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麗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作文是語文學科中表情達意的交際工具,也是語文學科及其他學科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心智開啟,創(chuàng)作意識萌動,才能產(chǎn)生出最有情趣的、最有新意的閃著智慧光芒的獨特感受,寫出優(yōu)秀篇章。
關(guān)鍵詞:寫作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讀寫結(jié)合
寫作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那么,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第一、讓學生深入生活,克服懼怕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動筆欲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钪械淖魑氖菬o處不在的。要從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選擇真實的材料,打開思路,不要總是寫撿錢包、上車讓座、幫老大爺背包袱之類的陳舊話題;奇思妙想是作文,煩惱憂愁是作文,爸爸媽媽是作文,游山玩水是作文……當我們認清了作文,捅破了那個讓我們感覺高高在上的、很神秘的窗戶紙時,作文就不再可怕了,作文太難,思想壓力大,未寫先怵的情緒就會相應減輕了。
深入生活,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寫作就是把我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通過一定的方法記錄下來。學生大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你讓我寫寫不出來,可是你讓我說,我能說”。在課余的時候,同學們都喜歡湊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什么新聞、童話故事、動畫片等等,可一到寫作文就“啞口無言”了。這就要求學生變“我要說”為“我要寫”,用筆來暢所欲言。
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全方位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力,才能使學生寫出的東西富有真情實感,內(nèi)容不空洞。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第五冊《小攝影師》這一課后,有這樣一個問題,“小男孩會再來嗎?為什么?”每個學生都能簡單的答出,在得到學生的答案后,老師不用做任何的評價,可以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小男孩”和“高爾基”,將課文內(nèi)容表演一遍。這樣,同學們對兩人的表演就會饒有興趣,老師可以在當旁白的同時,相機插入引問。如高爾基收到紙團時,老師問:“小男孩再來時還扔紙團嗎?”在小男孩很有禮貌地向高爾基問好時,老師問:“再來時,小男孩見到高爾基時會說些什么?怎么說?”……兩位同學表演完以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思考所插入的問題,然后再逐步回答問題。這樣通過表演和引導,第二次小男孩去高爾基家的情景仿佛就在學生的眼前,再讓他們動筆寫,就不再是簡單的幾句話,而會把小男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了。這樣就使學生由“被動”的說發(fā)展到“主動”的寫,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完成了作文訓練。
第三、讀寫相結(jié)合,讓學生融入閱讀。
如果讓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剝奪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和條件,再加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機械講解和灌輸,學生就會疏遠排斥閱讀,結(jié)果定會造成“讀寫分離”;如果學生不能從閱讀中獲得快樂,也就不能去體驗“作文”的快樂。只有讓閱讀融入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世界,他們才會產(chǎn)生表達的需要和激情。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把閱讀課上得生動有趣;其次,教師自己也要喜歡并堅持閱讀,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另外,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讀書,從書中吸取營養(yǎng)。精讀與泛讀相結(jié)合,深度與廣度相結(jié)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讓孩子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孔子曾警示我們“學而不思則罔”。因此,只有在經(jīng)歷了、閱讀了之后深入思考,才會不斷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涌。
第四、讓學生把作文“用”起來,在“用”中興趣盎然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除了極個別學生的作文能被當眾閱讀或刊登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都是寫了讓教師或幾個優(yōu)秀的學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個封閉的沒被“用”起來的東西。而當前的作文教學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來也很難面向全體,這樣怎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呢?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讓學生都有機會把作文“用”起來,這就必須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上努力。
第五、期望要適度
成功的動機能激發(fā)人們的奮斗精神,成功是興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文盡可能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獲取成功的體驗,用滿意的效果去強化他們的寫作興趣,充分挖掘、捕捉每一個學生的成功點、閃光點。
作文教學要因材施教,首先分年齡階段進行。《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小學生習作目標有如下表述,“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1—2年級)”;“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述,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3—4年級)”;“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5—6年級)”。
其次,分層次施行“彈性作業(yè)”,對后進生降低要求——要求不離題,語句通順,無錯別字,標點正確就行了,意在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對優(yōu)生“壓擔子”,加大寫作的量,不僅篇幅長,而且要有新意,有中心,有條理;對中等生則要求踏踏實實地寫,爭取一篇比一篇好。這樣,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切近自己的目標。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洮縣第二實驗小學,甘肅 定西 730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