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園
(沈陽音樂學院 管弦系,遼寧 沈陽 110004)
我國音樂傳統(tǒng)悠久,經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積淀了濃厚的民族音樂,隨著時代發(fā)展,歷史的推移,很多的音樂遺產被保留了下來,小提琴音樂作品就是國家保留下來并且不斷發(fā)展的的音樂遺產。在中國小提琴音樂作品中是蒙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將其生活、音樂等加以實踐并穿插在音樂中保留下來的音樂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寶貴的價值存在,因為作為當代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將其繼承和發(fā)揚,不斷地發(fā)現(xiàn)其美的價值,努力地挖掘其存在的美學內涵,準確地把握中國小提琴作品中所蘊含著的獨特的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進一步研究中國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風格,從中西文化上進行小提琴作品演奏的風格比較和理解。
小提琴作為西方文化代表之一的樂器走入了中國,在中國,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不斷地和我國的文化和語言等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小提琴演奏風格。
自古以來,我國很多地區(qū)就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發(fā)展,小提琴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也是非常壯觀的一種存在,從20世紀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海外留學生學習小提琴音樂,根據(jù)人們的居住條件、生活環(huán)境、民族風情、風俗音樂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民族音樂,這些都成為小提琴音樂作品的重要素材來源,也促使我國小提琴音樂作品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千變萬化、魅力無限的民族音樂和多姿多彩的風格。我國小提琴音樂出現(xiàn)以后,就開始感受著民族化思想的影響,從第一首小提琴獨奏曲《行路難》開始,小提琴的演奏風格就具有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征。之后就不斷地進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質的小提琴演奏音樂,這是中外音樂家共同的藝術選擇,也以此為開始不斷地探究我國小提琴音樂作品的精華之所在。
1980年以后,我國對外開放逐漸滲透到文化發(fā)展方面,很多的作曲家開始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不斷地結合西方音樂的作曲技法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理念又獨具風格的小提琴音樂演奏風格。比如譚盾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戲韻》、瞿小松的《山之女》等都是具有國外的作曲技法和中國民族元素相結合形成的獨具風格的小提琴演奏音樂作品。在小提琴的演奏中,馬思聰?shù)戎囊魳芳叶甲龀隽朔浅6嗟某晒μ接?,他們不斷地探究中國文化特質,同時將小提琴的民族風格演奏不斷地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些外國小提琴演奏家也不斷地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特質的小提琴演奏風格的音樂作品,這也說明中國的小提琴音樂演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和地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革,音樂分為兩類。第一是隨著社會階級的出現(xiàn),一部分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音樂,比如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等;另一類音樂則在勞苦大眾中形成,就變成了我們今天傳誦的小提琴民間音樂。
小提琴音樂開始正式地進入發(fā)展階段,與人民大眾的生活、生產和習慣等開始緊密地結合了起來。貧苦的人民大眾在社會中生活,遭遇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在天災和人禍并存的時代生活,與此同時,音樂開始記錄人們的真實生活和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本質。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一直遭受著壓迫和剝削,幾千年來人們的生活都沒有發(fā)生大地變化,因此其音樂都一直保留下來,隨著人們的生活中,各種藝術的不斷出現(xiàn),相繼地一些民間自有的音樂便被人們開始談論,直至被記錄到音樂中。到后來,提琴音樂漸漸地被歸類為三大類,民間物質音樂,民間精神音樂以及民間體制音樂。小提琴音樂反映的是民間勞苦大眾的音樂,因此在流傳的音樂和很多音樂小提琴音樂中都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的強烈憎恨。這也是小提琴音樂的演奏風格的不同變化之處。
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一直認為人和天地自然都是氣構成的,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也正因為如此,中國音樂一直堅持中立,不像西方音樂一直存在的競爭意識,總要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爭中發(fā)展,中國一直追求和諧、共性,基本上也不會出現(xiàn)對立面和沖突矛盾,在描繪自然等的過程中,都是多段型結構在速度、色彩和力度的變化上體現(xiàn)出漸變的過程和圓滑過渡,這也是體現(xiàn)我國文化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和諧安寧的人文主義認識。
