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茵
散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文體,占據(jù)總數(sh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散文教學的地位如此重要,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原因,散文教學并未引起語文教師足夠的重視。我們在教學中,面對一篇散文,要怎么處理才算到位,學生要學到什么程度才算學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散文時,要論其有效性,我以為當先搞清散文這一文體的特點,然后把握其特有的教學目標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方法方可收效,下面就此問題作一梳理。
一、掌握散文的文體特征
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體特征,只有我們老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教好學生。
“形散神聚”,散文的最根本的特點。散文的“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材料、結構、表達方式、表現(xiàn)技巧等因素,是比較具體的。散文的“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題,也就是蘊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散文無論內容多么廣泛,形式多么自由,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明確的,集中的。
根據(jù)中學教材中所選散文的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我們可以把散文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三大類。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qū)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jié)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就寫人而言,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強,想象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茅盾的《白楊禮贊》等。
議論性散文重于理智,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爐,合政論與文藝于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性散文。
二、散文的教學方法
根據(jù)課標要求,再結合散文特點,我個人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增進散文教學的有效性。
1.分析意境。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學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體的意境,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講得深入淺出,還散文之完整、動人的本來面目。
要將學生引入意境,教者首先要進入意境。進入意境的前提是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教師要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在感受作品、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意境傳導到學生的情感中去,使師生雙方與作者作品兩方的思緒自然而然地協(xié)調共振起來,一同展示出文章中的畫面。如朱自清的《春》,展現(xiàn)出描寫春景的畫面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教師導游,學生暢游。師生共入意境,深情涵泳。在賞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學生,學生領悟了作品,教學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尋找線索。線索即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也叫文章的思路。它使分散的材料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形式上看,散文的結構是散的。在取材上,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所以,線索對散文來說,它的作用更大。因此,在散文教學中必須把握線索,理清思路。抓住了散文的線索,文章的脈絡就清清楚楚了。線索可以是景,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由于有線索貫穿,所以散文散得開也收得攏。如果教學散文時只會孤立地抓字、詞、句、段,而沒有從文章思路線索上加以考慮,則猶如是揀了一顆顆零散的珍珠,而沒有形成一串串璀璨奪目的項鏈,以至收效甚微。
3.抓住文眼。文眼往往有極強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總結句,就容易點出文眼了。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清”“靜”“悲涼”,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總投影,它構成了文章的基調和底色。教者要始終抓住文眼,細致引導,使學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入情披文,順理成章。
4.品味語言。散文的語言優(yōu)美凝煉,富于文采,需要同學們細細咀嚼,從而深化對課文思想感情的認識和體會。品味語言在閱讀測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考點,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品味詞語的精妙;二是分析句子的豐富內涵及其表達效果。
通過對語言運用的分析,從小處咬文嚼字,學習景物描摹、感情升華、哲理揭示的技巧。
5.讀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范文為例,幫助學生借鑒、模仿立意謀篇、選材組材、精心策劃、遣詞造句等寫作技巧,指導學生把從閱讀中習得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以讀助寫,促成讀寫一體,以此來指導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提高語文水平。
三、散文教學中的朗讀培養(yǎng)
朗讀是初步感知散文語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將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進而深入體味文章豐富的內涵。
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朗讀實施點撥與指導,可以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fā),把握其韻律,體悟其意象,注意語音停頓、感情重音、高低強弱、輕重緩急、邏輯重音,感受語氣、節(jié)奏、情感、韻味,反復誦讀,反復體味。只有入情入境反復吟誦,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韻味才能產生。
綜上所述,散文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散文教法更無固定的模式可循。作為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打開思路,以積極的姿態(tài)打破現(xiàn)實與教學園地封閉隔絕的狀態(tài),以新的課程理念更新散文教學的觀念,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讓散文真正走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