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萍
摘要:以翻譯實質(zhì)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俄漢語語義對應關系,從而得出翻譯實質(zhì)乃為語用等值,而非語義等值,并通過對俄語俗語、諺語的翻譯實踐,進一步分析語用等值的真正含義。
關鍵詞:語義;語用;語義等值;語用等值
中圖分類號:H35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1-0156-02
一、翻譯的實質(zhì)
翻譯的實質(zhì)是什么? 英國的卡特福德下的定義是:翻譯是一種語言(原語)的篇章材料被與其等值的另一種語言(目的語)的篇章材料所替換[1]。美國的奈達稱:翻譯是指接受語復制原語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2]。這里提到的等值是翻譯過程中最重要的標準,然而,究竟是語義等值還是語用等值?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是語用等值。翻譯的實質(zhì)是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原作完全等同的譯作[3]。這個譯作不是為“替換”原作而存在,而是完全“取代了”它。這里所說的“完全等同的譯作”其實就是語用等值的譯作。因為譯語與原語只有在語用方面能達到等值,語義方面則不可能。
二、俄漢語語義對比
俄漢語千差萬別,總的說來,兩種語言的詞匯單位之間的語義對應從翻譯的角度看,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況:
(一)1對1
即原語中的詞匯單位在譯語中只有一個“對象”,它們在意義、色彩上完全等值或基本等值。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可以互相對譯。這類詞匯單位通常都是單義詞,它們在詞匯中所占比例不大。多為科技用語、專有名詞、地理名稱及其他單義詞,如:俄羅斯Россия;莫斯科Москва;列寧Ленин;氫водород;對數(shù)логалифм;艾滋病спид等。
(二)1對多
即原語中的詞匯單位在譯語中有若干個對象,此類詞大多是多義詞,在總詞匯中占很大比重。譯者需根據(jù)上下文在眾多義項中選擇最恰當?shù)囊粋€。一些看似對等的語義單位在詞義范圍的廣狹上、色彩的有無輕重上還是千差萬別的。如:
1.俄廣漢狹
дяда:叔父、伯父、舅父、姑父、姨夫
невестка:兒媳、嫂嫂、弟妹、妯娌
нога:腿、腳
рука:手、臂
волосы:毛、發(fā)
жарить:炒、煎、炸、烤
играть:吹、拉、彈、撥、奏
земля:土地、泥土、地平線、地球
2.漢廣俄狹
愛人: муж, супруг, жена, супруга, милый, милая
車站:станция, вокзал, остановка
來到:прийти, приехать, прилететь, прибыть
馬車:телега, дрожки, экипаж, арба, повозка
(三)1對0
此類詞多為表示該民族特有事物或科技新術語的,在另一民族中無對等物,當然在另一語言中也就沒有對應詞。引進的外來詞譯得好、在譯語中扎根,便也成為譯語詞匯的一部分,1對0便可能變成1對1。如:сарафан(俄羅斯婦女套在襯衫外面的無袖長衣,又譯薩拉凡)、именины(命名日)、святки(圣誕節(jié)節(jié)期)、дума(杜馬)、самовар(俄式茶炊)。漢語中的豆腐(доуфу)、粽子(Цзунцзы)、武術(Ушу)、氣功(Чигун)、麻將(Мацзян)、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在俄語中也沒有對等物。
由此可見,追求語用等值才是翻譯的真正實質(zhì)。語用等值翻譯是通過對兩種語言進行對比來實現(xiàn)的。這種翻譯不拘泥于原文內(nèi)容,以最貼近的等值譯語再現(xiàn)原文內(nèi)容,以達到語用等效。這一點在諺語、俗語翻譯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俄漢語成語在表達概念和形象、比喻和聯(lián)想、民族特色方面存在著很大差別,這就使諺語、俗語的翻譯成為一項既艱難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三、語用等值在俗語、諺語翻譯中的體現(xiàn)
為了達到語用等值或者說語用等效,筆者總結了諺語、俗語的幾種翻譯方法。
(一)語義語用皆等值
即兩種語言中的俗語、諺語的比喻載體和所要傳達的寓意完全一致,如:
1.в мутной воде рыбу ловить.渾水摸魚。
2.знать, как свои пять пальцев.了如指掌。
3.как рыба в воде.如魚得水。
4.подливать масло в огонь.火上澆油。
