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襄沔大族與三國政權(quán)

2014-04-16 20:46:57夏日新
荊楚學(xué)刊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劉表蜀漢太守

夏日新

(湖北省社會科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7)

一、襄沔大族與蜀漢政權(quán)

東漢末年,朝政衰亂,太常劉焉為避世難,陰圖出守州郡,于是勸漢靈帝選清名重臣為地方牧伯,鎮(zhèn)安宇內(nèi)。劉焉本想遠避交州,侍中廣漢(今屬四川)人董扶與劉焉交好,對劉焉說益州有天子氣,正好益州刺史郤儉以賦斂繁擾,流言遠聞,于是朝廷以劉焉為監(jiān)軍使者,領(lǐng)益州牧,替代卻儉。劉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西北)人,魯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84—86年)徙封竟陵,子孫遂居其地。劉焉少出仕州郡,舉賢良方正,辟司徒府,后歷任洛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劉焉上任時正好南陽、三輔有數(shù)萬人家避難在蜀,劉焉引為黨羽,時號“東州士”(1)。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卒,子劉璋繼位。劉璋性懦弱少斷,漢中張魯勢力強盛,對益州構(gòu)成威脅,劉璋遣人借荊州劉備為援。

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占領(lǐng)了荊州北部的南陽、襄陽一帶,劉備占領(lǐng)了荊州南部南郡及江南四郡。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受劉璋邀請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占成都,占領(lǐng)了益州,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quán)。劉備自建安六年(201年)來到荊州,先后在荊州經(jīng)營十余年,他入蜀所率領(lǐng)的部隊,也主要是在荊州形成的,因而,蜀漢政權(quán)與荊襄地區(qū)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蜀漢政權(quán)大致由以下幾部分人組成:

一是隨從劉備轉(zhuǎn)戰(zhàn)南北各地并最后來到荊州的人士。劉備由涿郡起兵,歷為平原相、豫州刺史、左將軍,先后依附中郎將公孫瓚、徐州刺史陶謙、曹操、袁紹等,建安六年(201年)來到荊州,跟從劉備的這些人后來在蜀漢政權(quán)中也大都擔(dān)任高位。據(jù)《三國志·蜀書》所載,隨同劉備來到荊州的有:

關(guān)羽,字云長,河?xùn)|解縣人,亡命奔涿。與劉備共起兵,歷為別部司馬、下邳太守、偏將軍,隨劉備至荊州。赤壁之戰(zhàn)后任襄陽太守。劉備入蜀后董督荊州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銊。劉備稱帝前在荊州敗死[1]939-942。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隨劉備起兵,歷為別部司馬、中郎將,隨劉備至荊州。赤壁之戰(zhàn)后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劉備取蜀,又授巴西太守。劉備稱漢中王,拜右將軍,假節(jié)。劉備稱帝,遷車騎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1]943-944。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先為公孫瓚部將,后歸劉備,隨至荊州。赤壁之戰(zhàn)后為牙門將軍。建安十九年(214年)隨諸葛亮入蜀增援。在蜀漢政權(quán)中先后任中護軍、鎮(zhèn)東將軍[1]948-951。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本為徐州別駕,奉刺史徐謙之命迎劉備于小沛,并以妺妻劉備。家富于財,以兩千奴客和大量金銀貨幣資助劉備。曹操授其為蠃郡太守,辭職隨劉備周旋。劉備將投靠劉表,先遣麋竺以左將軍從事中郎身份出使于荊州。劉備奪取益州,授其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之上。弟麋芳為南郡太守,以與關(guān)羽不相能,投降東吳,導(dǎo)致關(guān)羽敗亡,麋竺慚恚發(fā)病卒。其子麋威后在蜀漢傳仕至虎賁中郎將,孫麋照為虎騎監(jiān)[1]969-970。

孫乾,字公祐,北海人。劉備為徐州刺史時,辟為從事,后隨從周旋。先后為劉備出使袁紹及劉表,皆不辱使命。隨劉備至荊州,又至益州,甚受器重,自從事中郎遷為秉忠將軍,位次僅次于麋竺[1]970。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少與劉備有舊,隨從周旋。劉備至荊州,授以從事中郎,常銜命出使。劉備奪取益州,授昭德將軍[1]970-971。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劉備為豫州刺史時,辟為從事,以其為宗姓,故受信重,遂一直隨從周旋。劉備奪取益州,授固陵太守。后主時先后任衛(wèi)尉、中軍師、后將軍、車騎將軍[1]1001-1002。

陳到,字叔至,汝南人。自劉備為豫州刺史時隨從周旋,歷至荊州、益州,以忠勇著稱。名位亞于趙云,后主時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1]1084。

這些人雖是劉備的老部下,但自建安六年隨劉備來至荊州,或建安十六年隨劉備入蜀,或建安十九年隨諸葛亮入蜀,在荊襄地區(qū)先后生活十余年,劉備集團主要也是在荊襄地區(qū)發(fā)展壯大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蜀漢政權(quán)中荊襄集團的骨干,他們在蜀漢政權(quán)中的興衰榮辱也與荊襄集團息息相關(guān)。

