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群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是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的美育素材,選擇適當?shù)姆绞?,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逐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美育滲透;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040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美育,就沒有任何教育?!痹谡Z文素質教育中,審美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美育就是語文學科所實施的審美教育,它是一個復雜的認識活動和心理活動,是教師運用美學原理來指導語文教學和塑造人的教育活動。具體地說,就是通過語文教材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感知、理解、鑒賞、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教師的自身美、語文美育課堂的構建、語文課外閱讀活動中的美育滲透是語文美育滲透的三途徑。
一、教師的自身美是進行美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條件
教師的自身美主要指教師這一特殊職業(yè)的勞動美、心靈美、行為美、氣質美、儀態(tài)美和語言美。新時期的教師美應該是外表形象美與內在本質美、內在心靈美與外部行為美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的美,是一種為人師范的美,是具有教育性和示范性的美。
1. 由美的教師個體構成的美的教師群體,是學生們能朝夕沐浴在其中的那道美麗陽光,也為學校的美育提供了最好的環(huán)境。
2. 教師的美能和諧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和諧美。
3. 教師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的教師往往具有高尚的人格,學生會在折服于教師高尚人格的同時也會為自身樹立人格的標桿,從而對其高尚道德情操的發(fā)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二、語文美育課堂的構建為美育滲透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平臺
語文教材本身蘊含了豐富的美育因素,甚至可以說美在語文教材中是無處不在的。語音、詞句、語法等包含了韻律美、對稱美、比例美、協(xié)調美。而散文、詩歌、小說等作品所描繪的自然美、人文美、社會美,以及或婉約、或雄渾、或低吟淺唱、或鏗鏘激越的語言美,都為進行美育建構了豐富多彩、極富感染力的美的素材。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很強的發(fā)掘、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針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實際,打造美的課堂,實現(xiàn)美育滲透。
1. 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感覺、體驗、反思、重構美
美需要以情感來激發(fā)體驗,教學也需要情感為聯(lián)系紐帶。文學作品只有在能使人從情感上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情況下,才能讓人最大程度地發(fā)掘它所蘊含的美,也才能讓作品的美最大程度地熏陶學生。文學作品的作家們選擇那些生活中他們認為是美的人、事、景、物進行寫作,然后通過塑造美的形象來反映生活。比如情境教學法,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直觀生動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或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學生透徹理解教材、心理機能得到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共鳴。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圖片、書畫、電影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極富情感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進而讓學生過渡到感知、體驗、反思、重構作品中美的形象,達到美育的目的。
2. 通過講析和誦讀課文進行美育滲透
葉圣陶說:“文藝鑒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蓖高^語言文字,感知所描寫事物的表象,以便轉化為初步的審美知覺。
(1)通過對課文的講解讓學生體驗形象,感知“美”。在教授冰心的《小橘燈》時,抓住課文中描寫小姑娘語言和動作的語句,如“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通過對課文適當?shù)匿侁?,突出兩個“好”字的講解,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讓學生們感受到小姑娘那種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美。
(2)通過對課文的講析讓學生調動情感,感悟“美”。在講授《背影》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帶著自己與父親的情感去體驗文章中作者對父親語言和動作描寫的文字,從中感受他們父子之間那種情深意切的人性美。
(3)在課文的講析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彼^想象,是把記憶表象,經(jīng)過加工改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講析《天凈沙·秋思》時,讓學生通過想象,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這幾個映像進行組合和創(chuàng)造,從而一幅 “游子思歸圖”便呈現(xiàn)在了學生們的眼前,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但欣賞了作品中建構的意境美,同時也根據(jù)個人的生活閱歷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漂泊羈旅的游子美。
(4)通過極富情感感染力的誦讀,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美。誦讀能將作品中冰冷無聲的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語言,將作品當中的美入耳、入心。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教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或者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地誦讀,可以把文字上無法表達的內在情感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充分表達出來。多角度、有味道、富創(chuàng)意的朗讀可以將學生吸引到優(yōu)美的語境中,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啟迪。
三、突破課堂教學空間,指導開展課外閱讀,實現(xiàn)對學生的美育滲透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學生獨立進行的各種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與拓展,是進行審美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中學語文閱讀教材或經(jīng)典文學巨著本身就薈萃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因素,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掘這些美的因素,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南江口鎮(zhèn)初級中學 5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