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青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基地,能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因此,無論教學方法如何改革,都不可以只是理論知識的簡單羅列,還需要用學生耳濡目染的身邊事加以理解和應用,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學情境;教學課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教育的距離
構建“生活化”的思品課堂必須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下,學生才能大膽提問,表達不同意見,只有“以生為本”,學生才會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對學生,我們不是站在高處,居高臨下地去教導,賣資格,擺架子,而是俯下身子,平等地與他們交流。只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的師生距離才會逐步拉近。
二、創(chuàng)設德育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走進學生生活
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讓學生在可感知的“現實”中,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理解新知。將抽象的理論與活生生的現實有機結合起來,使思想品德課趣味盎然,教益頗深。比如,在講“要自覺承擔責任”時,自然而然地說到在家里是否應該主動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簡單的涮碗、掃地等,做到了父母高興,自己也快樂;否則,自己永遠無法長大成人。這有助于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三、開展德育生活互動化,豐富思品教學課
“德育生活化”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課堂上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和獨特感受,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的幸福。例如,開展“街上的垃圾桶為什么哭泣”“對藏獨勢力打砸搶的看法”問題中,我們中學生應怎么做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感受競爭,接受挑戰(zhàn)。
四、課后踐行德育生活,享受思品教育的快樂
課后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課后實踐活動也是讓學生用生活印證知識,深化認識的有效手段。教師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讓課堂教學再次回歸生活,貼近生活。如:在學習了“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之后,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自己剪輯當地電視節(jié)目中一段聲文并茂的錄像:在城區(qū),大片焚燒玻璃鋼原料產生了漫天滾滾黑煙的場景。的確這在當地是大家深惡痛絕的,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去調查你所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浪費資源或破壞環(huán)境的現象?你應做什么?并設計出實施方案。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思品課回歸生活課堂,既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開展。因此,應該讓每一節(jié)思品課堂既成為傳播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課堂,又成為“養(yǎng)育人性”的課堂,真正讓思品課發(fā)揮德育課的優(yōu)勢,真正體現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
(作者單位 棗強第三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