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葉
【摘 要】 目的 分析導致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方法 對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168例細菌性腹瀉患兒進行病原微生物檢驗,分析檢驗結果,統(tǒng)計各項病原微生物占比,對比不同年齡段患兒最高病原微生物感染情況。結果 全部患兒中檢出病原微生物共計124例,其中志賀菌占比最高為50.81%,顯著高于其它病原微生物,P<0.01;2~6歲組志賀菌感染率明顯高于30d~2歲組,P<0.05。結論 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稱為志賀菌,且在2~6歲兒童中感染率更高,臨床應予以充分重視,預防志賀菌的感染發(fā)生,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
【關鍵詞】 兒童 細菌性腹瀉 病原微生物
【中圖分類號】 R51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276-01
兒童腹瀉病是導致兒童營養(yǎng)不良的主要原因,主要可分為非感染性腹瀉與感染性腹瀉[1]。其中感染性腹瀉可分為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兩類,臨床上可導致兒童腹瀉病的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2]。分析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致病病原微生物,可為進一步正確治療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為此本院回顧性分析了168例細菌性腹瀉患兒的細菌檢驗結果,現(xiàn)將具體檢驗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168例細菌性腹瀉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兒中男89例,女79例;年齡為30d~6歲,其中30d~2歲的31例,2~6歲的137例;病程為2~10d;全部患兒均為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見大便次數(shù)明顯曾多、性狀改變,部分患兒可見發(fā)熱、脫水、嘔吐等癥狀。
1.2 方法
1.2.1 檢驗方法
全部患兒均行大便化驗,采集患兒新鮮糞便置入無菌瓶中送檢。以堿性的蛋白凍水、麥康凱以及沙保弱氯霉素為培養(yǎng)基,使用API、Vitek-32鑒定試劑同時鑒定化驗[3]。取樣后將樣本種植于培養(yǎng)基中,以微生物熒光法對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彎曲菌、沙門菌等細菌進行分離檢驗。
1.2.2 分析方法
將化驗結果進行分類匯總,根據(jù)病原微生物種類進行分類計算各病原微生物占比,并將占比最高的與占比排名第二位的進行對比;將全部患兒根據(jù)年齡劃分為30d~2歲組及2~6歲組,統(tǒng)計兩組患兒中占比最高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況并進行對比。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比均采取卡方檢驗,分類匯總數(shù)據(jù)計算與對比檢驗均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計算,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判斷標準。
2 結果
2.1 病原微生物占比
全部患兒中檢出病原微生物共計124例,其中志賀菌占比最高為50.81%,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x2=20.9245,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明顯性差異,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3 討論
在我國與其他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當中,急性腹瀉是致使兒童死亡的一項主要病因。WHO將急性腹瀉列為全球性控制疾病。導致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菌繁雜多樣,各地病原菌的檢測范圍不同,不同地區(qū)與季節(jié)各地的病原菌分布差異較大[4]。因此導致急性腹瀉發(fā)生的病原菌種類研究已經(jīng)成為本病的臨床研究重點。通常認為可導致兒童急性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輪狀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等[5]。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志賀菌屬感染是導致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一項主要病因。志賀菌為人類感染細菌性痢疾的一項主要病原體,志賀菌屬包括四個菌群,分別是為福氏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及鮑氏痢疾桿菌,我國以鮑氏痢疾桿菌與宋內痢疾桿菌所導致的細菌性急性腹瀉較為多見。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對志賀菌屬病菌易于感染,主要感染途徑多經(jīng)口感染,潛伏期約為數(shù)小時至七天。志賀菌屬所引起的兒童細菌性腹瀉,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臨床療效與預后均較良好。如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則易轉為慢性腹瀉。兒童中急性中毒性菌痢較為高發(fā)。志賀菌屬以2周歲以上的兒童為主要感染對象,分析其主要原因為小于2周歲小兒的體內仍留有自母體所獲取的特異性抗體,并且乳汁中也含有分泌性抗體,這兩種抗體可保護小兒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隨著兒童年齡的逐漸增長,來自于母體的各類抗體逐漸消失,而自身的機體免疫力較弱尚不足以完全拮抗外來的病原體感染,因而導致了細菌感染引發(fā)急性腹瀉。
鑒于志賀菌為導致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一項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情況,建議于細菌性腹瀉患兒的糞便化驗中將志賀菌作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之一,能夠有效的加快確診速度,預防臨床誤診漏診的發(fā)生,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以確保治療方案的準確性,有利于預防濫用抗生素。目前對于志賀菌感染導致的兒童細菌性腹瀉,可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來收到有效阻斷感染途徑,預防志賀菌屬感染的主要途徑有:勤洗手,切斷病菌傳播的途徑;杜絕食用未經(jīng)清洗消毒的食品;以依賴鏈霉素株所制作提取的多價活疫苗口服對于2~6歲易感患兒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
另外,在本組患兒中檢出致病性大腸桿菌與產(chǎn)毒性大腸桿菌的感染率分別為20.97%與14.52%,感染率也較高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腸致病性埃希菌也是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一項重要的致病菌,本類細菌感染易發(fā)生于患兒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腸道的正常菌群遭破壞的環(huán)境下,易轉為遷延不愈的慢性腹瀉[6]。胎兒彎桿菌的空腸亞種在許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均廣泛存在,也是引發(fā)兒童細菌性腹瀉一項重要病原菌。在30d~2周歲的兒童急性腹瀉易發(fā)生于春秋兩季,輪狀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的感染病原菌,應于30d~2周歲的患兒治療中引起充分重視。
總而言之,詳細深入的對兒童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流行病學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可為臨床臨床與治療提供科學性指導,有利于高效、安全疫苗的快速研發(fā)。了解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對于防控兒童細菌性腹瀉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制定正確的臨床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許曉紅,范慧子,張志程,張佳慧,劉麗曉.兒童細菌性腹瀉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7):1331-1335,1342.
[2]李培勇,蘇漢良,劉洪軍.2007年-2011年瑪納斯縣兒童細菌性腹瀉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23(17):3444-3446.
[3]陸巖平.嬰幼兒腹瀉240例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J].甘肅醫(yī)藥,2014,33(2):98-99.
[4]林奇龍,夏邦世,陳芬,陳瓊娜,鄭海斌.舟山海島兒童細菌性腹瀉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8):1853-1854.
[5]汪海英,王琳.細菌感染性腹瀉常用藥物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1(3):100-101.
[6]桑敏.兒童細菌性腹瀉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7):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