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奕考
【摘要】在語文綜合能力中,“寫作”起到支柱性作用,如何走出誤區(qū),構建高效教學機制,革新傳統(tǒng)模式,煉就學生扎實的寫作能力,結合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力求使作文教學日趨有序化,合理化,科學化,減少了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不僅能促進了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反思與轉變,也優(yōu)化了寫作教學的結構,有效的改變了寫作教學的無序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寫作素質(zhì)。在寫作教學的探索中開拓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關鍵詞】寫作誤區(qū) 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 大語文觀 序列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88-02
新課程下的教育是創(chuàng)新的開拓的教育,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廣闊的探索空間,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各種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實踐與研究應運而生。 在語文綜合能力中,“寫作”起到支柱性作用,如何走出誤區(qū),構建高效教學機制,革新傳統(tǒng)模式,煉就學生扎實的寫作能力,成為教學中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課題提出背景
新課標教學明確倡導語文教學的綜合性,人文性,活動性??墒窃趯嶋H寫作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無奈與弊端。
1.缺乏完善的科學的訓練體系,各學段的評價標準有待研究構建。由于整體訓練缺乏理論性,計劃性,指導性,實際運用存在著隨意性,教師簡單指引,草草寫作現(xiàn)象普遍,學生人文精神嚴重缺失。
2.評價標準程式化,學生寫作興趣降低,生活體驗的個性化獨創(chuàng)性的佳作鮮見。
3.走馬觀花,低效評改,造成保質(zhì)不保量,教學效率低,教學質(zhì)量難以保障。
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的實施
1.樹立大語文觀念,積淀人文素養(yǎng)。
寫作固然要傳情達意,更重要的展現(xiàn)生活的畫卷。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芊芊世界,生活的浪花晶瑩多彩,擁有一顆慧心,一雙慧眼,才能挖掘生活的寶藏。如何做到曲徑通幽,漸入佳境呢?
聚焦生活-——以生活為圓心,觀察為半徑,采擷美的瞬間。
例如:練筆 春天來了
不經(jīng)意間,春天已悄然而至,枝頭驀然閃現(xiàn)的新綠,春水漾起細小的波紋,花間彌漫的醉人芳香,生機盎然,撩人心扉。風的低吟,雨的回響,花木生長的節(jié)奏——傾聽春天的旋律,奏響生命的春之樂章。
閱讀經(jīng)典——名家名篇,時政雜文,專題閱讀積淀思想底蘊。
“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的名家名篇,蘊含豐富的寫作信息。吟詠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認知水平,拓寬寫作視野,提高審美情趣。讓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與外部生活和諧靈動。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觀察事物,體察真善美,收獲摯愛真情。讀寫結合——摘抄批注,日記隨筆,集腋成裘。積累寫作經(jīng)驗。
隨筆示例:槐花也消散了白色的芬芳,露珠也消逝了純美的青光童年帶著芬芳與爛漫漸行漸遠,消逝在時光美好的轉角!但在我的心靈花園,總會有一隅春光,旖旎無限,那便是我們找回的童年,單純與爛漫讓這里清露欲滴,好奇與天真讓這里奇麗多姿,執(zhí)著與夢想讓這里日新月異!
找回童年,其實,是找回生命花籃中遺失的美好。
2.構建作文序列課堂,形成梯度教學模式。
根據(jù)教材的安排,整合內(nèi)容,安排層級作文教學。例如七年級上冊新人教版,一二單元為寫人記事篇,三單元為自然風物篇。第四單元為感悟篇 ,第六單元想象篇。整合后每周安排2課時進行大作文教學。對記敘文寫法,分時段講解描寫專題: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方法。寫作技法分為細節(jié)描寫,以景襯情,借物抒情法,擬人法。章法講解是一線貫穿法。語言表達學會巧妙運用比喻、擬人、反復等常用修辭,長句、短句交糅,整句、散句并用。訓練語言藝術化和力破常規(guī)的思維轉換表達。
基本思路為:名家導引實例,思路講解,片段到綜合練習,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點面結合的訓練,目標明確,指向性強。學生易于接受,避免了盲目性,增強了針對性。明確達標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3.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改變“教師一言堂”權威觀念,變師生關系為平等合作關系,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睂W生在質(zhì)疑探究中充分發(fā)掘潛能。創(chuàng)造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輕松,在鼓勵中學生才會敢于創(chuàng)新,思想活躍了,對生活的認知程度也會加深了,進而增加了思維的深度廣度。
要盡量設計多種語文活動讓學生主動說寫,分組競賽課前3分鐘演講,1分鐘評論,課內(nèi)設置“話題辯論賽”,如:《羚羊木雕》該不該要回木雕?《愚公移山》愚公是否愚?評價人物主旨或進行美點賞析。從個性發(fā)展看,語言表達對學生的思維的流暢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對學生德行的完善都大有裨益。
4.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熱情。
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和生活體驗,挖掘其閃光點合理性。呵護他們表達情感思想的熱情,不讓所謂的標準束縛學生的思考,不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兩腳書櫥”,這樣的教育才會使學生自由抒寫心聲,真情流溢。
寫作中設計多樣的題目,練筆形式多樣,能力訓練不拘一格。獎勵機制風格多樣,“演講之星”“心香一瓣”“最佳表現(xiàn)獎”評比,“佳作園地”競賽展示,學生在激勵中獲得賞識,興趣變得越發(fā)濃厚,寫作的欲望也會愈發(fā)強烈。
評改方法除教師批改面批,學生互評,自己評改,還可以就某項評價,開頭結尾,章法,細節(jié)或構思立意選材,優(yōu)點長處在交流探討中得到師生的認定和贊揚。學生在鑒別中提升了思考力,在評價反思中逐漸學會修改潤色文章。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目標設定小切入,教師不僅關注到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學生的優(yōu)點得到肯定,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擁有更多的期待,個性張揚的同時強化了寫作的積極性,思維品質(zhì)和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實施成效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注重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僅能促進了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反思與轉變,也優(yōu)化了寫作教學的結構,有效的改變了寫作教學的無序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寫作素質(zhì)。在寫作教學的探索中開拓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