二是在荊州十年經(jīng)營期間發(fā)展的新人。建安六年(201年),劉備來到荊州投靠劉表時,是一個在軍閥混戰(zhàn)中失意的軍閥,他后來之所以能在益州建立政權(quán),與他在荊襄地區(qū)十年間的經(jīng)營發(fā)展分不開。荊州十年,是劉備集團發(fā)展的關(guān)鍵十年,為他后來建立蜀漢政權(quán)準備了人才和物資基礎(chǔ)。在這期間,集聚到劉備集團的也有兩類人,一是全國各地避難來到荊州的流移人士,更多的則是荊襄地區(qū)的青年才俊。

全國各地來至荊州的流移人士則以諸葛亮為代表。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漢末與叔父諸葛玄避難至襄陽,依荊州牧劉表。在荊州上學(xué)讀書,后隱居隆中,躬耕隴畝,被時人稱之為“臥龍”。劉備聞其名,三顧茅廬,咨詢天下大計,遂有諸葛亮“隆中對”,規(guī)劃三分天下藍圖。赤壁之戰(zhàn)后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諸葛亮與關(guān)羽鎮(zhèn)荊州。建安十九年,諸葛亮又率張飛、趙云增援劉備,協(xié)助奪取益州。劉備即位,為丞相,劉備卒,受遺詔輔政,長期執(zhí)掌蜀漢朝政。后其子諸葛瞻也歷為侍中、尚書仆射,執(zhí)掌朝政。魏攻蜀,臨陣戰(zhàn)死[1]911-937。

劉封,本姓寇,為長沙劉氏之甥。劉備在荊州時,以無子,收為養(yǎng)子。劉備奪取益州后,授副軍中郎將。劉備稱漢中王,遷副軍將軍[1]991-994。

伊籍,字機伯,山陽人。少依同鄉(xiāng)荊州牧劉表。劉備至荊州,伊籍常往來自托。劉表卒,遂隨劉備轉(zhuǎn)戰(zhàn)各地,從入益州,授左將軍從事中郎,為劉備出使東吳。后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等共同制訂蜀漢法律《蜀科》[1]971。

當然,蜀漢政權(quán)中最多的還是出身于荊襄地區(qū)的大族子弟,這些人一般是兩種情況下進入蜀漢政權(quán),一是隨劉備集團一起入蜀,另一是在漢末已經(jīng)入蜀,而后被吸收進蜀漢政權(quán)。

隨劉備入川的荊襄大族子弟如:

龐統(tǒng),字士元,襄陽人。出身于襄陽大族,其伯父龐德公為荊襄名士。龐統(tǒng)少有名譽,被譽為“南州士之冠冕”,與諸葛亮齊名,號稱“鳳雛”。初為周瑜南郡功曹,后歸劉備,為荊州治中從事,遷軍師中郎將。劉備入蜀,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tǒng)隨征陣亡,追賜關(guān)內(nèi)侯。子龐宏后在蜀漢仕至涪陵太守,弟龐林為荊州從事,隨從劉備征吳兵敗降魏[1]953-956。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劉表任荊州牧?xí)r為中郎將,守長沙攸縣。曹操取荊州,遷為裨將軍,仍就原職。赤壁戰(zhàn)后歸劉備,隨從入蜀。常沖鋒陷陣,勇冠三軍,于漢中擊敗魏將夏侯淵。劉備稱漢中王,授以后將軍,與關(guān)羽、張飛、馬超同列,賜爵關(guān)內(nèi)侯[1]948。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劉備為荊州刺史時辟為從事,劉備入蜀后,留守荊州,辟為左將軍掾。蜀漢政權(quán)建立,授為侍中,夷陵之戰(zhàn)時遇害。劉備特拜其子馬秉為騎都尉。弟馬謖以荊州從事隨劉備入蜀,歷成都令、越嶲太守,深受諸葛亮器重,引為參軍,北伐祁山時率軍為先鋒,以軍敗被殺[1]982-984。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劉備為荊州牧?xí)r,辟為從事。隨劉備入蜀。歷為尚書、尚書令、衛(wèi)尉。曾受出使東吳,中分天下,以功封城陽亭侯[1]984-985。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以部屬隨劉備入蜀,數(shù)有戰(zhàn)功,遷牙門將軍。劉備稱漢中王,超拔魏延為漢中太守、鎮(zhèn)遠將軍。蜀漢政權(quán)建立,授鎮(zhèn)北將軍、領(lǐng)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蜀漢北伐,常以其為前鋒。諸葛亮卒后,以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quán)被殺[1]1002-1004。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本為曹操荊州刺史傅群主簿,后背群歸襄陽太守關(guān)羽。初為郡功曹,奉使詣蜀,為劉備賞識,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劉備稱漢中王,授尚書。后主時為諸葛亮丞相府長史,以才干為諸葛亮賞識。諸葛亮卒后,以未能輔政不滿,被流放自殺[1]1004-1005。

