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劍鍔
教學《夜鶯的歌聲》課中,有一個學生突然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書上的插圖畫錯啦!”“哪兒畫錯啦?怎么錯呢?”我反問道?!安鍒D上小男孩明明有頭發(fā)呀,怎么文中說是光頭呢?”哦!原來是學生把“光著頭”的意思弄混了,產(chǎn)生歧義。于是我調(diào)整教學思路,讓學生拿出《新華字典》,讓學生查出“光”具體在哪一頁,有幾個義項。經(jīng)過啟發(fā),學生終于明白了,文中的“光著頭”并不能理解成“光頭”?!肮庵^”是表示動作的詞,是說沒有佩戴帽子等;而“光頭卻是表示名詞,是說頭上沒有頭發(fā),禿頭。課文說小男孩‘光著頭就是頭上沒有佩戴什么東西,因為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和周圍的景物很相配了,沒必要做其他偽裝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而且“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課堂上,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了歧義,是很正常的事,再說這個詞確實容易讓人產(chǎn)生歧義。學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理解,教師就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會,不能粗魯?shù)貪矞鐚W生探索知識的火花。因此,我抓住這一偶發(fā)的事件,調(diào)整教學思路,有效地復習查字典知識,講清一字多義的內(nèi)容,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疑慮,也為日后的詞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定縣湖坑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