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上黨梆子同全國許多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一樣,它的繼承和發(fā)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自從2006年上黨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上黨梆子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從六個方面對研究上黨梆子的文章進行了梳理和分類,希望有助于上黨梆子更好的繼承、發(fā)展和保護。
【關鍵詞】上黨梆子;研究現狀;分析與思考
一、引言
上黨梆子是山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與山西的蒲劇、北路梆子、晉劇合稱四大綁子,是流行于山西東南部上黨地區(qū)的一種古老劇種,約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它包括昆、梆、羅、卷、黃五種聲腔,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在道光年間稱為本地土戲,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時稱作上黨宮調,1954年定為上黨梆子。2006年5月20日,上黨梆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從六個方面對研究上黨梆子的文章進行了梳理和分類,希望有助于上黨梆子更好的繼承、發(fā)展和保護。
二、上黨梆子研究現狀
(一)對上黨梆子音樂表演的研究
車斗印2013年10月28日在《滄桑》發(fā)表的《淺談上黨梆子須生演唱真假聲轉換技巧》闡述了上黨梆子須生聲腔存在的上下銜接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和應把握的要領。
(二)上黨梆子音樂形態(tài)方面的研究探析
李春沐2007年3月1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發(fā)表的《歷史視野中的上黨梆子器樂結構研究》文中,作者立足在上當邦子歷史發(fā)展中的部分細節(jié),選取上黨梆子器樂作為研究對象,試圖對這一劇種在器樂結構積累的諸多經驗與規(guī)律,進行總結,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張燕麗2012年11月15日在《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發(fā)表的《山西四大梆子唱腔調式研究》撰文認為,調式是戲劇音樂的基本要素,是劇種風格的重要體現。通過對山西四大梆子唱腔調式的比較研究表明:山西四大梆子劇種風格呈塊狀區(qū)域性分布,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識。
(三)對上黨梆子的相關比較研究
張雁2013年8月8日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發(fā)表的《棗梆與上黨梆子比較研究》文章中對棗梆與上黨梆子這兩個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的梆子劇種,從音樂特征、唱腔板式、演出劇目、行當分工與樂隊配置等幾大方面對二者進行音樂本體的當代發(fā)展之比較,探尋其各自的發(fā)展特點。
(四)對上黨梆子歷史源流的分析研究
王丹丹2011年4月1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發(fā)表的《上黨梆子生成發(fā)展中幾個問題探討》一文中對上黨地區(qū)深厚文化積淀以及傳統(tǒng)音樂文化遺存做出梳理,并對上黨梆子從劇目、曲牌、唱腔等方面進行論述,提出上黨梆子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馮晴晴2013年4月1日在《山西師范大學》發(fā)表的《清代澤州上黨梆子戲班研究》碩士論文中從戲班概述、戲班運營、信仰與演出、戲曲藝人四個方面對清代澤州上黨梆子戲班進行了研究。
(五)對上黨梆子傳承保護的分析研究
劉博2011年12月1日在《天津音樂學院》發(fā)表的《晉城市上黨梆子劇團生存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碩士論文中通過對晉城市上黨梆子劇團的生存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并在最后借鑒先進地區(qū)的做法提出了一些設想。
馮雙明2011年12月15日在《東方藝術》發(fā)表的《上黨梆子的根本出路在于創(chuàng)新》認為,上黨梆子近年來由于受到“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快節(jié)奏與現代多元化娛樂的影響、上黨梆子的“聲腔改革”、一度創(chuàng)作的滯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古老的上黨戲曲陷入了危機。創(chuàng)新是藝術的靈魂,建立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才能振興上黨梆子。
三、基于上黨梆子研究現狀基礎上的分析
從上述論文的解題中發(fā)現,目前學術界對上黨梆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究廣度、深度有所擴展,可窺見學術界這些年的努力,尤其是2006年以來,在上黨梆子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當地藝人對上黨梆子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信息時代,上黨梆子的傳承和發(fā)展也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首先,在中小學的課本里可以加入一些對這種音樂文化的信息介紹,在大學課堂里可以作為音樂選修課課程,而在當地的大學中可以成為一門音樂必修課,以達到對本地文化更好的傳承。
其次,建立一個有關介紹上黨梆子的網站,讓感興趣的人足不出戶可以了解到最新、最全的知識,同時也有利于信息的保存。
最后,當地政府應該建立一些有關上黨梆子的文化長廊,讓人們在休閑時也可以了解到這種傳統(tǒng)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車斗印.淺析上黨梆子須生演唱真假聲轉換技巧[J].滄桑,2013.
[2]李春沐.歷史視野中的上黨梆子器樂結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
[3]張燕麗.山西四大梆子唱腔調式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2.
[4]張雁.棗梆與上黨梆子比較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3.
[5]王丹丹. 上黨梆子生成發(fā)展中幾個問題探討[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
[6]馮晴晴.清代澤州上黨梆子戲班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
[7]劉博.晉城市上黨梆子劇團生存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1.
[8]馮雙明.上黨梆子的根本出路在于創(chuàng)新[J].東方藝術,2011.
作者簡介:張丹丹(1990-)女,山西長治人,新疆師范大學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