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女孩》秉承了華裔美國文學的傳統(tǒng),探討了母女關系。文中的母女關系包含兩段母女關系,即珍珠姐妹與其母親的關系和珍珠姐妹與吉姆的母女關系,以及這兩段母女關系所反映的多元文化的觀念。
關鍵詞: 《上海女孩》 母女關系 多元文化
一、引言
鄺麗莎是新一代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出版了《百年金山》《花網(wǎng)》《內地》《龍骨》《雪花與秘扇》《戀愛中的牡丹》《上海女孩》等一系列小說。其中《花網(wǎng)》獲得埃德加獎,而《雪花與秘扇》幾乎成為鄺麗莎的代名詞,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銷售近一百萬。
《上海女孩》是美國華裔女作家鄺麗莎2009年發(fā)表的又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小說講述的是1937年的上海的姐妹秦珍龍(珍珠)與秦美龍(梅)在經(jīng)歷過家庭破產(chǎn)、被迫結婚、在抗日戰(zhàn)爭中逃難離開中國、來到了美國重新開始生活的故事。鄺麗莎的這部小說飽含對中國的想象、戰(zhàn)爭移民的痛苦與移民歷史的重現(xiàn)、姐妹關系、父女關系、母女關系等這些傳統(tǒng)華裔美國文學的主題。本文擬以文中的母女關系為主線,研究母女之間的交流、傳承、沖突。母女關系更是文化沖突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可以“把母女關系作為界定女性文化的一個要素”?譹?訛。
二、 珍珠姐妹與秦夫人:東方文化的傳承
母女關系可以說是華裔文學的一個基本主題。譚恩美就曾在她的作品中敘述過母女關系?!渡虾Eⅰ愤@部作品中鄺麗莎也在文中重復地提到母女關系。本文中的母女關系有兩種,一是珍珠姐妹與她們母親秦夫人之間的關系,另一段是珍珠姐妹與她們共同的女兒吉姆之間的關系。
要了解珍珠姐妹與母親的母女關系,首先要從她們的形象說起。文中“媽媽挽了個紋絲不亂的發(fā)簪。一襲深藍色絲質中袖旗袍,做工精良,裁剪合體,很符合她的年紀和身份?!保孔r?訛作為一個傳統(tǒng)婦女,珍珠的母親很迷信,本文中的珍珠姐妹和她們的母親的關系是傳統(tǒng)的中國母女之間的關系,她們之間存在著誤解與排斥,珍珠永遠理解不了自己的母親,一直覺得“媽媽的裹腳布散發(fā)出來的那股血和膿的臭味直逼我的嗓子眼”。珍珠的母親常說: “這個世上沒有幸福的結局?!绷硪环矫妫渲榻忝贸商斐撩杂谧约旱哪Φ桥傻纳?,對于家里的變故一無所知,不關心父母,也不擔心家庭,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她們學過西學,受過教育,聰明漂亮,并且擔任月份牌女郎,當她們搔首弄姿的月份牌被她們的母親看到的時候,她們的母親大為震驚,甚至大哭大鬧,但是在女兒的勸說下,她們的母親漸漸地接受了她們類似于“妓女”的這種行為。至此,珍珠姐妹與她們母親之間的傳統(tǒng)中國母親與“摩登”上海女兒之間的關系就被揭示出來。
她們之間是無法理解對方的,在珍珠眼里,她的媽媽就是一個漠不關心家事、成天打麻將的母親,她相信命運,總是用珍珠姐妹的屬相來判斷她們的命運。母親代表的其實就是傳統(tǒng)的守舊的東方文化,然而她的女兒卻是接受過“西化”教育的摩登女孩,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其實就是母女關系背后的意義。珍珠姐妹很不喜歡聽母親講故事,但是母親講故事其實是一個與女兒交流的過程,女兒的抗拒正說明了母女之間這種無法交流和無法理解的現(xiàn)狀。正如譚恩美小說中“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文化關系就往往是融合與接納多于排斥。然而,她們之間既然存在著通過文化交流而產(chǎn)生的部分的文化適應與同化關系,那么,她們就不可回避地面對差異、糾紛,甚至是誤解”。
譚恩美的故事的最后母親與女兒總會達到諒解。但是,《上海女孩》中母女之間就沒有達到最后的諒解,因為1937年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淪陷,她們裹著小腳的母親毅然帶著她們開始逃亡,途中遇到日本兵,為了保護女兒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逃亡之前,珍珠姐妹的父親遲遲沒有回家,就在那時母親做出了要帶著自己女兒逃亡的決定,珍珠姐妹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母親。她們的母親堅定地提出逃亡的計劃,在戰(zhàn)火紛飛的環(huán)境中對自己失蹤的丈夫沒有一絲的想念,一心一意只想著自己的女兒。逃亡路上,母親再一次跟珍珠姐妹講起月亮姐妹的故事。這一次,珍珠姐妹終于耐心聽完了這個故事。中國的傳統(tǒng)母親深愛著自己的女兒,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來保護自己的女兒。她們之間的代溝其實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抗爭,母親不斷地通過敘述自己的故事企圖與女兒進行溝通,卻被年少無知的女兒反感,在女兒心目中母親是守舊的、傳統(tǒng)的、目光短淺的,在母親眼里自己的女兒是叛逆的、沒有禮教的,但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母親奮不顧身地救自己的女兒,她們的沖突與不合消失于無形。當珍珠姐妹到達美國后,珍珠有意無意地開始用母親的生活哲學過日子,經(jīng)常把別人同自己的命運同生肖聯(lián)系在一起,不知不覺中珍珠繼承了母親的智慧,另一方面說繼承了她曾經(jīng)不喜歡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三、 珍珠姐妹與吉姆:復雜的中西文化之爭
