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軍
摘 要 本文以解題的過程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說題活動:說條件→說思維→說解法→說規(guī)范→說規(guī)律,通過說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素養(yǎng),希望能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關鍵詞 講題 說題 習題講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opic Questions from the Teacher to the Student
——New Exploration on Junior Science Exercises Commenting
SHI Weijun
(Hangzhou Xiaoshan District Beigan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the process of solving as the main line, the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 said the title: talking about condition, talking about thinking, talking about solution, talking about the laws, and talking about rules, impro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develop good problem-solving literacy problems by saying, hope can help to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topic;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exercise commenting; effectiveness
傳統(tǒng)的科學習題講評課教學,往往以教師講題為主,在講題時方法過于單一,教師一講到底;教師超前提示,以教師的思維取代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喜歡固守自己事先備好的“思路”,直線講解,阻攔學生思維的發(fā)散;習題講評只著眼習題的答案,忽視解題的過程;教師講題,缺乏必要的歸納總結,就題論題,忽視方法指導。這樣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做得多,教師講得也多。不少學生做錯了題,老師也講評了,但他們遇到同類或相似題型時,仍然一錯再錯。因此,不妨讓學生把錯題訂正后,“說”清楚錯誤環(huán)節(jié),這樣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比單純的重復操練效率高得多。能不能借用教師“說課”的方法,讓學生來 “說題”?通過學生在課堂上“說題”,來提高學生所欠缺的能力呢?
1 說審題——為解題提供必然依據(jù)
審題過程就是破解題意地過程,它是解題的第一步,且是關鍵地一步;第一步邁不開,具體的解題就無從談起。審題的目的,不僅僅是一字不漏的讀題,而是通過閱讀、思考、分析等多方面來完成全過程的。因此,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回答問題時思維的完整性和靈活知識遷移的準確性,也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決定了答題的質量。當然,科學學科題目的類型不同,審題的過程也不同,相對而言,客觀題的審題過程相對簡單,從審題干、題枝和限定的角度來把握就能做出準確地判斷;而主觀題則要復雜得多。主觀題也因為題型的不同,審題的過程也不完全相同。
1.1 看懂文句,提取信息
例1 我們平時在買煤球時??傄獑栆唬合逻@種煤球“耐不耐燒”。這里所說的“耐”在物理學上是指煤的 。
此題目只要看懂了文句就能提取出有效信息準確答題,一般無所謂什么答題技巧和方法,但關鍵是在看懂文句。
1.2 分析信息,整合條件
例2 在“筷子提米”的試驗中,將竹筷插入玻璃杯中,用手提竹筷,當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 A、手對竹筷向上的提力 B、米對玻璃杯的摩擦力 C、米對竹筷產生的壓力 D、竹筷對米的摩擦力 本題中“慢慢提起”就是隱含條件,在本題中暗示物體處于二力平衡狀態(tài),這是本題的題眼,在說題時應該讓學生明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類似的題目在科學中比較多見,教師在習題課中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說。
挖掘在文字敘述(語言表達)中的隱含條件,這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如:光滑、勻速、恰好、緩慢、距離最大或最小、極短時間、有共同速度、彈性勢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1.3 綜合要素,進入思維
學生在遇到一些綜合題時往往抓不住解題的思路、主線,無法確定解題策略,遇到障礙,不能自我排除,甚至有學生做選擇題時部分題靠猜、蒙,一路做下去,如果對了,早已忘了答案是猜的,存在的問題就這樣溜走了。通過說題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提高學習效率。正確思維的形成條件除了準確審題、分析條件外,還應明確對象所處的狀態(tài),所經歷的過程。
表1
例3 長江三峽工程是一座巨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其主要技術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每小時水流對汽輪機做的功多大?
