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專家的解讀,新舊課標相比有兩大變化:一是“雙基”變“四基”。即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變?yōu)椤盎A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jīng)驗”;二是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通過再次對比新舊課程標準,認為課堂教學也應該對應地進行四個變化。
關鍵詞:課標變化;四個變化;課堂教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能夠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教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變“教教案”為“導學生”
教學過程是一個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fā)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變牽為導,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教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xiàn)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大打折扣。因而,要讓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交學生”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此,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chǎn)生,要更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xiàn)。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shù)學概念或通過數(shù)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將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shù)學課應該盡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中。因此,在數(shù)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腦動手又動口,即重視“三教”:教思考,教體驗,教表達。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以上四種變化,本質上就是生本(以生為本)教育。還學生一支粉筆,還學生一塊黑板,還學生一張嘴巴,讓學生在訓練中提升能力,在學習中享受數(shù)學,讓教師在變化中迅速提高,在生本中展示精彩。
作者簡介:趙福霞,女,1974年11月出生,大專畢業(yè),現(xiàn)執(zhí)教于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皇鎮(zhèn)第五小學,著重研究小學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