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新堂
明太祖時,鄭士元做過六品監(jiān)察御史,為官剛正廉潔,行事一絲不茍。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明太祖這樣一個平民出身,對貪腐極度痛恨的皇帝。鄭士元曾糾彈了不少貪官污吏,其中最著名的是皇侄朱桓的重大集體貪污案件。
因為朱桓的父親朱六九對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案發(fā)后朱元璋想免去朱桓的死罪。但鄭士元卻沒有隨聲附和,而是據(jù)理力爭說:“朱桓已是累犯,如果這次仍不殺他,那干脆定一條皇親國戚犯法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作為皇帝的朱元璋一聽這種頂撞的話,當時也氣得七竅生煙,準備以違逆定鄭士元死罪。沒想到,鄭士元非但不怕死,還準備昂首就義,連劊子手都為之動容。
此時太子朱標為鄭士元求情。已經(jīng)冷靜下來的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妥,于是接受了建議,并向鄭士元說:“治家守規(guī),治國依法,都不得徇一時之意。你雖激言頂撞,但仔細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將朱桓處死,以儆效尤。聽說你家境清寒,卻從不收賄賂;奸賊以死威脅,你卻毫不畏懼。你為何能清貧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鄭士元說:“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貪,百姓則罵國邪;官清,百姓則贊國正。官不敢鎮(zhèn)邪,民心則無國。故微臣不敢褻瀆職守,唯恐有負朝廷重托。”朱元璋一聽十分高興,說:“凡為官者,須剛正廉潔。清貧,士之常也;唯儉養(yǎng)德,唯侈蕩心。侈則多欲,多欲則貪。違法枉道者,遲早要招禍殃身。朕以為,見金動心者,不可為吏;見善不揚者,不可為官。鄭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諫言揚善,今調升為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正五品?!?/p>
鄭士元一直在外忙于公務,其妻罹患重病亡故。出殯時,民眾夾道送葬,那天正趕上下大雨,而民眾竟無一人散去。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