這類做功不同一般,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對整個過程進行剖析,首先對這么大的水庫來說流下這么點水水位基本不變,其次水流下后,對水庫來說只是最上層的水減少了,所以流水做功本質就是水庫 最上層的一定量的水下落175米做功,在讓學生說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存在困難時,教師可借助模型或圖形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說出水流對汽輪機做的功本質就是水庫最上層的一定量的水下落175米做功,即重力對一定量的水做功。
學生解題思維的形成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是題目條件與準確解題之間的橋梁,依靠大腦皮層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而獲得。此過程只能有學生獨立完成,旁人無法替代,所以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獲得并說出思考問題的過程。
2 說解法——為解題尋找必然路徑
科學中的定律、定理、公式等是架設未知量與已知量的橋梁,因此,必須運用正確的策略,尋找最佳解題法。常見的解題策略有:轉化策略(非凡問題變?yōu)槌R?guī)問題)、守恒策略(找不變科學條件)、極端策略(找極限值)、整體策略(建立整體的模型)等。
例4 配制500毫升20%(密度為1.14g/每立方厘米)的硫酸,需要98%(密度為1.84g/每立方厘米)的硫酸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
例5 有一塊均勻的半圓薄金屬片,有一位同學先將它按圖1(a)所示方式接在電極A、B之間,測得它的電阻為R,然后將它按圖1(b)方式接在電極C、D之間,此時測得半圓金屬片的電阻為 ( )
A. R B. 2R C. R/2 D. R/4
此類題目在解答的過程時必須運用守恒策略,在仔細讀題審題的基礎上找出不變的科學條件,[例5]中溶質硫酸的質量,使用守恒策略就能成功解題,[例6]中半圓金屬片的體積不變(守恒),也就找到了最佳的解法。解題策略的合理運用,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但這種能力并不是在短時間內馬上就能具備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指導和不斷的積累。解題是審題的自然延續(xù),是成功審題后對所學科學知識的應用,同時要對解題過程做一定的技術化處理,即解題策略的使用。解題是學生做題的具體體現(xiàn),它包含了學生所有對題目的分析、理解、知識運用和能力體現(xiàn)。是考試得分的依據(jù),非常關鍵。
3 說規(guī)范——為成功解題尋找效率
在中考閱卷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計算題和探究實驗題一直是學生錯誤率很高的模塊,筆者分析認為:(1)計算題:失分表現(xiàn)為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審題曲解了題意而選擇了錯誤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在解方程中發(fā)生計算錯誤。尤其應關注計算題的解題格式,因解題格式不規(guī)范而失分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 (2)實驗題:失分主要表現(xiàn)為物理實驗現(xiàn)象描述得不完整;生物實驗步驟設計時缺少對照組;在描述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時說不出生成物的名稱,在鑒別實驗中不取樣,對未鑒別出來的物質直呼其名,而不是根據(jù)有關現(xiàn)象推出該物質。另外,填空時寫化學式與名稱時應關注題目要求,填寫化學試劑時,漏掉“溶液”兩字也十分普遍。針對考生在中考中表現(xiàn)出來得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讓學生在問題得到解答后說說答題規(guī)范,使學生具有規(guī)范解題的素養(yǎng):首先實驗評價題先表態(tài),再說明理由,如果被評價的是兩個以上的實驗,先分別表態(tài)再評價。對兩個實驗的評價,一般從1~2個角度進行評價即可,如評價方法太多,往往會得出錯誤的評價。其次,計算題重視審題。雖然計算本身的難度降低,但審題要求仍較高。如計算題考查真實的實驗數(shù)據(jù),學生必須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求出相關的質量,對實驗的嚴密性要作準確判斷才能選擇正確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第三,實驗知識題一般要求學生填寫實驗報告。筆者囑咐學生看清要求,區(qū)分是要求設計多個實驗還是設計多個實驗步驟。答題時要“對號入座”,對結論未知的實驗設計,應將幾種可能的現(xiàn)象和結論分開描述。
4 橫向聯(lián)系——為解題尋找規(guī)律
解完科學題后,還要對解題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在科學學習中,形成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遇到問題時付諸應用是學習科學的最終目標。例如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的知識時,我們經常遇到下列類似的練習:
例6 幾位同學分別用A、B、C三塊凸透鏡做成像實驗時,保持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相等,得到它們的成像的記錄如表2,則三塊凸透鏡的焦距關系正確的是:( )
A、fa>fb>fc B、fc>fb>fa
C、fb>fc>fa D、fa>fc>fb
表2
例7 小明把寫著F字樣的膠片放在教學投影儀上。此時屏幕上剛好形成一個清晰的像,如果他要想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使投影儀遠離 (“遠離”或“靠近” )屏幕,并把透鏡向 下(“上”或“下” )移動。
這些題目都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題目也比較的多變,無論哪一題都不能僅憑著學生原有記憶和直覺就能輕輕松松地解出來的,每一題都必須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u>2f,f u=2f,V=2f, 倒立,等大,實像。 f u 在以往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也最懼怕這一類題目,教師在學生解題后,繼續(xù)讓學生說說解這類題的規(guī)律,學生一旦對這一類題的解題形成共識(規(guī)律)后,以后就再也不會懼怕此類題,而且即使以后遇到解答的正確率也會很高。這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考試心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郝貴有.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J].科技資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