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
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中學語文教育扮演著指導學生順利通過中考和培養(yǎng)良好世界觀的雙重角色。因此,中學語文老師不能滿足于正常程序和步驟,不能干得多想得少。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時,不能提得多思考得少。對教學任務,不能被動接受得多主動開拓得少,按部就班得多超前謀劃得少。中學語文教育要有深度、有高度、客觀實際,提問題要不回避、不遮掩、實事求是,探索途徑要可操作、易執(zhí)行、貼近實際。
一、要學會牽“牛鼻子”而不拽“牛尾巴”
早在幾千年前,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币馑际钦f:治理一個國家就好像煎小魚小蝦一樣。不能亂翻動,若翻的多魚蝦要碎,不成形狀,還要掌握做魚蝦的火候,火候適中恰到好處。
其實教學是同樣的道理,要精心而為。具體來說,中學老師教育得當,要管得好,又要管得少。管得少不是不管,而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使教學簡單化,抓住教學的關(guān)鍵。這就是學會牽“牛鼻子”而不拽“牛尾巴”。中學語文教育要善于把握重要的少數(shù)內(nèi)容與次要的多數(shù)內(nèi)容。只要控制占有重要性的少數(shù)因子,就能控制全局。
這就要求在實踐中,提高敏感度,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語文的愛好或者愛好的變化。比如,有的學生特別喜歡學習散文,而不喜歡文言文,而導致語文成績不理想,這并不說明該學生的語文學得差而亂加補習,其實,只要加強文言文的教育,或者將其對散文的愛好滲透到文言文中,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起不到良好效果。所以中學語文老師要善于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學生自身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洞悉學生和課程發(fā)展的“勢”,這樣才會有理性思維和真知灼見,從而敏銳地捕捉 “度”和“火候”,抓問題能抓到“點子”和“要害”。
二、要學會用“篩子”而不用“簸箕”
這就涉及一個教學廣度和深度的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工作理念要新,跟上新形勢的步伐要快,對于怎樣教,如何教,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和標準,理解深刻。每天抽時間、擠時間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扎實自己的理論功底,才能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教學才能有血、有肉、有思想。
中學學習的課程很多,學生的鑒別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很弱,所以中學語文老師要學會篩選出教學中最最重要的東西。而簸箕無異于“填鴨式”。那么如何做到既要把精華篩選出來,而又不會丟掉課程的全貌?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眼睛向外看,觸覺往外伸,身子向下沉,有勁向下使,沉到學生中間,注意挖掘好的工作方法和經(jīng)驗,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備課。此外,要長三只眼不長三只手。所謂三只眼,是指一只眼睛看學生,一只眼睛看書本,一只眼睛看世界。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所學課程的理解程度,認真學習書本知識,緊密結(jié)合當前實際,把書本知識講“活”,而不是教死。不長三只手是說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探索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
三、要學會當“喜鵲”不當“烏鴉”
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中學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探求學習方法、提高語文學習興趣、豐富精神世界方面的意義遠比指導學生順利走過中考更重要。中學語文的學習不是要停留在學習的層面上,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和做人,也有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一次作文課上,寫“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有一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那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描述也很栩栩如生,但是怎么也不想給他高分,因為他寫了和小伙伴一起打死了鄰居家的小狗,而只是因為小狗的主人半夜唱歌影響家人休息。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寫了打小狗用的工具,以及整個過程,包括小狗的掙扎,孩子們的歡呼。
這個時候,我在思索,中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寫作等能力的工具,它又何嘗不是凈化孩子們心靈的甘泉?
當喜鵲,不當烏鴉。要多引導孩子們看到真善美,中學的學生年齡還小,將來很多事情會讓他們看到壓力,看到假惡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真善美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導,這個年齡,讓他們在純凈的世界里安心讀書,引導他們在簡單的世界里學會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四、要學會摘“新鮮果”不撿“落地菜”
中學語文教育是一項常干常新的工作,不能停留在舊有的習慣、經(jīng)驗、模式中,穿花鞋,走老路,必然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必然完不成歷史賦予的使命,必然達到不了教學工作發(fā)展的良好目的。
摘“新鮮果”,不撿“落地菜”,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中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跳出崗位看崗位,站在全局看崗位,要用足優(yōu)勢,彌補劣勢,揚長避短、開拓創(chuàng)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又要敢想敢干,探索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方法,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上都要新鮮,融入自己的東西。二是中學語文老師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中學生可塑性很強,教學工作是個復雜的工作,它不僅在于教學事務本身的艱巨,還在于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承受自身情感、好惡、價值觀等內(nèi)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中學語文老師應遵循教學和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這樣就可以讓中學語文像一枚鮮紅的櫻桃果在中學課堂中搖曳生姿,點綴學生枯燥乏味的生活快餐。