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琴
摘 要:小學語文設置閱讀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綜合的欣賞能力,然而受到當今激烈的競爭和升學的壓力,對于閱讀課的重視程度逐漸下降,教師一再通過直接講解閱讀內(nèi)容的形式來簡化閱讀,總結(jié)精髓,且閱讀課的組織形式也成為當今社會爭論的焦點,可見現(xiàn)階段所進行的閱讀教育仍然存在諸多缺陷,根據(jù)當今小學閱讀課的設置形式和閱讀內(nèi)容來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啟蒙和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日后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語文閱讀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是上述能力形成的基礎,但是細看當今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無論是教師的引導方式還是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都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只有不斷突破這些問題,轉(zhuǎn)變授課方式,學生的閱讀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一、小學語文閱讀亟待解決的問題
1.忽視了閱讀的內(nèi)涵,注重單句、詞的理解
語文的閱讀具有整體性,注重從整體的思想和寫作風格影響學生,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當今的語文教學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在成績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或者某一文學作品時,教師往往注重總結(jié)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單個句子和個別詞語上做深入的研究,過于強調(diào)作者在某一句話上所總結(jié)出來的思想感情,這種閱讀方式打破了語文閱讀的完整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速度,但是在學生的閱讀效果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不具有影響意義,使學生無法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降低了閱讀效率。
2.課程模式傳統(tǒng),以學生為主成為形式
小學語文的教學在近年來有了較多的創(chuàng)新,但是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徹底,在很多的學校語文的閱讀課成為形式,忽視了閱讀的意義,簡單將語文的閱讀當成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學生進行單純的獨立閱讀,但是閱讀效果如何,知識是否進行了分享都無從知曉,教師主導的閱讀課堂只給了學生較少的鍛煉能力的機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重思維的拓展,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較差,在很多方面沒有摸索到閱讀課的教學真諦。
3.注重單純閱讀,缺乏寫作訓練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沒有作正確的引導,只注重學生的單純閱讀,但是對于寫作的訓練較少,對于讀書筆記的要求也較低,學生在閱讀過后如果不進行筆記的整理,閱讀內(nèi)容很快就會忘記,在腦海中的印象就不深,而對于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好詞好句,憑單純的腦力記憶也很不現(xiàn)實,只有整理下來成為自己的內(nèi)容,并加以訓練,使得所學知識可以得到良好運用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1.改變課堂形式,注重自主學習
當今新課改的一大要求和目標就是授課時以學生為主,給學生更多的課堂鍛煉機會,所以在閱讀的課程設置上,要更多的注重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交流,分享閱讀成果,還可以組織一些專題朗誦比賽,比如像是詩歌類的、散文類的,在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其真摯情感,這樣的自主討論和分享的方式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使得課堂打破了原本沉悶的模式,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效率也自然會提高。
2.重視讀與寫的有效結(jié)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想寫出出彩的文章,一定的文化積累是必需的,但是只是將文章存在自己的腦海中而不在實踐中加以訓練,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故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并在閱讀的同時加以寫作的訓練,例如,在日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一個專題進行寫作,如對于某一類事物的細節(jié)描寫,這些描寫在當今的小學作文中應用也較廣泛,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章,可以模仿作者的寫法,同時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這樣模仿練習的內(nèi)容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在考試或者日常的寫作中也會達到“下筆如有神”的效果了。
3.在閱讀中學習,綜合運用各種閱讀工具
小學生正處在好奇心強、學習速度快的年齡段,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在閱讀時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便可在閱讀中學到很多的知識,例如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工具去進行學習,可以通過查詞典的方式來攻破文章中不認識的字詞,或者通過電腦等工具來進行知識的科普或者拓展,在這些閱讀工具的使用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為學生的學習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習慣,同時在閱讀中吸收有益知識,豐富自己的閱歷和文化世界,挖掘到閱讀的真諦。
小學語文閱讀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它對于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識的積累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合理把握,作出正確的引導,讓當今的小學閱讀發(fā)揮其真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情況分析報告[J].上海教育,2007(18).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01).
[3]王洪偉.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礎教育,2006(12).
[4]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05).
[5]程紅,張?zhí)鞂?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05).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靖縣金山中心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