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娟明
摘 要:本文主要是對《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得出了教學快捷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教學設計;生物教學;細菌真菌;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96-01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4.知道細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條件和不同細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條件。
二、教學重點以及難點
本設計的教學重點只要為:
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2、探究實驗設計方案并實施實驗的過程。教學難點為:探究實驗的組織教學。同時需要準備:發(fā)霉的饅頭,多媒體等教學用品。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生物的時間也不短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和環(huán)境中的生物打交道,那么大家猜猜,自然界中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是什么呢?
生:學生可能爭論、要么動物、要么植物。
師:是植物嗎?是動物嗎?
其實??!自然界中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并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植物和動物,而是細菌。
師: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細菌的身影嗎?
生:沒有
師:既然細菌的數(shù)量那么多,那為什么我們沒有見過呢?
生:因為它們太小了。
師:對、我們的肉眼是看不到的,神秘的細菌和真菌究竟是什么樣的?他們生活在那里,我們怎樣知道細菌和真菌的存在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第四章的第一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2、出示學習目標
(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是怎樣的?
(2)怎樣檢測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3、教學內容
(1)菌落
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要接觸一個大家非常陌生的名詞——菌落,對它的概念同學們可能很陌生。但是我相信大家都見過它,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的材料,看看,這塊饅頭怎么了?
生:長毛了,有斑了。
師:在生物學上,我們不能把它們稱為毛或斑,應該稱之為“菌落”,那么請大家閱讀課本關于菌落的概念。
生:口述菌落的概念
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東西的發(fā)霉是由細菌引起的,而有些是由真菌引起的,那么它究竟是由那種菌引起的,就要從他們的菌落做初步判斷,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2)區(qū)分細菌,真菌的菌落
閱讀課本67頁,結合多媒體出示的圖片,觀察比較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完成下表:
類型 形態(tài) 大小 顏色
細菌菌落
真菌菌落
(3)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閱讀課本67頁中的科學方法,完成下列的思考題:
①怎樣配制培養(yǎng)基?
②什么叫接種?
③歸納、總結出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操作過程
在掌握了細菌、真菌的培養(yǎng)方法之后,我們來探究一下在我們周圍有沒有細菌的存在,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如何完成接種這一操作過程
(4)探究實驗: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仔細閱讀教材68-69頁,小組討論完成以下思考題:
①為什么培養(yǎng)用的培養(yǎng)皿和培養(yǎng)基,在接種前必須高溫處理?為什么要用無菌棉棒?
②第3條提示相當于細菌、真菌一般培養(yǎng)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
③根據(jù)你的探究活動進行總結:細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須具有哪些基本條件?
四、達標訓練
1、判斷下列敘述中哪些是細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1)腐敗肉湯表面的白斑 (2)饅頭上的綠色毛斑
(3)發(fā)霉的花生米 (4)長綠毛的鞋子
2、下面是探究教室里是否有細菌和真菌的實驗,請你幫助完成設計。
材料用具:1號和2號裝有牛肉汁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已高溫滅菌),透明膠帶,放大鏡。
提出問題:教室的空氣里有細菌和真菌嗎?
做出假設: 。
制定計劃并實施
1號培養(yǎng)皿的處理方法是 。
2號培養(yǎng)皿不做任何處理,在本實驗中起 作用。
②把兩個培養(yǎng)皿放在 。
(4)觀察結果,分析得出結論:
①1號培養(yǎng)皿 。
②2號培養(yǎng)皿 。
③結論是 。
通過實驗可知細菌和真菌適合于生活在 環(huán)境中。
參考文獻:
[1] 袁振紅 梁世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4.
[2] 鄭凱悅.瘋狂的魔菌[J].第二課堂(初中);2011:Z2.
[3] 春 雷.以菌制菌[J].初中生,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