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對漢語拼音或多或少地知曉一些,但是掌握的程度卻參差不齊。會讀的學生對反復拼讀早已不耐煩,而不會的學生對每天要記下一定數量的音節(jié)卻頗感困難。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讓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萌發(fā)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下列的做法:
一、手舞足蹈記拼音
一年級學生好動,在課堂上我只要求學生前十分鐘一定要坐端正,認真學習拼讀。在能準確拼讀出本堂課教學的字母后,就可以自己發(fā)揮想象運用肢體語言記憶字母了。比如雙腳并攏,右手伸直,把左手斜斜地伸出,像一個小樹杈,就是聲母“y”。可別小瞧了“小不點”們,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會令你大吃一驚。教學“m”時,我正愁如何用最好的動作來展示,學生們已經學會合作了:一個學生筆直站在中間,另外兩個學生雙手做成拱形面對面搭在他身上。學生通過擺字形,不僅加深了對字母的記憶,而且還學會了合作與欣賞。我又借鑒電視節(jié)目中的“猜詞秀”,分別由老師、一些同學當“考官”,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擺出字母,小組比賽猜。學生對這樣的游戲總是激情澎湃地參與。通過手與腦的協(xié)調、合作,幫助學生準確記住每個字母的字形。在學聲母時,我還喜歡讓學生帶上一根繩子,不僅讓學生用身體來“演演”字母,還讓他們用小手來“做做”字母,用繩子“擺擺”字母,把枯燥的說讀課變成了動手課??傊?,讓學生伴隨著字母兒歌,演著自己特殊的“舞蹈”,40分鐘的課堂就不再呆板。這就解決了一年級學生剛入學總是無法較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的困境,讓學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親可近。
二、虛擬情境拼拼音
一年級教師都會有很深的感觸,學生們在學聲母、韻母時結合圖片等倒也比較感興趣,可是一到教學拼讀環(huán)節(jié)就覺得沒意思了,難以集中精神,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又是拼音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孩子們自覺高效地拼讀呢?虛擬情境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如:在幾個蘋果形卡片后面寫上所要拼讀的音節(jié),貼在黑板上,教師再拿出一個小燕子的頭飾以講故事的口吻繪聲繪色地說:“燕子媽媽生病了,小燕子可著急了。醫(yī)生告訴他,只有國王的果園里的一個叫‘mei的蘋果(這節(jié)課教復韻母ei)才能救他的媽媽。小燕子歷盡艱辛找到了這棵蘋果樹,可樹上掛了很多蘋果(教師指黑板上的蘋果卡片),該怎么辦呢?樹爺爺說:‘如果你摘下的蘋果不叫‘mei,沒關系,只要你能讀出那個音節(jié)的四聲,并用它們組詞、說話,錯摘的蘋果就會回到樹上,如果你不會讀,你就會變成一個大蘋果了?!苯又?,教師以小燕子的口吻拜托小朋友:“小燕子沒學過拼音,小朋友你們學過了,能幫幫我嗎?”所有的學生精神一振,個個爭當小英雄。整個拼讀環(huán)節(jié)非常認真,爭先恐后,當然也把叫“mei”的蘋果摘下了。教師順勢拓展學生的思維:“現在小燕子摘到了救命的蘋果,接下來會怎么樣呢?”學生們又興致勃勃地續(xù)編起故事的結局,從中又鍛煉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我還創(chuàng)設了《孫悟空智斗妖怪》《豬八戒挑西瓜》《小猴子下山》的新編等等情境,成功地將拼音拼讀融入到故事所設的情境中,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和自豪感,因而也調動了學生拼讀音節(jié)的積極性。當然,虛擬情境要講究多樣化,如果千篇一律,吸引力就不大。
三、自制玩具玩拼音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玩具學拼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完聲母后,我讓學生用卡紙剪一個圓盤,這盤環(huán)繞一圈要能足夠寫下23個聲母。再剪一個稍小的圓盤,每教一個韻母就往上面寫一個。把兩張圓盤固定在一個軸上,安上指針,一個“拼音鐘”就做成了。學生拿著“拼音鐘”隨意轉動,當聲母和韻母相遇時就要拼出音節(jié)?!捌匆翮姟睂W生可以自己玩,也可以成為家長考考孩子,檢查孩子學習情況的“道具”。但我布置給孩子們的任務卻是讓他們當“小考官”考父母。這樣轉換角色,讓孩子們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當然啦,“小考官”們自己上課就一定要更認真學拼讀了,因為家長在老師的授意下常常會故意拼錯,要求“小考官”糾正。
更有趣的就是玩“拼音牌”了。學生把拼音卡片分成聲母組和韻母組。同座兩人各持一疊,輪流出牌。例如一方是拿聲母卡的,出一張牌“j”,口里說:“我出j”,另一方就要出示能與“j”相拼的韻母,并且準確拼出,這樣可得一分。如果能夠直呼音節(jié)還可多加一分。如果出示的韻母不能與聲母相拼或拼錯就得扣一分。第二輪就由拿韻母卡的先出牌了,最后誰的分數高誰獲勝。讓學生玩“玩具”練拼讀,避免了孩子反復拼讀的“有口無心”,既讓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又在潛移默化中復習了聲母、韻母,訓練了拼讀,讓枯燥的拼讀融于游戲之中,真是兩全其美的事。
四、課內外結合學拼音
把拼音教學與聽說讀寫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學復韻母“ɑo”時,除了讓學生們識記外,我還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聲調練習說話。有學生說:“我知道2008年北京舉辦過奧運會?!庇袑W生說:“我知道2016年奧運會在巴西舉行。”有學生說:“我喜歡看奧運的乒乓球比賽?!庇袑W生說:“我知道有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薄€有一次教學“wén zi”一詞時,學生說的關于蚊蟲的害處可不少,我故作驚訝地追問:“你們是怎么懂得這些知識的呀?”很多孩子說是從書上看到的。于是我趕緊趁熱打鐵表揚了愛看書的孩子,激發(fā)起其他孩子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時,學生得到的已遠遠超過了單純的拼音學習本身。
為了讓學生對漢語拼音印象更深,我還注意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比如,我在班級的一角專門開設了“交流區(qū)”,每天在該區(qū)的小黑板上用拼音寫一句話,比如:我喜歡跳繩,你喜歡什么?有時也讓學生寫對老師或者父母想說的悄悄話。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在我掛在墻上的本子上用拼音回答并簽上名字,第二天我給拼寫正確的孩子獎勵。獎品五花八門,有時是一個擁抱,有時是一顆小徽章,有時是一句悄悄話,也許是獎勵太有吸引力了,孩子們一下課就擠到“交流區(qū)”,沒幾天就把一本交流本給“占領”了。這本拼寫本不僅是孩子練習拼寫的陣地,也成了我了解學生的平臺。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