角邊與斜邊之比為一定值.
三、讓學生從證明猜想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已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得出△ABC∽△ADE,從而證明了■=■猜想的正確性,體驗到成就感.此時啟發(fā)學生思考:在圖中還有哪些線段成比例,學生容易得出:■=■,■=■,■=■,總結(jié)出:在直角三角形中,當銳角A固定不變時,■、■、■、■均為定值,為了進一步研究方便,我們分別予以定義為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
四、注重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
“一個銳角的正弦(或余弦)同它的余角的余弦(或正弦)相等的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運用定義求出sin30°=■,sin60°=■,cos30°=■,cos60°=■,再觀察總結(jié):sin30°=cos60°,cos30°=sin60°,提問:30°和60°的角是什么關系?(互余)拓展猜想:一個銳角的正弦(或余弦)同它的余角的余弦(或正弦)什么關系?(相等);運用定義再進行證明,轉(zhuǎn)化為表達式:sinA=cos(90°-A);cosA=Sin(90°-A).
五、激勵學生活學活用,不拘泥于書本
以sinA=cos(90°-A),cosA=sinA(90°-A)為基本知識點的有這樣基本題例:將下列各角的正弦(或余弦)轉(zhuǎn)化為余弦(或正弦),書中的例題的解答是這樣的:
sin20°=sin(90°-70°)=cos70°
cos35°15,=cos(90°-54°45′)=sin54°45′
我讓學生閱讀此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并分組進行討論.這時有幾個小組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解法:
sin20°=cos(90°-20°)=cos20°
cos35°15′=sin(90°-35°15′)=sin54°45′
哪一種解法最優(yōu)呢?贊成書上的解法的同學寥寥無幾,而解法二得到了認同.我進一步提問:解法2優(yōu)在何處?一個學生說:書中的解法是公式的反用,難以理解sin20°=sin(90°-70°) cos35°15′=cos(90°-54°45′),要寫出這兩式子都必須先寫出20°,35°15′的余角,很不方便;而解法二中是公式的正用,是不需要計算20°,35°15′的余角,所以最優(yōu).這學生的發(fā)言博得滿堂彩.
六、 從“笑話”中汲取知識
在講解正切,余切的定義時,我說到■的值叫∠A的正切,■的值叫∠A的……此時一位學生脫口而出:倒切.哄笑過后,我問那個學生:為什么認為是倒切呢?他說:■和■互為倒數(shù),既然■是正切,那么顯然■叫倒切了.這個學生說明他定義“倒切”的理由時,顯而易見地引導其他學生注意到了正切和余切的倒數(shù)關系.
參考文獻:
[1]中學教學(數(shù)學).2011.
[2]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3]郭思樂著.漫話數(shù)學歸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