《上海女孩》中還有另一段母女關系就是珍珠與自己女兒吉姆。小說中還有一段隱形的母女關系就是梅與吉姆的關系,吉姆其實是梅的女兒,但是由于梅并沒有與自己的丈夫發(fā)生過關系,珍珠就代替梅成為了吉姆的母親。這樣復線式的母女關系打破了傳統(tǒng)華裔文學中單線的一對一的傳統(tǒng)母女關系,所以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對話也就不再是簡單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文化沖突,更是選擇東方教育模式與西方教育模式的沖突。
與傳統(tǒng)華裔中中國母親的形象不同,譚恩美的故事中,母親們幾乎都是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中國婦女,說著蹩腳的英文。而珍珠上過大學,接受過大學教育,不像傳統(tǒng)的美國華裔文學中的母親那樣說著不流利的英文,她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閑暇時間還幫別人做英文家教和月份牌女郎。可以說,珍珠是一個很獨立且摩登的上海女孩。但是這一切在她們來到美國之后改變了,即便是這樣一個又獨立又聰明的女人也不能避免自己在美國的社會中成為一個他者的事實。這對于這樣一個說著流利的英語和受過西式教育的并且信仰上帝的摩登女孩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她的身份認同似乎比其他的華裔文學中的傳統(tǒng)母親的形象更為模糊不清。由于長期的模糊的身份認同,加上自己與丈夫都同樣是非法移民,珍珠長期將自己困在公寓中,在無休無止的家務活中逃避自己的身份認同困境。在教育女兒上,珍珠也不知不覺地開始用她母親的生活哲學來教育吉姆。她保護吉姆,像她的母親秦夫人保護她們一樣,她用命理之說來解釋吉姆的性格,漸漸地也開始認同母親那套為了家人犧牲的東方女性的思維?!盁o論母女兩代人在文化與生活境遇上的差異如何巨大,她們之間仍然有著或多或少的同化?!碑斆绹l(fā)生反華風暴的時候,珍珠說:“我明白自己必須更努力地保護自己的女兒?!?/p>
梅是珍珠的親姐妹,吉姆的親媽,每天面對吉姆卻不能與其相認,對于梅來說這是很殘忍的,所以,梅一直都很包容吉姆,甚少跟吉姆生氣。珍珠說:“梅是個風趣的姨媽,而我則是那個訂規(guī)矩的人。我明白為何妹妹想成為一個完美的姨媽,我們都心知肚明?!痹诮逃返膯栴}上,梅比較傾向于用美國式的自由的親密的方式,希望吉姆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的獨立的女孩,而珍珠卻用中國式的恪守禮教的方式,希望吉姆成為一個本分的遵守禮教的女孩。所以,梅與珍珠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例如在為吉姆挑選衣服的事情上,“妹妹和我為了吉姆爭斗了很多年。她給吉姆穿她從百貨商店買來的漂亮衣服……而我卻總是為吉姆做些實用的衣服?!闭渲樽龅姆b大部分是中式的。姐妹倆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嚴重,其實主要是美國式的教育與中國式的教育之間的矛盾,正如小說中的這樣一個片段:
“吉姆更喜歡和我在一起,因為我抱她,親她,因為我讓她坐在我腿上?!泵穮柭暦瘩g道。
“中國人不是這么管教孩子的,像那樣抱著孩子的?!?/p>
“我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時,你從不信這些?!泵氛f。
“是的,但是我現(xiàn)在做媽媽了,我不想讓吉姆長大后有缺點?!?/p>
“當媽媽的抱抱她,不會把她變成放蕩的女人。”
梅來到美國后,女兒交給了姐姐,自己就在美國拼命地尋找機會出人頭地,她得到了更多的接觸美國文化的機會,對于美國社會更多的是認同,認同美國法律,認同美國的生活方式,認同美國的思維方式。她不像珍珠那樣經(jīng)常擔心吉姆會受到歧視,因為她認為吉姆是真正的美國人。而珍珠不同,她到達美國之后,長時間地困在家中做家務,受到自己婆婆與已故母親的影響,很少接觸社會,對她來說唐人街是一個避難所,但是卻不是她女兒的歸宿,所以她極度擔心移民局查到關于她們非法移民的事實,她像她的母親一樣努力保護著自己的女兒,但是由于她的女兒在不斷地接觸這個社會,所以珍珠的保護顯得越來越蒼白。她們的女兒吉姆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美國的理念,自從穿了第一套牛仔服以后就再也不愿意穿母親給她準備的那些過時的中式服裝。