楊顒,字子昭,楊儀宗人。入蜀為巴郡太守,丞相諸葛亮主簿,后為丞相府東曹屬,執(zhí)掌選舉,甚受諸葛亮信重[1]1083。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其兄霍篤漢末于鄉(xiāng)里起兵,率數(shù)百人歸劉表,霍篤卒,劉表以峻繼領(lǐng)兵。劉表卒,霍峻率眾歸劉備,劉備授其為中郎將。隨同入蜀,以戰(zhàn)功遷梓潼太守、裨將軍。子霍弋,歷為太子中庶子、護軍、建寧太守,進號安南將軍。蜀滅,率眾入魏[1]1007。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少入荊州州學(xué)學(xué)習(xí),與龐統(tǒng)、徐庶等相親善。劉表時為臨沮長,表卒歸劉備。在蜀漢政權(quán)中歷任巴西太守、丞相長史、光祿勛、左將軍等。子向條后主時為御史中丞,兄子向?qū)櫄v為牙門將、中部督,典宿衛(wèi)兵,遷中領(lǐng)軍,寵弟向充,歷射聲校尉、尚書[1]1010。

宗預(yù),字德艷,南陽安眾人。建安十九年,隨張飛入蜀。后主時,為諸葛亮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后歷侍中、尚書、屯騎校尉、鎮(zhèn)軍大將軍,屢受命出使東吳,甚受孫權(quán)器重[1]1075-1076。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初為關(guān)羽主簿,關(guān)羽兵敗,屬吳。乘間投歸劉備,授宜都太守。后為丞相參軍,歷遷至右車騎將軍[1]1077。

鄧方,字孔山,南郡人。以荊州從事隨劉備入蜀,歷朱提太守、安遠將軍[1]1081。

輔匡,字元弼,襄陽人。隨劉備入蜀,歷巴郡太守、鎮(zhèn)南將軍、右將軍,封中鄉(xiāng)侯[1]1084。

劉邕,字南和,義陽人。隨劉備入蜀,歷江陽太守、監(jiān)軍后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子劉武,官至尚書[1]1084-1085。

張存,字處仁,南陽人。以荊州從事隨劉備入蜀,善計謀,為廣漢太守[1]1085。

習(xí)禎,字文祥,襄陽人。隨劉備入蜀,歷洛縣、郫縣令、廣漢太守,子習(xí)忠,官至尚書郎,忠子隆,為步兵校尉[1]1085。

馮習(xí),字休元,南郡人。隨劉備入蜀。夷陵之戰(zhàn)時,為領(lǐng)軍,統(tǒng)諸軍,于猇亭敗亡[1]1088。

張南,字文進,也自荊州隨劉備入蜀,領(lǐng)兵從劉備征吳,于猇亭戰(zhàn)死[1]1088。

傅肜,義陽人。隨劉備東征吳,于猇亭戰(zhàn)死。子傅僉后為關(guān)中都督,也戰(zhàn)死[1]1088-1089。

胡濟,字偉度,義陽人。為諸葛亮主簿,亮卒后,歷為中典軍、中監(jiān)軍、前將軍,假節(jié),督漢中,官至右驃騎將軍、領(lǐng)兗州刺史,其弟胡博,歷任長水校尉、尚書[1]980。

郭攸之,南陽人,后主時任侍中。以器業(yè)知名于時,諸葛亮北伐,委以宮中之事[1]986。

董恢,字休緒,襄陽人。入蜀后以宣信中郎副費祎出使東吳稱旨,諸葛亮辟為府屬,遷巴郡太守[1]986。

董厥,字龔襲,義陽人。初為諸葛亮丞相府令史,受諸葛亮信重,遷為主簿。亮卒后,歷尚書仆射、尚書令,遷輔國大將軍,平尚書臺事[1]933。

樊建,義陽人。曾以校尉出使東吳,后為侍中、守尚書令,代董厥輔政,不與宦官黃皓和好往來[1]933。

在劉備入川之前,一些荊襄人士已因各種機緣來到蜀地。劉焉、劉璋父子就是出生于江夏,在劉氏父子當政期間,荊襄人士也是益州政權(quán)一支重要的力量,這些人中后來也有許多被吸收到蜀漢政權(quán)中。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漢末,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授以牛鞞長、江原長、成都令、益州太守,劉備入蜀,征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1]979-980。

董允,字休昭,董和之子。劉備稱帝,選為太子舍人,遷太子洗馬。后主繼位,遷黃門侍郎。甚受諸葛亮信重,北伐期間,以董允掌宮省之事。遷為侍中,領(lǐng)虎賁中郎將,統(tǒng)宿衛(wèi)親兵。后遷輔國將軍,以侍中守尚書令。蜀漢以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為四相,一號四英[1]985-987。

呂乂,字季陽,南陽人。隨父送故將劉焉入蜀,滯留不歸。劉備入蜀,為鹽府校尉屬典曹都尉,遷新都、緜竹令,遷巴西太守,歷漢中、蜀郡太守,代董允為尚書令,為政簡而不煩,號為清能。子呂辰后也為成都令,辰弟雅為謁者[1]988。

