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愉
摘 要:信息技術課的有效評價機制,應該建立在教師正確理念的基礎上,采用內隱評價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便利條件進行多元評價,重視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評價氛圍,最終把他們順利地引入科技日益繁榮的光明未來。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課堂評價 自我意識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8-0094-02
當前,在教育大氣候的影響下,初中學生在進入中學后處在社會壓力與家校壓力的多重包圍之中,他們普遍目標超越現實,對自己有著過高的期望,卻又難以達到,為此而自卑自責,或者狂妄自大,甚至以攻擊的手段來消除受挫后的心理不適。我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十幾年來,在對各種教學方法細細品味、慢慢汲取的同時,卻也在一直納悶于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在實施手段上的匱乏。
在去年一次省優(yōu)質課上,國家信息技術中心黃剛教師的一席話讓我略有所悟——“無論我們采用什么評價方式,只要著眼于學習效果、著力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那就是優(yōu)秀的評價方法?!备鶕@一觀點,聯系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所有的評價只有著力于學生的主動性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其實就是中學生自我意識的問題。
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身體、心靈、行為以及個人與外面世界的關系的綜合認知。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必須做到能恰如其分地表揚和批評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勵機制。以下觀點與同行探討。
1 理念先行:生本意識下的自我意識引導
教師是否能理解新課程理念,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貫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學,是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形成的前提。就信息技術課而言,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喜歡電腦操作,卻又面臨比小學更繁重的課業(yè)負擔的矛盾境地。課堂評價必須領先于學生的自我評價,給學生一個積極的自我意識。每個學期,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學期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外,還要結合平時學習展開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情感和態(tài)度。教師設計的過程性評價計劃,通過將精細化的評價落實到平時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實現學生自我意識的積極引導。以文字處理與應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筆者對評價的設計規(guī)劃如下(見圖1)。
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有時對一個學生的表揚會引發(fā)另一部分學生的反對,這些反對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吃醋”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抬高一部分學生時,卻無形打擊了另一部分學生。筆者以為,無論是練習操作中的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教師都應該有“以生為本”的理念,而不是只把眼光盯著那些尖子的身上。由此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全面評價的模型,這一模型能提醒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體,從而將愛的陽光灑向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如。
2 考慮方式:內隱評價中的自我意識回歸
為了體現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不同的教師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這中間也難免存在一些走味了的評價方式。比如,有的教師喜歡不斷地用“你真好”、“你真棒”之類的評語來評價學生,卻沒有給學生“為什么好”的提示與總結;有的教師則喜歡在公開課上搞物質刺激,一會兒用糖果來獎勵學生,一會兒又用禮品玩具來“賄賂”學生。殊不知,不少學生卻在背后議論。
我以為,上述評價方式過于簡單化與功利化,像“止痛片”一樣,只能短期奏效,真正優(yōu)秀的評價應該是一味“參湯”,不但營養(yǎng)全面而獨特,而且能功效長久。也就是說評價必須是本源性的、發(fā)自教師的內心,能作用于學生的心坎而引發(fā)共鳴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嘩眾取寵的。由此內隱形式的評價是外顯式評價的重要補充,而且激勵作用更佳。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從內心出發(fā)理解學生,學生成功時,可以給他們的回答或操作演示豎個大拇指,在學生操作練習時給一個“OK”手勢等,甚至一個贊許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個安撫的動作,看似微小,卻傳遞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能傳遞教學中的愛與溫暖,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有時,我會把學生能做的任務叫不夠自信的學生來展示。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雖然和學生面對的機會不多,但每一次和學生交流,我都能借助網絡信息、面部表情和作業(yè)評語表露自己的內心,將真誠的愛和迫切的期望通過無聲的方式傳遞到學生的內心,這樣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主動性就慢慢得到了培養(yǎng)。
3 學科便利:多元評價下的自我意識萌芽
評價的渠道和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我們可以將即時性評價和延時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探索、思考、修正的時間和空間;用考查、測驗等量化評價來考查學生對概念性知識的理解掌握;用觀察、訪談等形式的質性評價來分析和判斷學生的現實狀態(tài)及其進步程度。事實上,信息技術課的評價應該基于其學科特點,而信息課的評價本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
比如,教師可以開辟一個網絡平臺,讓學生嘗試進行網上學習評價;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立電子式的成長檔案袋,及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考核分和“獎品”。還可以將成功的作品在網上展示出來,給學生一份發(fā)表的驚喜。學生非常喜歡一些小游戲,是因為部分游戲提供了晉級的強化功能,我就進行有機的轉嫁,將信息之星的評定在學科評價網站上進行,級別分為小星星級、大星星級、初月級、圓月級,小太陽級和大太陽級,學生如果積滿了五個小星星,則可以自動晉升到大星星級,而三個大星星,則可以換取一個初月……在升級的競爭下,學生還可以跟自己比較,有不斷的進步,也有暫時的停步,卻不存在一落千丈的退步,于是他們可以信步在學習上前行。我發(fā)現學生不再熱衷于那些瘋玩的游戲,而是將競爭轉移到了信息技術課的任務上來。
4 和諧共處:互動氛圍中的自我意識比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理應成為評價的主體,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互評可以借助網絡教室的一些功能,是學生積極參與與體驗他人評價和主動評價他人的過程。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評價時只看到優(yōu)秀學生的成功之處,卻忽略了部分后進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在評價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努力創(chuàng)設相對寬松的課堂評價氛圍,用自己的支持與鼓勵以及欣賞的態(tài)度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從而影響學生形成積極的評價態(tài)度與寬容式的的評價特點。讓他們學會從所評價學生的進步中找到評價立足點,從而營建一種和諧、輕松、互動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際觀與相處能力。如下例:
甲:我感覺張××這個圖片放的位置比較好,看上去比較恰當,非常精致,盡管他的色彩太花了,看上去不太舒服。
乙:張××的圖片處理可以以綠色為主色調,加上一些紅色的話,就能突出花朵的鮮艷。
張:我以后會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丙:張××如果能這樣做,會是非常好的一種設計方案。
上述三個學生的評價都指出了張同學存在的問題,卻沒有針鋒相對地提出,而是肯定他的優(yōu)點,并提出改進的方法,期待他進步。這種來自同伴的態(tài)度會影響學生的主動成長,從而為每一位學生具備處理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打下基礎。
近三年來,我十分重視從初一開始對學生進行積極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實踐表明,從學生的內心入手進行課堂評價,學生就會找到積極的學習思維方式和自我概念。他們不必再為考分頭疼,也不必為失敗沮喪。著手學生自我意識的評價來改進課堂評價,盤活了信息技術課的整個體系,也利于最終把當代中學生順利地引入到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和科技日益繁榮的光明未來。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華舍中學,浙江 紹興 312000)
參考文獻:
[1]朱素俊.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J].思想政治課教課教學,2003,(11).
[2]吳福舟.讓評價演繹靈動的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4).
[3]吳永軍.課程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