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
1.主流意識教育弱化。我國自實行市場經(jīng)濟以來,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格局也由以往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國有企業(yè)一枝獨秀的局面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個體經(jīng)濟在這種背景下變得尤為活躍,利益格局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利益格局的變化也導致了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多元化的趨勢在我國思想領域已成為主要趨勢和特點。實踐決定認識,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改革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對人們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他們還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長遠地看待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階段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主流意識勢必會受到?jīng)_擊,面對困惑和迷茫的他們亟須教育的引導。例如在市場經(jīng)濟中產(chǎn)生的拜金主義嚴重吞噬著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使他們動搖了自己的價值觀,認為人生的奮斗目標除了賺錢之外,再無其他。筆者針對此種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并對上海金融學院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139份,回收率93.5%,有效率為100%。其中關于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問題回答情況統(tǒng)計如下,50%的學生認為人生理想就是擁有財富,29.2%的學生希望能夠自由自在,11.5%的學生將萬人景仰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只有9.2%的學生認為學富五車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理想信念在金錢、物質面前受到嚴重沖擊,主流價值觀也變得脆弱不堪,而此時需要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當代大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信仰、積極健康的大學生,實現(xiàn)這一目標校園文化的內化功能尤為重要,但是目前這種功能正在弱化。
2.道德教育虛化。大學階段的道德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大學生正處于重要的成長階段,這一時期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型,他們現(xiàn)在接受的思想一旦在大腦中生根發(fā)芽,將會影響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因此這一時期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當抓住時機,先入為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大學校園這一方面的教育卻不盡如人意。首先,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面臨著重建適應當下生產(chǎn)狀況的道德體系的任務,而且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該任務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緊迫,傳統(tǒng)的道德體系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求,但是新的道德體系還沒有建立。在這一混亂的狀態(tài)下,西方社會各種價值觀迅速進入我國思想領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嚴重威脅著我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其次,應試教育的模式限制了道德教育效果。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學習成績衡量學生的優(yōu)劣,一個學生道德修養(yǎng)再高,如果學習成績不過關還是不會被認為是好學生。而且目前我們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正確地回答出試卷上的思想政治試題。這樣得到的修養(yǎng)評價顯然只能讓學生流于死記硬背的形式,對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來說起不到實際的作用。再者,家庭教育質量的下降也是導致學生道德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長對子女百依百順,導致學生個人主義膨脹,集體主義嚴重缺失,學生不合群、不為他人著想的習性制約著道德教育的提升??偠灾?,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嚴峻的形勢,道德教育需要加強。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校園文化育人功能中的內化功能。
3.主體社會化面臨問題。這里的主體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的社會化是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礎,因為教育者在校園內起著關鍵的主導作用,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了解社會的窗口就是教育者的言行。因而,如果教育者社會化程度較高,對社會了解較深,深知社會對人才的道德要求,在育人過程中便能夠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或有意識地對受教育者實施影響。然而,我們的校園文化中現(xiàn)存的狀況則是教育者的社會化存在一些問題。作為精英知識分子的大學教育者,他們“學貫中西”,受外國思想影響較大,不幸的是這種影響非但沒有促使他們更加理性地比較中西不同,取長補短,而是自暴自棄,對政治制度妄加指責。這些思想對成長階段的學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教育者們沒有很好地了解社會的形勢,對主流意識把握不深,他們“社會化”的滯后,造成了受教育者的社會化也受到影響,最終形成主體社會化滯后的問題。
1.多元價值觀激蕩。首先,隨著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的浪潮不斷推進,大量西方思想不斷融入我國社會,這使得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人面臨著多種價值選擇。其次,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為人們交流思想、發(fā)表言論提供了一個完全沒有限制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里,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肆無忌憚地傳播、發(fā)酵。再次,在大學校園里,由于近幾年隨著教育的發(fā)展,中外學者訪問交流的增加,致使一些教師以介紹西方社會意識為榮,學生也以了解西方社會為時尚,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了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抵觸情緒,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受到嚴重的沖擊和挑戰(zhàn)。