杜祺,南陽人。劉備初定益州,授鹽府典曹都尉,后歷郡守、監(jiān)軍、大將軍司馬[1]988。

劉干,南鄉(xiāng)人。劉備初定益州,與呂乂同授鹽府典曹都尉,后官至巴西太守[1]988。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少為郡職吏,以才干稱。荊州牧劉表使歷諸郡縣。曹操南征,時李嚴正為秭歸令,遂西歸詣蜀,劉璋以為成都令。又以才干為劉璋信用。建安十八年(213年)署為護軍,與劉備相拒于緜竹。率眾降,劉備授以裨將軍。歷遷犍為太守、輔漢將軍,章武二年(222年),征詣永安宮,拜尚書令,次年劉備病篤,與諸葛亮同受遺詔輔政,遷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后因事廢為民,流徙梓潼郡。其子李豐官至朱提太守[1]998-1001。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劉備入蜀后歷任什邡、廣都令,遷司鹽校尉、蜀郡太守。后主時為屯騎校尉、領(lǐng)丞相長史,其子王山也官至江陽太守[1]1009-1010。

許慈,字仕篤,南陽人。建安中,與許靖等自交州入蜀。劉備定蜀后,以學(xué)士典掌文獻,后主時遷大長秋,子許勛也復(fù)為博士[1]1022-1023。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父來艷,漢靈帝時為司空。漢末大亂,隨姊奔荊州。姊夫黃琬與益州牧劉璋有親,故來敏又隨姊入蜀,為劉璋賓客。來敏善《左氏春秋》,精于文字訓(xùn)詁。劉備取益州,以來敏為典學(xué)校尉,又以為太子家令。后主時歷虎賁中郎將、輔軍將軍。以荊楚名族,東宮舊臣,屢受優(yōu)待,官至大長秋、光祿大夫。子來忠后為大將軍姜維參軍[1]1025-1026。

費祎,字文偉,江夏黽人。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為益州牧劉璋之母,故劉璋遣使迎伯仁,費祎隨之游學(xué)入蜀。劉備定蜀,費祎遂留蜀。劉備立太子,選為太子舍人,遷太子庶子。后主繼位,為黃門侍郎。受命以昭信校尉出使東吳,甚受孫權(quán)器重,還遷侍中。諸葛亮又辟為參軍。以奉使稱職,屢屢受命出使。亮卒后遷后軍師,又代蔣琬為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領(lǐng)益州刺史,蔣琬卒后執(zhí)掌蜀漢朝政。子承為黃門侍郎,承弟恭為尚書郎,尚公主,長女配太子璿為妃[1]1060-1062。

費觀,字賓伯,江夏黽人。劉璋母,為觀之族姑,劉璋又以女妻觀。建安十八年,為李嚴參軍,隨李嚴降于劉備。劉備定益州,以其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1]1081-1082。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末入蜀,不受劉焉父子重用,往依巴西太守龐羲,為郫邸閣督。劉備定蜀,奇其人,超授郫令,遷廣漢太守,入為尚書。劉備卒,受命出使東吳,重新建立二國同盟。后歷為中監(jiān)軍、前軍師、前將軍,領(lǐng)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官至車騎將軍,子鄧良為尚書左選郎[1]1071-1073。

如上所述,蜀漢政權(quán)中不論是劉備集團的舊人,還是在荊州結(jié)集的新人,以及早期入蜀而后被吸收進蜀漢政權(quán)的人,都與漢水流域荊襄地區(qū)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在某種意義上說,蜀漢政權(quán)是由荊襄集團建立的寄寓政權(quán),也不過份(2)。

二、襄沔大族與曹魏政權(quán)

東漢末年,在外戚和宦官爭斗之后,軍閥董卓又控制了朝政,各地或以“勤王”為名起兵,或劃地自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已經(jīng)是有名無實了,朝廷派北軍中侯劉表出任荊州刺史。當時荊州北方為軍閥袁術(shù)所占領(lǐng),南方則由各地的“宗賊”(3)結(jié)宗自保。荊州刺史的治地在武陵漢壽,漢靈帝時王睿時移到江陵。劉表走到宜城道路就阻塞不通了,只得單槍匹馬來到宜城,依靠當?shù)卮笞遑崃?、蒯越、蔡瑁、龐季等鏟除“宗賊”首領(lǐng),收編余部,移治襄陽。至建安三年,劉表遂在荊州建立了“南接五嶺,北據(jù)漢川,地方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2]的新政權(quán)。

在《后漢書·劉表傳》和《三國志·劉表傳》中,記載劉表任荊州刺史時出生于荊楚地區(qū)的僚屬有蒯良、蒯越、蔡瑁、龐季、黃祖、宋忠、韓嵩、劉先、張允、鄧羲等十余人,通過對這些僚屬的考察,我們不難看出劉表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基礎(chǔ)。

