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東山是我的家鄉(xiāng),老米酒是我家鄉(xiāng)的酒。
陽春三月,女人們便忙開了。南頭的二嬸采了滿筐的金銀花,北頭的幺姑摘了滿籃的曲葉子。花兒曲做的酒清香甜美,葉子曲做的酒醇厚綿長。做酒曲是全村人的喜事,一家做曲全村幫忙。葉子和花放在石碓中舂爛,再與米粉和在一起,然后用手捻成曲兒。捻曲兒是孩子們可以參與的,誰家的孩子捻得快、捻得圓、捻得勻凈,誰家的大人臉上就有光彩。捻好的曲兒,一粒一粒的,排列在簸箕里。這一箕是葉子曲兒,透著隱隱的綠意;那一箕是葉子曲兒,已然有清甜的香味。把干凈的谷殼均勻地灑在曲兒上,一滾,再一滾,曲兒便沾滿了谷殼,變成了小刺猬。把這些小刺猬放進(jìn)干草或谷殼做成的窩里,三五日后出窩,經(jīng)太陽一曬,就有了濃濃的酒味——酒曲兒做成了。
七月半前后,鄉(xiāng)間小道上,忙碌的女人們來來往往,無一例外都提著花手帕包袱。那走路分外精神的女人,一定提著曲兒的包袱,她們要憑自己做的好曲兒到娘家贏得最高的禮遇。那走路分外小心的女人,一定提著雞蛋的包袱,她要用珍貴的“元寶”去親戚家中討得信賴的酒曲兒。酒曲兒可以送人,可以以物換物,但決不賣。
到了九月,女人們便忙著做酒了。浸好的糯米糍糍的,上了甑,用旺火蒸熟后粒粒晶瑩。先挑一筷子放進(jìn)灶堂里,孝敬司米菩薩,這是祖?zhèn)鞯囊?guī)矩,女人做得很虔誠。糯米晾至溫?zé)岵艙角鷥?。太熱了不行,酒會發(fā)酸;太涼了也不行,來不了酒。會做酒的女人被東家接著西家請著,到這時才顯手段。女人挽起袖子,把曲兒粉勻勻地篩進(jìn)去,攪拌著這銀也似的糯米,額上沁出細(xì)密的汗,心頭漾起綿長的意,構(gòu)成一幅動人的畫。拌勻后的糯米裝到陶缸里,用稻草和棉絮做了窠,放在火塘角里。三五日后,有濃濃的酒香飄出——酒來了!濾去酒糟,便有了黃亮亮、香甜甜的老米酒。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年里年外,山村里哪一天都有酒香!臘月正月是辦喜事的時節(jié),娶媳婦嫁姑娘,講究的是無酒不成席?;鹛晾锏妮踊鹑嫉猛?,吊鍋中的臘肉和炸豆腐煮得跳跳的,土壺里的老米酒煨得燙燙的。人們圍坐在火塘邊,三杯熱酒下肚,一年的勞累消失得無影無蹤,來年的希望生長得蓬蓬勃勃——一首帶著醉意與豪氣的民謠從火塘邊飛出:“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家鄉(xiāng)的老米酒,把女人的勞作釀成了幸福;家鄉(xiāng)的老米酒,把男人的激情催成了豪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