5.гром среди ясного неба.晴天霹靂。
6.идти в огонь и в воду.赴湯蹈火。
7.Беда не приходит одна.禍不單行。
8.Капля и камень долбит.水滴石穿。
(二)語義不等值、語用等值
即兩種語言中的俗語、諺語的比喻載體不同,但所要傳達的寓意完全一致,如:
1.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一箭雙雕。
2.Садиться между двумя стульями.腳踩兩只船。
3.Сор из избы не выноси.家丑不可外揚。
4.На воре шапка горит.做賊心虛(譯成“賊頭上的帽子著火了”令人費解)
5.Насилу не быть милу.強扭的瓜不甜。
6.С кем поведёшься, от того и наберёшьс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Чужая душа——потёмки.人心隔肚皮。
8.Глаз вернее уха.百聞不如一見。
這種翻譯方法也有弊端,第一是原文的形象消失了,異國情調(diào)沒有了,第二是有時兩國俗語、諺語貌似寓意等值,但細究起來卻有一些差異,如:метать бисер перед свиньями.一般譯為“對牛彈琴”。該俗語出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節(jié):“不要把圣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庇纱丝梢?,譯成 “對牛彈琴”不盡妥當,因為牛只是聽不懂而已,而豬卻要踐踏珍珠,還要咬人,所以要采取以下筆者闡述的“移植”法,譯為“投珠于豕”更為準確。
(三)移植法
即將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創(chuàng)造性地移植到漢語中去,從發(fā)展趨勢上看,這種保留原文生動形象和寓意的移植法將會越來越被廣泛采用,這種移植法歸根結底還是追求語用等值,這種方法的巧妙之處在于既可以保持異國情調(diào),又可以豐富漢語表現(xiàn)法,這需要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的移植技巧,移植巧妙的俗語、諺語可以得到廣泛認可并逐漸融入漢語中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進行適當加工,可以采取對偶式、歇后語式、四字詞語式、排比式、押韻式以及其他簡練生動的語言形式,適當?shù)丶右宰⑨屢参磭L不可。如:
1.Москва не один день строилась.
莫斯科建成,非一日之功。
2.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не ездят.
帶著茶炊上圖拉——多此一舉。
3 .Ехал в Казань, а попал в Рязань.
本要去喀山,結果到梁贊——事與愿違。
4.Язык до Киева доведёт.
靠著舌頭問路行,總能到達基輔城。
5.Не всё золото, что блестит.
閃閃發(fā)光物,未必盡黃金。
6.Красна птица пером, а человек умом.
鳥以羽美,人以智俊。(鳥美在羽毛,人美在智慧。)
7.Дружный табун волка не боится.
群馬不怕狼,團結有力量。
8.В поле за ветром не угонишься.
田野追風,勞而無功。
這種譯法靈活巧妙,不拘一格,保留了原語的形象,用漢語中的通俗易懂的多種手段表達,使讀者借助于熟悉認識陌生,中洋結合,值得提倡,當然,它需要譯者長期的鉆研與思考,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可一蹴而就。
四、結語
通過對俄語俗語、諺語的大量翻譯實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采取哪種翻譯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還原原文的含義,既要做到不拘泥于原文內(nèi)容,又要以最貼近的等值譯語再現(xiàn)原文內(nèi)容,以達到語用等值。這是一個具有廣闊研究空間的議題,是永無止境的研究方向,未來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nèi)ド钏己吞接憽?/p>
參考文獻:
[1]王育倫.俄譯漢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2]蔡毅,靳慰然,曹書勛.俄譯漢教程(修訂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
[3]蔡毅,孫桂芬.俄譯漢教程(修訂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