蒯良字子柔,蒯越字異度,是劉表立足荊州的主要支持者?!度龂尽⒈韨鳌纷⒁抉R彪《戰(zhàn)略》曰:“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shù)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lǐng)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表曰:‘宗賊甚盛,而眾不附,袁術(shù)因之,禍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茍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表顧問越,越曰:‘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quán)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shù)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yǎng)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jù)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shù)等雖至,無能為也?!碓?‘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遂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賊張虎、陳先擁眾據(jù)襄陽,表乃使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江南遂悉平。”[1]211-212從以上記載不難看到,劉表初至荊州依靠的主要有蒯良、蒯越、蔡瑁、龐季四人,其中尤以蒯越的功勞為大。蒯越事又見《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傅子》:“越,蒯通之后也,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聞其名,辟為東曹掾。越勸進誅諸閹官,進猶豫不決。越知進必敗,求出為汝陽令,佐劉表平定境內(nèi),表得以強大。詔書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荊州平,太祖與荀彧書曰:‘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建安十九年卒。”[1]215劉表曾為大將軍何進掾,是二人原為同僚,這或是劉表初到荊州即延攬蒯越的原因之一。蒯越一直是荊州政權(quán)的核心成員之一,史稱其為“表大將”,則在擔(dān)任章陵太守之外,還執(zhí)掌兵權(quán)。蒯越具有明顯的親曹傾向。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時,劉表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主張歸依曹操,蒯越也持此議,劉表乃遣韓嵩使曹。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蒯越又勸劉琮降曹。故深受曹操器重。荊州歸曹后授以光祿勛,封侯。蒯良在荊州政權(quán)中擔(dān)任何職不清楚,據(jù)《世說新語·惑溺篇》注引《晉陽秋》曰:“蒯氏襄陽人,祖良,吏部尚書,父鈞,南陽太守。”荊州政權(quán)不設(shè)吏部尚書,這當是蒯良歸曹后擔(dān)任的官職。吏部尚書是高官,蒯良又是劉表初至荊州時所依靠的主要人員之一,其在荊州政權(quán)必擔(dān)任要職無疑。

蔡瑁是劉表初至荊州依靠的四人之一,他是襄陽大族?!断尻栮扰f記》載:“蔡瑁,字德珪,襄陽人。漢末,諸蔡最盛,蔡諷姊適太尉張溫,長女為黃承彥妻,小女為劉景升后婦,瑁之姊也。瓚,字茂珪,為鄢相;琰,字文珪,為巴郡太守,瑁同堂也?!#瑒⒈頃r為江夏、南郡、竟(章)陵太守,鎮(zhèn)南大將軍軍師;魏武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漢陽亭侯?!保?]所謂“漢末諸蔡最盛”,當指劉表時,蔡氏兄弟分掌諸郡,蔡瑁并以與劉表有姻親,入中擔(dān)任劉表軍師,執(zhí)掌權(quán)柄?!度龂尽は戎鱾鳌纷⒁妒勒Z》曰:“(劉)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保?]876-877劉表是否曾設(shè)“鴻門宴”,自然只是一種傳說,但以蒯越、蔡瑁為辭,不難看出二人在劉表政權(quán)中的地位。尤其在劉表政權(quán)后期,蔡瑁的地位日趨上升,在決定劉表繼承人上起過重要作用。

龐季,史不載其籍貫。劉表初至荊州,他與蒯越一起往襄陽城說服占據(jù)襄陽的“賊”帥張虎、陳先等歸降。龐氏是襄陽大族,著名的如漢末名士龐德公等,龐季當是襄陽龐氏家族的一員。龐季事又見《水經(jīng)注·沔水注》載:“(宜城縣太山)以建安三年崩,聲聞五六十里,雉皆屋雊,縣人惡之,以聞侍中龐季。季云:‘山崩川竭,國土將亡之占也。’十三年,魏武平荊州,沔南凋散。”[4]建安初年,劉表與漢朝廷通使朝貢,漢朝廷往往授使節(jié)以侍中之職,如劉表從事中郎韓嵩就被授以侍中職,疑龐季侍中一職也屬此類。則龐季當為劉表上佐之一。

黃祖,劉表大將,戰(zhàn)功顯赫。初平三年(192年),劉表與袁術(shù)部將孫堅爭奪襄陽失利,賴黃祖馳援,射殺孫堅,反敗為勝[1]1100。后黃祖長期擔(dān)任江夏太守,駐守夏口,防衛(wèi)荊州東大門。其子黃射擔(dān)任過章陵太守。史書未載黃祖籍貫,但劉表來到荊州初期即擁有精兵強將,疑是收編的荊州豪強大族。

