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華
摘 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十分重視朗誦與背誦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說話”;能力;知識;陶冶情操
有這樣一則軼聞:講的是某大學有一位西語教師,對大文豪莎士比亞很有研究,堪稱權(quán)威。一次給學生開講莎翁專題,上課鈴響后大學生正襟危坐,引頸一領(lǐng)教誨。洋教授走上講臺,拿起教材,隨即極富感情地朗誦起來,讀完后問大家“懂了嗎?”眾皆茫然,答曰:“沒懂!”于是教師再讀。讀完后又問“懂了嗎?”凡是者三,學生回答懂了。洋教授即宣布下課。乍聽不以為然,淺笑置之;細咀嚼頗有深意。朗誦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至偉奇功。何止洋教授如此重視,古代老私塾先生尤其深諳此道,學生上學,即讀且背,到一定時候方才開講。魯迅幼時從壽吾鏡先生讀書,年底對課,不也要背到一尺來厚的“書”嗎!
葉圣陶先生曾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課之目的惟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及講讀之際,喋喋言作法,言技巧。我則認為語文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那么加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與背誦,究竟有哪些“至偉”之“功”呢?
一、朗讀和背誦是培養(yǎng)“說話”能力的重要途徑
有人也許會說,蕓蕓眾生,誰不會說話。但能說話并不等于會說話,只有不卑不亢、條理清晰、簡潔明快、侃侃而談,那才叫會說話!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語文課的讀書就是最有效的鍛煉。多讀多背,思維才敏捷;多讀多背,表達才流利;多讀多背,語言才風趣。
二、朗讀與背誦是吸取知識、充實知識的有效手段
各門學科都在指導學生吸收知識,但唯獨語文課著重教給學生吸取知識的方法。知識的積累是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過程。知識的構(gòu)成應(yīng)是精與博的結(jié)合。而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既能使學生善于吸取其中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又要廣泛涉獵,擴大其知識視野,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不管什么課,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強調(diào)上課前先預習,這實際上就是讀的過程,在讀中獲得第一印象,在讀中解難釋疑,從而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
三、加強朗讀與背誦教學
對于陶冶情操,增強辨別是非美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觀眾花錢買票進影院看電影,沒有誰是抱著“受教育”的明確目的的。然而隨著劇情演進,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觀眾自會或一灑清淚,或開心一笑,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受到感染,在娛樂中受了影響,進而受到真善美的陶冶洗禮。朗讀與這有異曲同工之妙。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讀物和社會科學讀物,具有塑造人格的偉大力量,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往往給人以動力,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道理,對青少年學生尤其是這樣,這已被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有聲的朗讀和背誦常常能激起讀者和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收到感化人、教育人的功效。
四、朗讀和背誦,對于掌握語言技巧,提高語言藝術(shù)和寫作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少年學生中大凡作文寫得好的,無一例外都是讀書若渴、且閱讀量大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這是毋庸置疑的。朗讀、背誦的文章多了,能使我們看到前人的語言表達技巧都凝結(jié)在他們的著作中,而且知道書面語言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允許人們反復推敲玩味。因此朗讀和背誦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最重要的途徑。著名作家高曉聲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初始動筆,多為模仿之作?!边@充分說明讀對寫的影響。
當然讀書的至偉奇功,還有很多??v觀目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雖然近些年改革教法取得不少成績,但總覺得飄灑有余,沉穩(wěn)不足。因此,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與背誦勢在必行。語文教學中不重視朗讀和背誦的現(xiàn)狀再也不能聽之任之了!
(作者單位 吉林省舒蘭市法特中心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