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時期作為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階段,培養(yǎng)樂感是其主要教學任務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由于受到教學思維、教學方式、教學設施以及教師技能的限制,樂感教育成效甚微。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五個方面探究分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樂感;培養(yǎng)
樂感不僅是指節(jié)奏感,還包含著音準感、音色感和想象感等等,是一種對音樂的整體感知。擁有良好的樂感不僅令人對音樂中的旋律更加敏感,還能讓人更加深刻地感悟音樂中飽含的思想情感。因此,起始時期的音樂教育要重視對樂感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限制,音樂教學往往被忽視,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較低,樂感培養(yǎng)陷入困境。對于如何加強樂感的培養(yǎng),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培養(yǎng)樂感要重視開發(fā)學生的聽覺能力
音樂作為聲音藝術,依靠聽覺彰顯其藝術魅力。因此,樂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聽覺能力的提升。在教學活動進行之前,教師應當選取適宜的樂曲,比如古典音樂、輕音樂等令學生感到舒適安靜的樂曲。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受到音樂的熏陶,同一首樂曲的欣賞不應少于五個月,每天不應少于兩遍。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師在選擇的時候可以嘗試不同演奏方式、不同風格類型的樂曲,使學生漸漸地能夠欣賞到越來越豐富的音樂材料和音樂語匯,聽覺也更加靈敏,聽覺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在往后的樂曲欣賞中,學生不僅能感知旋律,還能感知樂句中的細微變化,比如音量、音色等。
二、培養(yǎng)樂感要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課堂中,在欣賞歌曲之前向學生們講解此歌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內容、意境以及情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生命力。比如家喻戶曉的歌曲《小燕子》,曲調優(yōu)美,歌詞質樸。演唱時,學生應該用親切的語氣,仿佛小燕子是自己許久不見的好朋友一樣,同時聲音應該是純凈柔和的,表達對家鄉(xiāng)最真摯的感情。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將自己置于歌詞所描繪的情景中: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河流輕淌,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家的好朋友小燕子又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演唱時需要使用何種語調語氣,此時只需教師提醒輕重緩急的部分,展現(xiàn)出一種敘說的感覺,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演唱這首極具民族風格的歌曲。
三、培養(yǎng)樂感要重視學習與交流
樂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節(jié)奏的學習。節(jié)奏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許多的兒歌中就包含著節(jié)奏: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教師和家長需要用心去引導學生感受節(jié)奏。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分別使用不同的小樂器,比如木魚、碰鈴、雙響筒等,根據(jù)歌曲的不同進行選擇性的打擊伴奏,通過這種聆聽和動手創(chuàng)造同時進行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演奏鋼琴讓學生進行伴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與此同時,學生的歌唱能力也影響著樂感的培養(yǎng)。在學生年齡較小的時期,很難理解大部分歌曲中蘊含的感情,但是歌曲的旋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營造的氣氛,學生在歌唱這種類型的歌曲時,也會帶著高興或者悲傷的情緒。在教師和家長的輔助之下,學生逐漸理解歌曲蘊含的感情,演唱時的情感流露也將變得更加真實。對于小學生而言,歡快的歌曲更適合他們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當選擇活潑愉悅并且有教育意義的歌曲,比如《賣報歌》《春天在哪里》《蝸牛與黃鸝鳥》等,這類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旋律更容易打動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哼唱,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旋律,音樂的記憶力也得到了提升,這些對于樂感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多途徑培養(yǎng)樂感
如果僅用語言來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整個課堂難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熱情難以被激發(fā)。因此,樂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教育途徑。一方面,大多數(shù)學科在教學課堂中均使用了多媒體設備,同樣在音樂的教學課堂也應該積極使用。比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首歌曲時,如果只是單純地介紹這首歌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學生很難體會到歌曲表達的情感,只是憑借記憶去記住音樂。但是在教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祖國的花朵》這部電影,通過電影的演繹,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深入人心。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解釋,學生回憶起電影幸福生活的畫面,就能夠理解那份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樂感的培養(yǎng)需要多媒體設備的輔助,提升學生對音樂內涵的感悟力。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樂器價格較高,教學課堂較少使用樂器,但是樂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樂器,通過對樂器的接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不同樂器帶來的不同樂感。比如中國鼓樂和非洲鼓樂,風格不同,差異顯著。如果課堂中僅通過欣賞樂曲進行教學,學生只能大致體會兩者的區(qū)別,但是通過對中國鼓和非洲鼓的打擊演示,學生就能夠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徹底感受兩類鼓樂的差異。
五、提升教師音樂教學技能
音樂學科的專業(yè)性很強,需要教師具備充足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作為樂感培養(yǎng)的引導者,音樂教師必須提升整體素質。因此,學校應當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學技能,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豐富自身的音樂教學課堂。教師通過培訓不僅獲取了知識,同時也獲得了交流,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經驗共享,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六、結束語
音樂教育離不開對樂感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途徑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喜愛音樂,這些對于樂感的培養(yǎng)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交流,讓學生在音樂教育的初始階段形成良好的樂感,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和音樂欣賞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佳.合唱教學對小學生樂感培養(yǎng)的研究——以濟南市趵突泉路小學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2,(12).
[2]周蕊.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之多維因素探究[J].大眾文藝,2012,(11).
[3]于佳弘.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路徑探析[J].時代教育,2014,(4).
[4]張夢姿.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統(tǒng)計與管理,2011,(12).
作者簡介:紀旭,本科,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綜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