韓嵩,荊州義陽人,為荊州名士。《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先賢行狀》曰:“嵩字德高,義陽人。少好學(xué),貧不改操,知世將亂,不應(yīng)三公之命,與同好數(shù)人隱居于酈西山中。黃巾起,嵩避難南方,劉表逼以為別駕,轉(zhuǎn)從事中郎。表郊祀天地,嵩正諫不從,漸見違忤?!保?]215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劉表依違于二者之間,韓嵩與別駕劉先勸表歸曹,表猶豫不決。遣韓嵩詣許昌觀曹虛實。曹為離間劉表與韓嵩關(guān)系,授嵩以侍中、零陵太守。嵩還荊州后盛稱曹操之德,激怒劉表,欲殺之,懼其名望,遂囚于獄。至曹操取荊州,乃授以大鴻臚,待以交友之禮,并使其條品州人優(yōu)劣而用之,相當后世州大中正之職。

劉先,零陵人、為荊州別駕?!度龂尽⒈韨鳌纷⒁读懔晗荣t傳》曰:“先字始宗,博學(xué)強記,尤好黃老言,明習(xí)漢家舊典、為劉表別駕,奉章詣許,見太祖。時賓客并會,太祖問先:‘劉牧如何郊天也?’先對曰:‘劉牧托漢室肺腑,處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群兇塞路,抱玉帛而無所聘頫,修章表而不獲達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誠?!嬖?‘群兇為誰?’先曰:‘舉目皆是?!嬖?‘今孤有熊羆之士,步騎十萬,奉辭伐罪,誰敢不服?’先曰:‘漢道陵遲,群生憔悴,既無忠義之士,翼戴天子,綏寧海內(nèi),使萬邦歸德,而阻兵安忍,曰莫已若,即蚩尤、智伯復(fù)見于今也?!婧偃?。拜先武陵太守。荊州平,先始為漢尚書,后為魏國尚書令?!保?]216建安五年,劉先曾與韓嵩一起勸劉表歸附曹操,故荊州歸曹后受重用。

鄧羲(4),章陵人,為劉表治中。建安初年,劉表一面向許昌遣使納貢,一面與袁紹結(jié)盟,游離于二者之間。鄧羲勸表絕袁固曹,表不聽,羲乃稱疾辭職[1]211。曹操平荊州后授以侍中。

宋忠,章陵人,荊州著名學(xué)者,《后漢書集解·劉表傳》注引《經(jīng)典序錄》云:“宋衷字仲子,南陽章陵人,荊州五等從事,衷與忠通。”“五等從事”,王粲《荊州文學(xué)記官志》作“五業(yè)從事”[5],“五業(yè)”即五經(jīng),“五業(yè)從事”主管學(xué)校和著述。宋忠在荊州具體負責(zé)籌辦州學(xué)(當時稱文學(xué)),組織儒生編寫《五經(jīng)章句后定》作為教材。他本人是古文經(jīng)學(xué)大師,著作有《周易注》十卷、《世本》四卷、《法言注》十三卷、《太玄經(jīng)注》九卷(5)。建安十三年,劉琮降曹,遣宋忠告諭劉備。荊州歸曹后,宋忠隨之北遷。在北方曾聚徒教學(xué),著名學(xué)者王肅曾從其問學(xué)。

張允,為劉表后妻蔡氏外甥。蔡氏襄陽人,疑其也為襄陽人。以蔡氏故,深受劉表信重。又與劉表次子劉琮相睦,與其舅蔡瑁一起極力排斥劉表長子劉琦,在擁立劉琮繼承荊州牧斗爭中起過重要作用[1]213。

以上是《劉表傳》中出現(xiàn)的漢末荊州政權(quán)本地僚屬。此外,散見于史籍中還有一些:

文聘,南陽宛人,劉表大將?!度龂尽の钠競鳌份d:“文聘字仲業(yè),南陽宛人也,為劉表大將,使御北方?!嬲髑G州,琮舉州降?!鏉鷿h,聘乃詣太祖,太祖問曰:‘來何遲也?’聘曰:‘先日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荊州雖沒,常愿據(jù)守漢川,保全土境,生不負于孤弱,死無愧于地下,而計不得已,以至于此。實懷悲慚,無顏早見耳。’遂欷歔流涕。太祖為之愴然,曰:‘仲業(yè),卿真忠臣也?!穸Y待之……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保?]539江夏是荊州最重要的門戶,劉表以文聘防守南大門,可見對其的依重。降后賜爵關(guān)內(nèi)侯,當是曹操所授荊州十五降侯之一。

桓階,長沙臨湘人,為劉表從事祭酒。《三國志·桓階傳》載:“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仕郡功曹。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xiāng)里?!瓌⒈肀贋閺氖录谰?,欲妻以妻妹蔡氏。階自陳已結(jié)婚,拒而不受,因辭疾告退。太祖定荊州,聞其為張羨謀也,異之,辟為承相掾主簿,遷趙郡太守?!保?]631-632同上傳注引《魏書》曰:“階祖父超,父勝,皆歷典州郡,勝為尚書,著名南方。”[1]631桓階祖孫三代為州郡大吏,當是地方大族,故劉表曲意拉攏。然桓階為孫堅故吏,不愿與劉表合作,前曾鼓動長沙太守張羨謀叛,后又托疾辭職。

