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小燕
【摘要】 小學數(shù)概念的知識點極其繁多,教材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些數(shù)概念的理解,就把數(shù)的基本概念分解到每節(jié)課中,以每個知識點的方式來逐個呈現(xiàn)這些數(shù)概念,表現(xiàn)出“多、散、雜”的狀態(tài). 又因孩子的心理年齡特征,低年級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為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蘇教版數(shù)學教材往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個情境中學習. “多、散、雜”的知識點發(fā)布狀態(tài)與情境化教學兩者相結合,第一課時,情境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往往能使情境功能放大化,那第二課時呢,繼續(xù)使用情境,成則錦上添花,事半功倍;敗則畫蛇添足,事倍功半.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關鍵詞】 情境;第二課時;數(shù)概念
案例一 “認識幾分之幾”第一次課堂教學
師:(口述)一袋桃子,平均分給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幾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給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 (這是本單元第一課時認識的幾分之一的舊知,現(xiàn)教者試圖從方法入手開始認識幾分之幾的新課推進. )
師:3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幾分之幾?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思考本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4個,4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生:假如一袋桃子有8個,8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3只猴子分得.
……
課后反思:教學本單元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時,教師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了完整的情境,使用了精美的課件,課堂效果極佳. 第二課時“認識幾分之幾”的教學時,一則對學生極大的信任,目標定位放得過高;二則想嘗試換一種教學方式,從方法入手,還原數(shù)學本質教學分數(shù)幾分之幾. 基于以上兩點思考,進行了上述的教學. 但因學生的心理年齡畢竟小了些,思維方式處于具體形象向抽象漸變的過程,他們很難區(qū)分本質與非本質的東西,整個課堂變成了個別學生展示的舞臺,差生不會說,優(yōu)生說;學生不會說,老師說. 這節(jié)課失敗在于沒有使用具體形象的情境幫助學生經歷將數(shù)與具體的物質實體相分離的抽象過程,并以此來推進我們的數(shù)概念課堂教學.
案例二 “認識幾分之幾”第二次課堂教學
師:(課件)一袋桃子,平均分給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幾分之一?
生:(口答)一袋桃子,平均分給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
師:(課件)3只猴子分得這袋桃子的幾分之幾?
生(竊竊私語):又是分桃子呀?上次不是分過了嗎?
課后反思:為了體現(xiàn)數(shù)概念教學中意義關聯(lián)、創(chuàng)造生成、關系溝通的原則,現(xiàn)今蘇教版數(shù)學課本情境往往保持一種連續(xù),如可能性教學中的摸球游戲等. 也正是由于這種連續(xù)所形成的單一,讓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 課堂上我聽到學生竊竊私語,“又是分桃子呀!”這種審美疲勞的排斥感,將讓我們的學生自動游離于課堂之外,好奇心沒有了,你怎么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概念的興趣呢?而且孩子的判斷力不是很強,他心中想“我會了的知識干嘛還要學呢?”其實他自己不知道他懂不懂,其實沒有掌握,但他認為自己掌握了,又不參與課堂學習了,這段知識他是斷層了. 這節(jié)課失敗在于雖然我們的第二課時使用了具體情境——精美的課件,卻是第一課時情境的重復使用,降低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案例三 “認識幾分之幾”第三次課堂教學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袋小番茄,準備與辦公室的周老師、丁老師、楊老師三位老師分享. (老師出示一袋小番茄)請你幫助巢老師分一分,巢老師能分得這袋小番茄的幾分之一?
生:老師能分得這袋小番茄的.
師:那周老師、丁老師、楊老師三位老師一共能分得這袋小番茄的幾分之幾呢?請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學生舉手問:老師,你這袋小番茄有幾個?
師:你猜?生:我猜有4個.
師:還可能是幾個?生:8個,12個,16個……
若干分鐘后,小組進行全班的匯報.
生:巢老師分走了這袋小番茄的,1 - = ,周老師、丁老師、楊老師三位老師共能分得這袋小番茄的.
生:每位老師分得這袋小番茄的,周老師分得這袋小番茄的,丁老師分得這袋小番茄的,楊老師也分得這袋小番茄的,3個是,所以周老師、丁老師、楊老師三位老師共能分得這袋小番茄的.
生:我還有一道算式: + + = .
生:假如有4個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假如有8個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不管有多少個小番茄,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生:……
課后反思:我只教學2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教完之后心里空落落的,靜下心來想想,情境不用不行,用舊情境也不行,教師必須有智慧地使用情境. 基于以上的立場,我重新設計并借班進行了“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三次教學,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學生在課堂上隨著老師創(chuàng)設的新情境思考問題. 這個新情境既是舊情境的重復延伸,又符合學生生活現(xiàn)狀實際. 解決問題的角度也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從分數(shù)的加減法入手,也可以從分數(shù)意義入手,相互佐證,得出結論. 學生不僅豐富了數(shù)概念的認識,并且學生嘗試經歷了靈活解決問題的過程. 這節(jié)課成功在于教師創(chuàng)設了新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單元的第二課時也不枯燥,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順理成章,達到了育人無痕的效果.
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科理念特征決定了我們數(shù)學教育使用情境的必要性. 如何用?需慎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教師需因利勢導,一如既往精心設計一單元的第二、三……課時數(shù)學教學,讓我們的孩子在每節(jié)課都有所收獲,知識有所積累,技能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