中國文化一直以來都比較追求意境兩字,意境的發(fā)展在中國的文化中是很重要的內容,中國的審美方式中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音樂文化的意境、神等虛的方面。比如中國在描繪事物的過程中,一般都是重視神似而不重視形似,講究的是美的內涵,中國的山水畫中也經常出現(xiàn)很多的著名作品都是采用虛實法、空白法等風格特質來完成作品,中國音樂講究的是氣韻生動、虛實相生。
西方文化和西方音樂在完成的過程中,卻非常注重結構的嚴謹和創(chuàng)作原則,通過音樂旋律、和聲、結構等變化來進行音樂的發(fā)展運動,西方人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演奏過程中,都注重效率,直奔主題,最重要的就是樂思往往就是在音樂的開端,這一點同中國音樂風格大不相同,因為中國音樂的重要的部分通常置于樂曲的末端。這也就是中國音樂同西方音樂的不同之處,更具有了創(chuàng)作的自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講究情字,特別注重感性思維,體現(xiàn)為一種橫向的思維模式,但是西方人在音樂的思維創(chuàng)作和表達過程中,更重視個性,注重科學,注重理性的探索,是一種豎向的思維方式。中國音樂更注重旋律,但是輕和聲,這和西方音樂的旋律構成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中國小提琴音樂演奏中體現(xiàn)的愛國情懷。這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小提琴獨奏曲《行路難》。該曲通過不同的演奏特質凸現(xiàn)了人們對國家社會榮辱等方面的描寫。都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象和人們所處的生活狀態(tài)的深刻描述。在中國小提琴音樂傳承中,里面有很多的都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都是我國中國小提琴音樂中體現(xiàn)民眾過國家的關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中國小提琴音樂看上去淺顯無異,但實際上它保留著我國中國最美的音樂以及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情懷,與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愛國主義精神緊緊相連,也象征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對事物崇拜精神,都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的向往和對神圣的崇拜,它們是美麗的象征,它們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深刻表露著中國兒女一顆善良火熱的心。
中國小提琴音樂演奏中表現(xiàn)天人合一的音樂美。中國古代有伯牙子期的故事,那是一種非常默契和諧的知己,那么對于音樂來說,有些音樂,有些作家,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仿佛在音樂中就能看到一副美麗的自然畫卷,比如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你置身其中,草原上有奔騰的牛羊,而你騎著駿馬在草原馳騁;你站在大海邊上,夕陽西下,太陽站在地平線上,落日的余暉映照著海平面,晚霞在天邊嬉鬧;茫茫的大雪遮蓋了整個世界,只有湖面上仍然有未結冰的地方,潺潺流水發(fā)出細細碎碎的聲音,不時有鳥兒飛過,更增添了幾分寒冷的氣息……這樣的畫面在音樂表達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夠看到,這也是中國小提琴音樂演奏中的天人合一的音樂美表現(xiàn)。
關于演奏過程中小提琴音樂作品常見的技術問題如下:
首先是指法。指法是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指排列形式以及手指之間互相交替變更的重要標志,是影響小提琴音準的重要因素,中國是五聲音階,比西方音樂少了兩個音階,也就是F和B。其次是滑音。
滑音是中國民族拉弦樂器中最常見的演奏技法之一,通過滑音的演奏,目的就是形成一定的音腔音勢,以此來增強小提琴演奏的表達效果的一種方法。再次是裝飾音。裝飾音就是在表達過程中,作曲家的一種即興發(fā)揮的表現(xiàn),通過裝飾音的臨床表達發(fā)揮,從而為整個樂曲更增加活力和韻味。比如《梁?!?、《夏夜》等樂曲中,裝飾音的不同位置,不同的速度就表達出不同的韻味。
結語
中國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過程中,有著深刻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質。從中西文化的差異中談論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質,有著重要意義,要更好地將小提琴作品加以演奏表達,仍然需要全面共同的努力,演奏風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加強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研究,進一步在中故宮小提琴作品演奏過程中把握民族特征,是發(fā)展中國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最最要表現(xiàn),更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 曹 萌】
[1]沈.從中西文化的差異論中國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風格[J].藝術百家,2010(6):182-185.
[2]張慧敏.中國小提琴藝術民族化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2):150-155.
[3]王博.淺談小提琴作品新時期的演奏風格[J].華章,2012(18):95.
[4]龐振國.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西洋器樂的又一次完美結合——當代作曲家張難之小提琴作品《哈尼情歌》探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11(5):116-117.
[5]陳小莉.中國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方法和特點[J].福建藝術,2009(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