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少微
摘要:圖式理論模式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輸入信息處理方式。基于實證教學分析學生在聽力理解中圖式理論模式的運用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在信息解碼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自上而下處理方式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聽力理解;圖式理論模式;信息處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H319.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1-0154-02
1引言
圖式理論認為,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人們總是以頭腦中已存在的信息圖式為認知基礎,將輸入信息和頭腦中已有信息圖式聯系起來,只有輸入信息與頭腦中的圖式匹配,才能完成輸入信息的解碼、重組和儲存[1]。Carrel & Eisterhold[1]認為,聽者的圖式可以分為三種,包括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或修辭圖式。語言圖式屬于基本的具體圖式,后兩者屬于高層次圖式。根據圖式理論,大腦對輸入信息處理方式可分為以下兩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方式的輸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體圖式,在逐步逐層積累基礎上形成高層次圖式,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突出細節(jié)理解,注重具體語言信息,在音素、單詞、詞組、句子層次上依次對具體語言信息進行辨認和理解。自上而下方式則相反,輸入信息起于整體概念,運用高層次圖式來預測輸入信息,然后根據信息不斷向下檢驗、選擇、吸收具體輸入信息,在聽力中突出整體結構的理解,利用大腦已有的背景知識或抽象概念來分析、處理輸入信息。OMalley[2]等通過“有聲思維”實證研究提出了聽力強者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處理方式,而聽力弱者采用自下而上策略。劉紹龍[3]基于“有聲思維”實證研究從背景知識角度探討圖式理論的應用。呂長竑[4]提出聽力學習策略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
2研究設計
本研究基于實際聽力課堂教學進行,包括測試和問卷調查兩部分,調查對象為本學院2012級商務英語專業(yè)一年級98名學生,在第二學期進行。聽力材料選擇美國流行歌手Lobo的How Can I Tell Her中第一小結作為聽力材料。
測試:學生寫下第一小節(jié)的英文歌詞,包括6句歌詞,練習播放四遍。
問卷調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列出影響英語聽力理解的5大聽音者因素;第二部分:(1)第四句歌詞是什么?(2)你是依據什么寫出此句歌詞的?
3研究結果
第一節(jié)歌詞。(1)She knows when Im lonesome. (2)She cries when Im sad. (3)Shes up in the good times. (4)Shes down in the bad. (5)Whenever Im discouraged,she knows just what to do. (6)But girl she doesnt know about you。
4分析探討
根據調查,92%的學生認為詞匯是影響英語聽力理解的首要因素,第二、三、四位因素也與詞匯密切相關。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生對詞匯有非常大的依賴性,傾向于逐詞聽辨,以為聽懂每個詞就能理解整體意思,顯然他們傾向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Bullard[5]在其研究中提出,本族語者在聽話時則以語篇感知為主,而非逐詞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另外,據調查從具體英語聽力任務中體現學生運用信息處理方式??傮w看,83.7%的學生無法完整寫出第四句歌詞的關鍵信息,但信息缺失程度不盡相同。在83.7%的學生中,6.1%的學生基本上無法寫出關鍵信息,77.6%的學生能寫出大部分的意思,其中67.4%的學生選擇bed,其余10.2%選擇bank和band,這兩個單詞的讀音和“bad”相距較遠。只有16.3%的學生能完整寫出關鍵信息,其中6.1%的學生語法表達有錯,他們聽漏了非關鍵信息。
從結果和原因兩方面看出,大部分學生(83.7%)在聽音階段注重語音、詞匯的辨別,即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學生表示,聽到down這個詞,就認為后面那個詞就是bed,二者結構搭配合理,意思也合理,即“倒/躺/睡在床上”,故沒怎么猶豫就選擇bed,而另一些學生選擇讀音部分類似的單詞bank和band,單純憑音斷意。不少學生漏寫is這個單詞,除了辨音不清的原因外,對語法的敏感度不夠也會造成此結果。