盡管珍珠講一口英文,也從小要求吉姆講英文,究其原因是為了出人頭地,不要再讓女兒過自己的苦日子,但是在教育理念上她卻用中國式的方法,致使她與女兒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合。譚恩美的故事中母女之間也常常有這樣的不合?!斑@種各自之間的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母親與女兒講述的不是同一種語言,她們無法向對方充分表達或解釋自己的情感體驗與語言背后微妙而含蓄的意味?!钡窃卩楙惿摹渡虾Eⅰ分校渲榕c吉姆用的是同一種語言,為什么母女之間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呢?究其原因就是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沖突。珍珠姐妹之間的東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別選擇,也使得這種矛盾更為嚴重。珍珠很憎恨撒謊,但是為了保護吉姆,她在非法移民這件事上選擇對吉姆撒謊,也不許吉姆把家里的秘密宣揚出去。但是,梅卻是唐人街第一個通過審查拿到美國合法公民身份的人,梅認為美國政府是可靠的,所以梅也要求珍珠說出真相。而吉姆,這個自小接受美國教育的女孩,認同美國的理念,在她父親接受移民局調查的時候哭著要求父親說出真相,然而他的父親最終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選擇上吊自盡。
至此,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別被作者最大化地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珍珠失去了丈夫,同時也對自己的女兒失望之極,因為在珍珠心里家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她與丈夫才會選擇保守全家人的秘密,然而自己的女兒卻在關鍵時候出賣了她,還間接導致了自己父親的死亡,從中國思維方式,吉姆是很不孝順的,但從美國的思維方式,吉姆是對的。
四、 多元文化的暢想
《上海女孩》中的母女關系是復雜的,有秦夫人般的傳統(tǒng)中國母親,也有珍珠般的會說英語但是采用中式教育的母親,更有像梅一樣開放的采用美國式教育的母親。
珍珠姐妹與秦夫人的母女關系并沒有明明白白地得到和解與溝通,但是珍珠在教育女兒方面卻繼承了自己母親中國式的教育理念,由于珍珠自己接受過西方的教育,所以她又能積極地支持自己的女兒接受西式教育。這樣的珍珠應該說是比較包容的母親,但是由于吉姆受到的是真正的美國教育,所以她們之間的沖突不斷。相反的,梅采取的美國式的教育使得她與吉姆之間的母女關系相對融洽,但當吉姆得知自己的生母就是自己的姨媽的時候,吉姆離家出走了。父親的死對于吉姆來說打擊很大,但是身世之謎使得吉姆篤信的一切分崩離析,身份認同出現(xiàn)困難,甚至對于美國產(chǎn)生了仇恨。在離家出走的時候吉姆留下一封信,信中稱梅為姨媽,卻稱珍珠是媽媽,表明她開始認同珍珠的愛。
《上海女孩》中母女之間的關系的嬗變其實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母女關系的背后展示的是第一代移民與她們的第二代之間的文化碰撞及交流,甚至于同為第一代移民的姐妹倆由于境遇的不同,也對于中西文化有著很不同的看法。之前的母女關系中,只要當珍珠與吉姆發(fā)生矛盾,吉姆就會投向梅的懷抱,展示的似乎是一種非東即西的二元對立,但當吉姆知道自己身世的秘密后,掙扎在父親死亡的內疚感與自己強烈的無歸屬感中,吉姆的世界崩塌了。但是吉姆的離家出走證明了第二代移民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并不是非東即西的二元對立的關系, 她們的身份認同是混雜的,文化上是多元的。
五、結語
鄺麗莎在其小說《上海女孩》中通過母女關系表達出來的文化上的傳承與選擇,并不是單一的、對立的,這也是鄺麗莎對于東西方文化二元對立的解構,文中強調的是文化的多元認同。這也符合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發(fā)展,“亞裔美國文學批評受到后現(xiàn)代理論的滲透,從排斥亞洲轉而提倡跨國界主義,從認同美國轉而提倡多元認同,并開始認可種族主義境況下生存方式的多樣性。”
徐穎果:《族裔與性屬研究最新術語詞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頁。
鄺麗莎: 《上海女孩》,謝春波譯,京華出版社2010 年版,第24頁。
參考文獻:
[1] 鄺麗莎. 上海女孩[M].謝春波譯. 北京:京華出版社, 2010.
[2] 徐穎果.族裔與性屬研究最新術語詞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3] 張瓊.從族裔聲音到經(jīng)典文學——美國華裔文學的文學性研究及主體反思[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 徐穎果.多元視角下的當代美國華裔文學[J]. 南開大學學報,2009(5).
作 者:吳曉麗,云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華裔美國文學。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