2.校園文化感染力不足。文化育人的重要實現(xiàn)途徑就是感染,通過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強大的校園文化吸引學生投入其中。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這種吸引力還不夠強大,不能將某種理念或思想注入學生的思想當中。究其原因就是校園文化建設不足,既存在方式方法的不足,也存在教育部門重視的不足。對于大學精神的培育,創(chuàng)新大學制度等深層次領域重視不夠,導致校園文化感染力不足。
3.教育理念存在問題。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機制都是以政府主導、專門撥款為主要形式。這導致學校長期缺乏合理的競爭秩序,沒有生存壓力,這也就導致了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沒有達到完美的契合。對于教育,校方也沒有經(jīng)營思維,只有管理思維,這導致了育人目標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弊端。
1.增強校園文化的內化功能。校園文化育人功能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便是內化功能。內化就是將外在的東西變?yōu)閭€體的內在。校園文化可以將社會中的思想道德意識、理想、信念等內化為學生思想深處的一些固有的東西,這些思想價值觀念在學生內心一旦形成就一時難以改變,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外在的規(guī)范和思想通過學校教育轉變?yōu)閷W生自己的動力需求。人類社會中存在各種行為和道德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起著調節(jié)社會秩序的重要功能,但是這一功能的實現(xiàn)不僅僅是外在環(huán)境要求成員付之行動、嚴格遵守,而且還要表現(xiàn)為個體自己發(fā)自內心地認可這些規(guī)范之后而自覺地履行這些規(guī)范和義務。因此,增強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化功能對學生的成長和增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增強校園文化的內化功能。如果說外在環(huán)境對人的要求是“他律”的話,那么個體對規(guī)則的自覺遵守就是“自律”,這種由他律變?yōu)樽月傻倪^程也是內化的過程。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和修養(yǎng)的提高就是這樣一個內化的過程。高校通過高尚、完善、正確的校園文化實現(xiàn)育人功能的核心就是將某種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通過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將這些理念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動力,以便利于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但是從近年來的學生思想狀況來看,高校校園文化中的一些先進理念和正確思想并沒有內化為學生的個體意識。學生的思想實際與我們的教育理念所倡導的目標不符,甚至背道而馳,這種情況提醒我們:校園文化的內化功能正在遞減,這種功能的式微勢必造成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消退。品牌本是一個商業(yè)概念,它是企業(yè)盡心盡力經(jīng)營的產(chǎn)品得到消費者認可后,與消費者建立的一種信任關系。企業(yè)一旦擁有自己的品牌效應也就證明自己在某方面有著精深的研究和獨到的長處。校園文化也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以這種品牌效應吸引人、塑造人、培養(yǎng)人。校園文化一旦具備品牌效應就具有了鮮明的特色,特色越明顯校園文化的感染力就越強大、育人功能就越強大,因此建設校園文化品牌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具體的措施可以參照企業(yè)品牌經(jīng)營戰(zhàn)略,通過宣傳和一系列品牌戰(zhàn)略培植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2.運用大學精神育人。大學精神是指大學在長期的發(fā)展中積淀精神資源,這種精神資源能夠激發(fā)師生積極向上,形成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因而大學精神對于學生有著極為有效的教育功能,能夠給學生學習的動力,也能夠為學生設計做人的標準和規(guī)范。大學精神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從本質上來講,它包含學校的發(fā)展理念、學術傾向和管理風格,而這些因素又都是育人功能的實現(xiàn)途徑,因此加強和優(yōu)化這些功能能夠提升大學的育人功能。其次,從文化的角度看,大學精神也是一種更高層面的校園文化,是學生與教師之間被廣泛認同了的行為準則,通過強化大學精神的這些行為準則默契能夠增強大學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3.完善制度育人。大學精神通過制度得以深化,是校園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以制度育人應當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度的設計要體現(xiàn)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總體要求,制度應當是對理念和精神的貫徹,學校根據(jù)社會需求制定育人目標,并將這種目標具體細化在各種制度中。二是制度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要充分考慮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即制度培養(yǎng)出的人才應當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育人制度是校園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大學生既是生活在大學校園中的學生,又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因此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結合大學生的這種身份特點,既要培養(yǎng)他們作為社會人必備的道德素質,又要樹立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道德風貌。這就決定了育人環(huán)境的復雜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保證人才具有能夠適應社會的道德素質,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為社會服務,具有社會性,失去社會性就會陷入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泥潭。然而作為一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學科特點,具有理論知識的一般特征,這就決定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應當以課堂學習為載體。
總之,新時期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人才的成長有深刻的影響?,F(xiàn)階段,校園文化通過內化功能將思想理念內化為學生的主體意識,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思想和行為目標,但目前是這種內化功能出現(xiàn)弱化趨勢。為此本文對這些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提出完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