劉望之,南陽安眾人,為劉表從事?!度龂尽M傳》:“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也。……兄望之,有名于世,荊州牧劉表辟為從事。”[1]613

韓暨,南陽堵陽人,為劉表宜城長?!度龂尽ろn暨傳》:“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避袁術(shù)命召,徙居山都之山。荊州牧劉表禮辟,遂遁逃,南居孱陵界,所在見敬愛,而表深恨之。既懼,應(yīng)命,除宜城長。太祖平荊州,辟為丞相士曹屬?!保?]677

從以上對史籍所載漢末荊州政權(quán)僚屬的分析可以看出,劉表政權(quán)主要由以下荊楚二部人組成:一為荊楚的大族豪強,如蒯良、蒯越、蔡瑁、龐季、張允、黃祖、文聘等,他們是荊州政權(quán)的核心,是劉表依靠的主要力量;二是荊楚名士,如韓嵩、宋忠、劉先、鄧羲等,他們是劉表爭取團結(jié)的對象[6]。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驚懼而死,其子劉琮不戰(zhàn)而降?!度龂尽肪砹秳⒈韨鳌份d:“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為光祿勛,(韓)嵩,大鴻臚;(鄧)羲,侍中;(劉)先,尚書令,其余多至大官?!保?]215說明在曹操奪取荊州后,原來的劉表政權(quán)的荊楚大族多進入北方曹魏政權(quán)。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占領(lǐng)荊州,龐統(tǒng)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勸劉備西進取益州?!度龂尽肪砣摺洱嫿y(tǒng)傳》注引《九州春秋》曰:“(龐)統(tǒng)說(劉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quán)借以定大事。’……備遂行。”[1]955龐統(tǒng)所謂荊州“人物殫盡”,當指荊州大族多歸北方曹氏,而這些荊楚大族中,又多是以襄陽為中心的襄沔大族。

荊楚大族雖多歸附曹魏政權(quán),但他們大多并不受信重,相反易受猜忌。如婁圭東漢末年在荊州起兵,與荊州牧劉表相依,后歸曹操,協(xié)助曹操平定荊州、雍州屢立大功,而以腹誹罪為曹操所殺[1]373-374。在建安后期魏諷謀反案中,荊楚大族劉廙弟劉偉、宋忠之子等都卷入其中,不僅子弟被殺,連宋忠都受牽連被殺(6)。

三、襄沔大族與孫吳政權(quán)

曹操南征后,襄沔地區(qū)后來基本一直在曹魏勢力范圍,因而相對于曹魏和蜀漢政權(quán)來說,進入孫吳政權(quán)的襄沔人士較少,在史籍找到的實例有:

習(xí)溫,襄陽人,歷長沙、武昌太守、選曹尚書、廣州刺史,選為荊州大公平,負責(zé)荊州人士選舉。其子習(xí)宇也出仕于吳,為執(zhí)法郎[1]1399[7]513。

李衡,字叔平,襄陽人,家世低微,漢末入?yún)菫槲洳?。以才干被薦為尚書郎,歷遷大將軍府司馬、丹楊太守,加威遠將軍。妻為襄陽大族習(xí)竺之女[1]1156[7]526。

張悌,字巨先,襄陽人。孫休時為屯騎校尉,孫晧時為丞相,封山都侯。晉軍伐吳時,率軍迎戰(zhàn),死于疆場[1]1174[7]524-525。

趙咨,字德度,南陽人。博聞多識,應(yīng)對辯捷。歷都尉、中大夫。孫權(quán)為吳王,遣出使曹魏。以出使稱旨,遷騎都尉。勸孫權(quán)改年號,正服色[1]1123-1124。

孫權(quán)王夫人,南陽人,以選入宮,嘉禾中(232—238年)生孫休。及孫和為太子,被逐出宮,出居公安。孫休即位,追尊敬懷皇后,改葬敬陵[1]1199。

李肅,字偉恭,南陽人。少以才干知名,知人善任,孫權(quán)用為選曹尚書。出為桂陽太守,吏民悅服,朝廷欲征還為卿,會病卒[1]1238。

甘寧,字興霸,祖籍南陽,客居巴郡臨江。漢末往依劉表,歸居南陽,不見進用,轉(zhuǎn)托劉表江夏太守黃祖,不受重用,乃投吳。以軍功遷西陵太守,拜折沖將軍[1]1192。

謝景,字叔發(fā),南陽宛人。出身孤微,以選為太子孫登賓客,后遷豫章太守,在郡有治跡,為吏民所稱,卒官[1]1366。

羊衜,南陽人。年二十為中庶子,有識人之鑒,位至桂陽太守[1]1364。

滕脩,字顯先,南陽西鄂人。吳時以軍功封西鄂侯,孫晧時為廣州刺史,在州有威惠。征為執(zhí)金吾,后廣州部曲反,又以為鎮(zhèn)南將軍、廣州牧以證伐,未克而晉滅吳[1]1385。