選擇She is down in the bed,雖然語法結構上是正確的,但意思和全文脫節(jié),造成整體表達不清。這小節(jié)內容是講she和I的關系,she對I的關心,有同甘共苦之情誼。down in the bed意思突兀,無法和主體內容相呼應。在無法明確bed或bad這兩個讀音極其相似單詞時,采用自下而上方式無助于正確理解。選擇bank/band也是脫離了整體意思。1—5的選擇,顯示學生過于依賴單個詞的感知,似乎把聽看成分割理解的任務,其注意力集中在單詞辨析上,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他們對整體語篇的理解,容易導致個體和整體意思不相符。自下而上方式激活了大腦認知框架的語言圖式,缺乏整體理解思維,把輸入信息分割理解然后再組合理解會加重理解負擔,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會由于聽不清某個單詞而苦想,錯失篇章理解。OMalley et a研究發(fā)現,效率低的聽音者在聽力理解時只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如果學生運用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他們會懷疑自己bed\bank\band的選擇,因為與整體意思脫鉤,不知表達何意,從而重新選擇。
16.3%的學生能完整寫出關鍵信息,有些學生漏了is,但這不影響句子整體意思,因為關鍵信息都具備了。這部分學生在聽音過程中不依賴分割式的逐詞理解,而會注意整體篇章理解,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式,通過激活大腦已有的內容圖式等高層次圖式,對具體信息進行驗證,排除與原假設相悖的信息,確定正確的選擇。自上而下的方式能幫助收窄范圍,消除歧義,限制選擇。學生在明確主題前提下判斷思維,隨時修訂不相符的信息。學生抓住“同甘共苦”的主題,確定down指情緒低落,in the bad指不開心之類,詞組意思和上下文意思貼切,和全文基調相符合。從形式圖式考慮,第3句和第4句類似對偶句,結構為shes+表語,up對down,那good肯定是對bad,而決不可能對bed。
5相關建議
長期以來,聽力教學更多地關心語言圖式的建立,即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建立,從我們的問卷調查之一看出學生極其重視詞匯的掌握,問卷調查之二也反映了類似的聽力習慣。在實際聽力任務中,某個詞匯可能很簡單,如果是閱讀是毫無障礙的,若改為聽力則由于相似、聲音影響等原因,聽者可能不能正確判斷,從以上的歌詞測試中可以說明。聽者過于依賴自下而上的方式,極少甚至放棄自上而下的方式,會高度重視單個詞匯的理解,從而影響對主體的把握,容易導致篇章理解的缺失。當然,不能因此就徹底否定自下而上的方式。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在聽力理解中是同時發(fā)揮作用的,在聽者已有一定的語言積累的情況下,如我們的學生情況,培養(yǎng)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更為重要,以期聽力得到有效提高。
我們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掌握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首先,強調聽力是個主動接受的過程,學生已有相當圖式的積累,學生只有主動激活大腦中各類圖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實際聽力教學中,可通過聽前、聽中和聽后階段進行訓練,聽前,可組織主題推測討論、與練習有關的背景知識討論、個人意見發(fā)表,通過大腦風暴,激活學生已有圖式,為接下來的聽力任務做好“熱身運動”;聽中,要求學生遇到不懂的詞匯盡量通過聯想主題內容、上下文、背景知識、生活經驗等方面進行推測;聽后,要求學生概述主題、提出個人看法或相關背景知識等。課外,要求學生借助各種渠道—書面文字、音頻、視頻等擴大知識面,中英文皆可,從而積極積累圖式。同時,不能放棄語言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其中詞匯是語言基礎,學無止境,豐富的詞匯有助于激活內容圖式,但是必須是活用詞匯而不是死記硬背。
聽力是具有可教性的,學生通過掌握聽力策略和技巧可有效提高聽力成效。圖式理論模式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信息處理方式。我們通過實證教學研究可知,由于圖式的內涵,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的策略更能有效提高聽力的成效,而過多依賴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會導致整體篇章理解缺失,從而影響具體輸入信息的正確理解。基于目前聽力的教學狀態(tài),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期望通過此研究為聽力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Carrel P.L.and Eisterhold G.C.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J].TESOL,1983,(4):553-573.
[2]潘裕高.二語習得中的聽力策略[J].國外外語教學,1992,(2).
[3]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1996,(2).
[4]呂長竑.聽力理論學習策略訓練[J].外語教學,2001,(3):89-92.
[5]Bullard Nick. Word-based perception: a handicap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ELT Journal,1985,(3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