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立強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的學生和中國的學生一起做這樣一道題:“12點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重合,那么,它們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時候?”中國的學生拿到題目后,馬上拿出筆,開始在稿紙上畫圖、計算。美國學生舉起手表轉動。長期的訓練造成思維方式的不同。數(shù)學應該注重的實踐,是讓學生在“做”中學習數(shù)學,在“做”中體驗、思考、發(fā)展數(shù)學。
【案例描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做一個玩小棒的游戲,通過玩小棒來探究三角形的秘密。猜猜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嗎?
師:到底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動手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
生:通過觀察自己和別人圍的三根小棒,我覺得三根小棒有時能圍成三角形,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現(xiàn)在你們有什么疑問,想研究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有時能圍成三角形,有時不能,什么情況下能圍成?
師:你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開始進行研究。每個小組桌上有六根小棒,一共能搭建幾個三角形?(學生實踐)
師:剩下的小棒為什么不能搭成三角形了,你搭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剩下的三根小棒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
師:“剩下的三根小棒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說明了這三邊在長短上有某種關系,你們能找出這三邊在長短上有什么樣的關系嗎?
生1:我們將較短的兩根小棒連接在一起與最長的一根小棒相比較,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根小棒合起來還沒有另外一根小棒長。
……
師:下面我們將所有能拼成三角形的三邊分開,像上面一樣比較一下這三條邊在長度方面有什么關系?
生1:我發(fā)現(xiàn)較短的兩條邊加起來比最長的一條邊長。
生2:我發(fā)現(xiàn)我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加起來的和都比第三邊長。
生3:也就是說,一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
師:這個結論是否能表述所有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嗎?你們準備怎樣去驗證?
生1:我們又圍了一個直角三角形,用尺量了三條邊的長度,發(fā)現(xiàn)這個三角形每兩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生2:我們圍的三角形,三條邊長是3厘米、5厘米、7厘米,任意兩條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
師:現(xiàn)在你們想說什么?
生: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與思考,悟出了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道理,搭不起來,是因為太短,短到兩邊合起來也沒有第三條長邊長,然后通過能搭成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的驗證,證實了自己的猜想。經(jīng)過學生自己實踐悟出來的知識才是深刻的。
(作者單位 南京市六合區(qū)東溝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