樊伷,南陽人。為荊州武陵部從事,欲率諸夷以武陵屬蜀漢,為孫權(quán)遣將討平之[1]1398。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劉備入蜀,以郝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出降,后在吳仕至廷尉[1]1090。

石偉,字公操,南郡人。少好學(xué),屢舉茂才、賢良方正,皆不就。孫休即位,特征偉,仕至光祿勛。孫皓即位,以朝政昏亂,乃辭老求退,拜光祿大夫[1]1159。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以避孫晧字,改名仁。少從南陽李肅學(xué),讀書夙夜不懈。初為軍吏、鹽池司馬,以孝聞。仕進累至光祿勛、司空[1]1169。

從以上出仕于孫吳政權(quán)的襄沔人士的經(jīng)歷中可以看出,他們或是自小由襄沔遷入東吳境內(nèi),或是由蜀漢政權(quán)轉(zhuǎn)仕至孫吳,多是因個人的機緣巧合而進入孫吳政權(quán),而且從總體上看,孫吳政權(quán)中襄沔地區(qū)的人數(shù)不多,職務(wù)也不高,并未形成重要的勢力,因而從襄沔地區(qū)與三國政權(quán)的關(guān)系來看,蜀漢政權(quán)中襄沔地區(qū)人士最為重要,曹魏次之,孫吳又次之。

注釋:

(1)常璩《華陽國志》卷五《劉二牧志》?!度龂尽肪硭氖濉多囍鳌?“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后也,漢末入蜀?!薄度龂尽肪砣拧抖蛡鳌?“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漢末率宗族西遷?!薄度龂尽肪硭氖弧痘艟鳌纷⒁断尻栍洝?‘羅憲字令則,父蒙,避亂于蜀。”此三人或皆此時入蜀。參見楊德炳《東漢至南北朝時期荊州地區(qū)大姓豪強地位的變化》,載谷川道雄編《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年。

(2)據(jù)《三國志》卷三十四《二主妃子傳》載:“先主甘皇后,沛人也?!S先主于荊州,產(chǎn)后主?!薄度龂尽肪砣逗笾鱾鳌放崴芍⒁仓^:“《后主傳》云:‘初即帝位,年十七?!瘎t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敗于長坂,備棄妻子走,《趙云傳》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种T葛亮以禪立之明年領(lǐng)益州牧,其年與主簿杜微書曰‘朝廷今年十八’,與禪傳相應(yīng),理當非虛。”是劉禪也出生于荊州。

(3)宗賊是在漢末社會動亂中民間以宗族鄉(xiāng)里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組織起來的武裝集團。詳見唐長孺先生《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載《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聯(lián)書店1955年版。

(4)鄧羲,《后漢書·劉表傳》作鄧義。

(5)見《隋書·經(jīng)籍志》。參見唐長孺先生《漢末學(xué)術(shù)中心的南移與荊州學(xué)派》,載《襄陽師專學(xué)報》1989年第2期。

(6)《三國志》卷二十一《劉廙傳》,第616頁,中華書局,1982年?!度龂尽肪硭氖兑J傳》注引《魏略》載:“(宋忠)其子與魏諷謀反,伏誅。魏太子答王朗書曰:‘……宋忠無石子先識之明,老罹此禍,今雖欲愿行滅親之誅,立純臣之節(jié),尚可得邪!”按王朗子王肅曾從宋忠受業(yè),此或為王朗為宋忠事致書曹丕,而從曹丕信中所言,則宋忠當也一起被殺。

[1][晉]陳壽.三國志[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

[2][宋]范曄.后漢書[M].[唐]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2421.

[3][晉]習(xí)鑿齒.襄陽耆舊記[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清]王國維.水經(jīng)注校[M].袁英光,劉寅生,整理標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5][清]嚴可均.全后漢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6]楊德炳.東漢至南北朝時期荊州地區(qū)大姓豪強地位的變化[C]//[日本]谷川道雄.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1989.

[7]黃惠賢.校補襄陽耆舊記[M]//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與資料.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劉表蜀漢太守
讓子彈飛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北廣人物(2018年34期)2018-09-29 12:09:34
劉表: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蜀漢“大赦”初探
法律史評論(2017年0期)2017-07-09 03:43:58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虎狼之地難中立
“太守”是怎樣的官職
憤怒是一劑良藥
北方人(2013年5期)2013-06-24 03:07:41
劉表托孤考述
郡守·太守·京兆尹
軍事歷史(1983年4期)1983-01-18 09:07:36
诸城市| 阿荣旗| 当阳市| 罗平县| 莒南县| 武义县| 葫芦岛市| 安康市| 肥西县| 金川县| 陵水| 凤城市| 望城县| 龙州县| 乌兰县| 唐海县| 涞源县| 昌江| 拜城县| 搜索| 南木林县| 云阳县| 公安县| 盘锦市| 永修县| 宜丰县| 瓦房店市| 镇原县| 忻城县| 庆元县| 博客| 安顺市| 根河市| 清新县| 伊宁市| 上杭县| 会宁县| 衡阳市| 中山市| 自治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